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祕家族

​現今社會,整容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誰不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漂亮呢?不過,世界之大,還真有追求另類整容的人。今天的內容就要從這麼一位把自己整容成動物的富婆——“貓女”喬斯林·威爾頓斯坦(Jocelyn Wildenstein)說起,請大家記住威爾頓斯坦這個姓氏。


故事因女人而起

起因是喬斯林發現自己的丈夫、威爾頓斯坦家族第四代成員亞力克(Alec Wildenstein)出軌19歲的模特,她還被丈夫拿槍指著頭威脅滾開。喬斯林認為她之所以失去丈夫的寵愛,是因為自己不再年輕貌美。為了挽回移情別戀的丈夫,喬斯林花費巨資開始整容。據說亞力克非常喜愛家裡養的叢林貓,於是孤注一擲的喬斯林便讓整容醫生照著叢林貓來改造自己。整容後的喬斯林被稱為“貓女”或“獅女”,更有輿論稱其為“弗蘭肯斯坦新娘”。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今年已經79歲的喬斯林,在2018年申請了破產

沒人知道亞力克在看到整容後的喬斯林時是何反應,但顯然喬斯林並沒能因此留住丈夫,二人的離婚大戰從1997年秋一直持續到1999年春。期間喬斯林進行了一次比一次誇張的整容,也成為了紐約上流社會里的一枚重磅炸彈,人們無盡的談資;而那些愛捕風捉影的小報記者,欣喜地挖掘著一切與喬斯林相關的新聞。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於是,隱秘的威爾頓斯坦家族就在這場鬧劇裡被迫浮出水面。人們驚歎於喬林斯在整容上一擲千金的豪爽,驚歎於她在離婚後擁有的財富:據稱,喬斯林離婚後獲得了高達25億美金的財產以及之後每年約1億美金的贍養費。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亞力克·威爾頓斯坦於2008年因病去世(圖:Simon Roberts/Rex Features)

如果說喬斯林的悲劇更傾向於一場個人風格的鬧劇,家族只是在這場鬧劇中被一併牽連,那麼,這個家族中另一個女人發聲帶來的是與非的道德質問,則幾乎就要撼動威爾頓斯坦這個權貴姓氏所擁有的如基石般穩固的榮譽。

西爾維亞·威爾頓斯坦(Sylvia Wildenstein),家族第三代成員丹尼爾·威爾頓斯坦(Daniel Wildenstein,1917~2001) 的第二任妻子。丹尼爾過世後,沒有子嗣的西爾維亞原本擁有繼承一半家財的權利,但丹尼爾與前妻生的兒子亞力克和蓋伊說服她簽署了一份放棄財產繼承權的協議,這樣她就不用面對鉅額稅單和納稅調查。作為補償,西爾維亞將每月拿到一筆鉅額生活費。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西爾維亞

現實很快就顯露出殘酷的真相:生活費沒有按時支付,西爾維亞的房屋和馬匹也被賣掉。於是西爾維亞聘請律師試圖討回本該屬於自己的繼承權。2001年4 月,法國上訴法院判決西爾維亞所簽署的放棄繼承權協議無效,宣佈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和解,那威爾頓斯坦家族應清理財產,出售藏品,將其所得分一半給西爾維亞。這個消息對於藝術收藏界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新聞,幾乎所有人都翹首以盼,想要看看威爾頓斯坦家族的寶庫“阿拉丁之洞”裡到底藏著什麼寶貝,其價值到底幾何。

官司持續了4 年,西爾維亞最終並沒有取得她期望的勝利。這是因為調查發現,威爾頓斯坦家族幾乎把所有藏品都託管、存放在了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公共機構處,家族名下並沒有人們以為的鉅額私產。換句話說,這個家族的財富是以藝術品、信託、地產等形式存在著。

從裁縫鋪到收藏帝國

這兩個女人讓這個家族的財富在一定程度上曝光在人們面前。不過,威爾頓斯坦家族到底擁有多少財富,無人知曉。這個家族財富發跡始於內森·威爾頓斯坦,內森出生在法國費熱塞姆的一個猶太家庭,其父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猶太學者。因為1870 年普法戰爭的爆發,內森早早輟學,踏上了逃難的路程。

最終,內森到達了巴黎,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年僅19歲的少年。為了謀生,他開了一家裁縫店,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客人將幾幅畫作留在店裡請內森幫忙售賣。雖然當時內森對藝術品所知不多,但還是同意幫客人銷售。為了在與買主討價還價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內森充分發揚了遺傳自父親的研究精神,一連10天待在盧浮宮裡看畫學習。這10天的鑽研不僅讓內森接近和了解了藝術品,更讓他看到了一個擁有巨大利潤的商業領域和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內森·威爾頓斯坦(Nathan Wildenstein, 1851~1934)

此後,內森成功地售出了客人的畫,並在短時間裡相繼購進了法國18 世紀兩位傑出洛可可代表人物布歇和拉圖爾的幾幅作品——威爾頓斯坦家族最初的藝術品收藏、交易模式成型了。自此,內森開始頻繁來往於歐洲各個國家,大量收集從古典主義、文藝復興到洛可可風格等不同時期的傑出藝術作品,同時他也看準時機,估好價格,一遇到理想的買主就果斷售賣,以獲得最大利益。

很快,內森在巴黎Rue Laffitte 街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藝術品商店。內森憑藉猶太人的精明和學者般的治學精神,在藝術品買賣圈裡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他的名言——“不要買你不能持久保有的作品”充分展現了他精準的自我定位和長遠的眼光。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19世紀末巴黎的Rue laffitte 街,威爾頓斯坦家族發跡者內森就在這條街上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藝術品商店

20 世紀初,美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內森敏感地覺察到新的機會,於是毅然決定離開已有根基的歐洲到美國,他要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全新的王國。到達美國後不久,內森就在第五大街上與人合開了美術館,源源不斷輸入歐洲藝術史上鼎鼎大名的畫作。內森在美國藝術品交易圈內越來越有名氣,甚至連洛克菲勒、摩根、雷曼這些家族都紛紛聘請內森擔任藝術品投資顧問。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這張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創作的《化學家拉瓦錫夫婦》大家都很熟悉,在我們的化學書中出現過;這張作品就曾由威爾頓斯坦家族經手,賣給了洛克菲勒;現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財富和機遇來得勢不可擋。在去世前的數年間,除了巴黎和紐約,內森還成功地在其他諸如倫敦、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開設了家族畫廊,以推廣在法國、美國的成功模式;另外,這些據點交織作用,形成便利的流通網,既傳遞信息,也流通藝術品,形成了全面、快捷的覆蓋網。就這樣,內森的威爾頓斯坦帝國逐漸建立起來了。

隨著內森的故去, 其子喬治· 威爾頓斯坦開始掌控家族。在家庭氛圍的薰陶和父親的培養下,他對藝術的熱愛更加熱忱。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喬治·威爾頓斯坦(George Wildenstein, 1892~1963)

19 世紀60 年代,法國的印象派開始崛起,這些畫家特立獨行的畫風迅速俘虜了喬治,讓喬治也“背叛”了喜愛洛可可的父親,轉而大量蒐集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不僅如此,喬治還和印象派的眾多畫家本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誼,甚至出資、出力培育了諸如莫奈、馬奈、德加和雷諾阿在內的畫家。除了對印象派畫家情有獨鍾,喬治也喜愛當代藝術。他曾是畢加索、達利、恩斯特等藝術家的資助人,和藝術家們保持著親密的良友關係。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威爾頓斯坦經手過的馬奈作品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威爾頓斯坦經手過的莫奈作品


威爾頓斯坦家族的治學精神也被喬治進一步發揚光大。20 世紀上半葉,喬治是法國權威的藝術歷史學家和評論家,由他整理出版的18 世紀畫家和雕塑家作品目錄集對藝術史的文獻庫貢獻巨大。1939 年,喬治成為法國最老的藝術類雜誌《美術公報》的主編。喬治一直認為藝術品交易領域需要廣博的學識來做基礎,因此他也不遺餘力地收集所有相關出版物、文獻、照片以擴充家族圖書館,這些資料後來也成為威爾頓斯坦研究院的重要研究對象。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法國著名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創作的《奧松維爾伯爵夫人》,1927年由威爾頓斯坦賣給了弗裡克美術館

家族的第三代傳人即喬治之子、西爾維亞的丈夫丹尼爾·威爾頓斯坦,畢業於歐洲最古老、素有“歐洲大學之母”的巴黎索邦大學,之後在盧浮宮學院繼續學習。與父親一樣,丹尼爾也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史學者。他繼承父業,繼續擔任《美術公報》的總編輯,也繼續收集與藝術史發展相關的文獻史料,不斷擴充家族圖書館,撰寫、修訂出版物和藝術家及其作品目錄。其中猶以莫奈的目錄編撰最費時間,從開始著手研究直到目錄完成,共計40 多年。因丹尼爾對法國藝術的特殊貢獻,他入選成為法國美術學院成員,1937 年被邀請擔任世博會法國館的集團秘書。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丹尼爾(左)、蓋伊(中)和亞力克(右)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威爾頓斯坦編纂的出版物


在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威爾頓斯坦家族的收藏帝國日趨穩固。據稱,1978 年,家族在紐約的公司Wildenstein & Co. 收藏的畫作就已達萬件,其中不乏鼎鼎大名的藝術家和他們的傑作。

被質疑的財富和藏品

隨著這個家族收藏王國的形成以及影響力越來越大,對其藏品來源合法性的質疑之聲也越來越大。此外,有的質疑之聲聚焦在威爾頓斯坦和納粹的關係上。

事實上,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威爾頓斯坦家族因和納粹有密切關係而接收或以其他形式“獲得”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掠奪的藝術珍品。但在丹尼爾時期和現階段,即其子亞力克、蓋伊階段,陸續有來自藝術品原持有者的指控,認為家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掠奪的藝術品卻出現在了威爾頓斯坦的藏品中。比如,猶太藝術藏家阿峰斯·卡恩(Alphonse Kann)的後代就於1997年在紐約提出控告,稱原屬於家族的8部可追溯到15~16世紀的祈禱書手稿在1940年被納粹搶走後就消失不見,可是近年來經過查證,卻發現它們已成為威爾頓斯坦的藏品。對此控告,威爾頓斯坦家族自然據理力爭,辯護說早在喬治時期,家族就擁有了這些書卷,和納粹並無關係。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歸還給卡恩後人的法國畫家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eger)作品


另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威爾頓斯坦家族因其藝術品交易中間人或專家顧問身份,趁戰爭時局或家族更替將部分被委託的藏品據為己有。比如,法國零售業巨頭老佛爺集團的海爾布倫家族就曾將威爾頓斯坦家族告上法庭。據稱,海爾布倫家族珍藏的莫奈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流失,不知去向,但數年後卻在威爾頓斯坦家族的藏品清單上發現了它們,而作為印象派研究專家的威爾頓斯坦家族在標註作品所有人時卻含糊其辭。據此,海爾布倫家族認為威爾頓斯坦家族在隱匿作品原有真實藏家,有篡奪、佔有作品的嫌疑。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據稱是海爾布倫家族珍藏的莫奈作品(圖為黑白照片)

除了藏品來源被質疑,家族如謎的財富也引來各種懷疑。2012年年初,由法國財政部提請的調查最為引人注目。蓋伊·威爾頓斯坦被懷疑涉嫌洗錢、逃稅和違約等,但調查從宣佈開始後就如深陷泥沼般遲緩、拖沓。不少人懷疑這是因為法國當時總統薩科齊與威爾頓斯坦家族關係親近——薩科齊能當選法國總統,威爾頓斯坦家族提供了大量的財力援助,功不可沒。

這些質疑和起訴,在變幻的時局尤其是戰爭的影響下,因為證據不足並不能清晰、客觀地還原事實。2011年11月,曾讓家族被過多關注的丹尼爾遺孀西爾維亞去世。雖然她已經故去,但世人對這個家族的關注度不會因為這個女人的離世而減少,反而還將因為家族的神秘財富和藏品而被繼續關注。

(文 / 念錦,原載於《藝術商業》雜誌,有刪改)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因醜聞而引起大眾關注的隱秘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