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沮喪,春天一定會來!|偶像說

偶 像 說

《青年文摘》新欄目「偶像說」,邀請各界優質偶像推廣閱讀公益活動。每月新刊上市,與你互動。

陳楸帆是誰?

如果你平時不怎麼讀科幻,那這個名字對你來說可能會有點陌生。但熟悉華語科幻的人都知道,他在圈內可是響噹噹的。

本期偶像說,我們邀請到科幻作家陳楸帆,他為我們帶來的是奧地利詩人萊內·馬利亞·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裡的一段話:

不要沮丧,春天一定会来!|偶像说

陳楸帆朗讀《給青年詩人的信》

像樹木似的成熟,不勉強擠它的汁液,滿懷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風雨中,也不擔心後邊沒有夏天來到……你是這樣的年輕,一切都在開始……我要盡我所能請求你,對於你心裡一切的疑難,要多多忍耐……不要沮喪,你想,如果春天要來,大地就使它一點點地完成。

——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不要沮丧,春天一定会来!|偶像说

《荒潮》是陳楸帆的第一部長篇小說,2013年出版。書中描寫了垃圾工人女孩小米感染電子垃圾病毒後變成半人半機器的賽博格一樣的存在,於絕地展開復仇……劉慈欣對《荒潮》有很高的評價,稱其是“近未來科幻的巔峰之作”。2019年國內出了新版,內容上做了大幅度修改。陳楸帆希望它能“盡善盡美”。英、美、德、俄、日等多國語言版本也已經出版,還賣出了英國影視版權。

這不是陳楸帆第一次在國際上受到青睞了。很早之前,他的作品就在《奇幻與科幻雜誌》《克拉克的世界》等世界著名科幻期刊上發表。

不要沮丧,春天一定会来!|偶像说

圖片攝影:景道冉

北大中文系出身的他,雖被公認為寫作風格多變,但文字功底一直被大家所稱道。他的寫作天分在16歲時就得到展現,還是初中生的他憑《誘餌》獲得校園科幻大賽一等獎。23歲時,他用文言文寫就的筆記傳奇小說《寧川洞記》獲中國臺灣奇幻藝術獎“青龍獎”首獎,驚豔眾人。

不僅文筆好,他的作品中還充滿對現實的凝視、對異化的思考、對人類共通情感的關懷,這可能是打動人心更深層的原因。曾在谷歌工作的經歷,使他經常接觸世界各地的人和文化,也為他作品的國際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視野。

《鼠年》《G代表女神》《薄碼》《未來病史》等,這些大部分在業餘時間寫就的小說深受讀者好評。他多次獲得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中國科幻銀河獎。雖然他的微博認證現在還是“業餘科幻小說作者”,但顯然,陳楸帆一點也不“業餘”。

不要沮丧,春天一定会来!|偶像说

圖片攝影:景道冉

陳楸帆算得上是華語科幻圈裡離高新科技很近的作家。他曾長期在科技公司任職,雖然從事的是營銷、商務等工作,但和產品端與研發端有密切聯繫,常能接觸到前沿科技動態,身邊也不乏可交流的科技從業者。

2015年,他在一家致力於動作捕捉領域的科技公司當副總裁,更是近距離見證了科幻的想象變成科學真實的存在。此外,他會經常閱讀科技專業領域的學術論文、聆聽專家教授的講解、在微博上轉發點評最新的科技信息。“保持對技術的敏感性,寫出來的東西才會讓人感覺是真實的。”

陳楸帆活躍的領域很廣:文學節的開幕式演講、漫威電影的全球首映、夏季達沃斯論壇、科技產品的發佈會、高端新潮的藝術展……他顯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埋頭苦寫的作家。在文學、科技、商業等領域的各種演講和對談上,陳楸帆舉止從容自信,無論是暢談文學理念還是展望科技未來,邏輯清晰又不失風趣。

他的愛好也很廣泛,比如看電影、旅遊、健身、看展,甚至自己當策展人。

不要沮丧,春天一定会来!|偶像说

陳楸帆不止一次表示過,科幻,是最大的現實主義。他始終認為在各式各樣“what if”的情境下,科幻文學能更自由地探討“當下的現實”和“未來的現實”。

在他的短篇小說集《人生算法》裡,《恐懼機器》一篇中有AI寫作的成分,陳楸帆把這稱為一個先鋒文學實驗,“人機交互寫作”,他覺得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互動與探索。AI學習陳楸帆的寫作風格,然後根據關鍵詞自動生成語句。陳楸帆把其放在文中,安排成“分裂者”的角色。AI寫的對白雖然斷裂,但因情節設計得較為妥當,聯繫上下文來看反而顯得玄妙。《人生算法》裡還講述瞭如男人生子、人類愛上AI、人工智能和人類藝術家同臺PK等故事。他在中篇小說《無債之人》裡探討了用區塊鏈技術將債務寫入基因,跟著後代遺傳下去,揹負債務的人被放逐到太空去挖礦等。

這些從現實延展出來的想象和蘊含於其中的時代之問看似遙遠荒誕,但細想又好像離我們僅半步之遙。陳楸帆總是讓人意識到,科幻,不僅是在想象的異域裡飛來飛去,也要在現實的土壤裡深耕細掘,不斷“提出問題”。

近期由於新冠肺炎的肆虐,使大家原本的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希望人人都能做好防護,不沉溺於負面情緒,保持身心健康。要堅信,春天總會到來!

互動來了!等疫情結束,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呢?快來和我們互動吧~

點擊本文末尾“留言”,寫下你的話,小編將選擇優秀留言3則,寄送登有陳楸帆海報的雜誌(《青年文摘》2020年第5期&《青年文摘·彩版》2020年第4期)以做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