疫情當前,正是宅家提升信用卡與支付知識之時

最近,大疫當前,對於宅在家中的眾多普普通通的卡民來說,除了多用移動支付、網絡支付外,正好有時間可以學習提升一些信用卡與支付方面的知識。通常很多卡民基本上都是靠用卡過程中摸索各種用卡知識,幾乎很少有系統學習的機會。

經常看《老董聊卡》的讀者朋友們,特別是一些對我們不是很瞭解的卡民們,都比較奇怪我們對信用卡和支付業務精通程度,懷疑我們是在銀行或者信用卡中心工作。其實,不論是董老師,還是我,都沒有過銀行系統工作的經歷,也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業務培訓。

如果說董老師還是以信用卡銷售業務進入信用卡領域的話,我本人的工作則完全與信用卡沒有任何關係。那麼我們是如何學習和掌握這些信用卡與支付行業知識的呢?答案很簡單,第一,是濃烈的興趣;其次,就是廣泛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通過實踐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老師,尤其是對於沒有機會接受系統信用卡教育和培訓的人來說,興趣是我們堅持學下去的主要動力。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開始對信用卡、支付有關的業務都充滿了好奇,比如ATM、POS等知識。這種學習,沒有導師,也沒有系統的書籍可供學習,完全是興趣使然,就只能踏上自學之路。

通過互聯網的一些信用卡或者支付方面的專業網站、論壇,認識了什麼是EMV遷移,什麼是芯片卡,中國銀聯與其它信用卡組織的發展歷史等等,雖然有些書本上有相關內容,但要讀懂還需要自己的理解和消化。隨著微博、微信的興起,更有助於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

除了學習,還要會善於實踐。在使用信用卡的時候,要用心去感悟用卡過程中的繁枝細節,體驗二維碼、NFC等新興支付技術,讓支付融入自己的生活變成樂趣,乘坐公交地鐵,以及日常社交,都是學習相關知識的最佳課堂。很多卡民,即便是辦卡都懶得自己去摸索,甚至連信用卡的權益都要靠問,總想找一個捷徑獲取,而不是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獲得一些基本的用卡常識。只要肯定學習,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學,而不需要什麼藉口需要安靜的地方完整的時間來學習。

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如果想把自己的獲得零星信息變成系統化的知識,還可以嘗試看寫作,把這些零碎的信息,通過寫作將其梳理成為表達自己觀點或介紹某種新事物的完整信息,就需要很高的系統化和邏輯要求,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或者對某方面的知識,這也要求我們要對某方面的知識有比較完整、系統的認知能力。

在撰寫一些用卡科普文章時,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外,也需要在網絡上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以保證文章的正確性。通過寫文章,把行業中一些專業的知識,用淺顯的語言分享給讀者。現代社會中,知識的積累和發展已經不再侷限在本專業了,跨界和跨行的合作與競爭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像蘋果公司推出的ApplePay中Tokenization是其很重要的技術標準,而推出這項技術的,就是卡組織、蘋果公司和商業銀行等產業鏈條中每一個重要的節點共同努力的結果。

所以我們自己也該把自己的眼光拓寬,通過跨行跨界的方式提高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累積知識,除了一些辦卡、用卡、信用卡權益外,還可以瞭解一些新興支付科技的應用。最近國家突遇大疫災情,每個人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宅在家中不給社會和自己增添麻煩,現在整塊學習時間都有了,那就好好學習吧!


關注本號,這裡有信用卡的知識,也有信用卡行業獨立視角的深度評論與分析,還有信用卡的歷史與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