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的最強“反差萌”:中石化不但產口罩,而且開始賣菜了

您好,買菜還是加油?還是買菜加油一起來?

當居民在加油站加油之時聽到如此的服務問候,可能會一臉懵逼:what?加油和買菜什麼時候“混”到一塊了?

是的,加油和買菜不但“混”到一塊了,而且還“混”的有聲有色,因為全球最大的“巨無霸”企業之一——中石化,不但近期在加緊生產口罩,而且已經鐵了心要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中讓居民們在加油的過程中還能買到菜!

疫情期的最強“反差萌”:中石化不但產口罩,而且開始賣菜了

最強“反差萌”

作為國有企業,中石化的形象幾乎與石油、汽油綁定,但是這一形象在2020年或將開始顛覆,因為中石化繼響應國家號召開始生產口罩之後,居然開始賣菜了!

據瞭解,近期中石化北京石油推出“一鍵到車”業務,在確保加油現場安全衛生、油品供應充足的同時,中石化主動與首都主要蔬菜供應企業取得聯繫,利用加油站網點多、供應渠道快捷的便利,推出了“安心買菜”業務。

這個“安心買菜”怎麼用?顧客只需要通過“易捷加油”App中的“一鍵加油”下單後,在“配送到車”頁面選擇“蔬菜禮包組合”進行購買即可。

顧客手機下單之後,加油站員工便可以在給顧客加油的過程中將菜品配送到顧客的後備箱中,簡單、方便、又省時省力!

據瞭解,目前中石化推出的“安心買菜”業務主要是以“禮包組合”的形式向外出售,一個禮包組合大概在14斤左右,包含西紅柿、豆角、胡蘿蔔、西蘭花等10多種蔬菜和10個雞蛋,可滿足三口之家3天左右的需求。

疫情期的最強“反差萌”:中石化不但產口罩,而且開始賣菜了

以上可以發現,中石化開始賣菜,卻並不意味著加油站變成了了菜市場。

從線上下單,到加油站員工將菜品直接配送到後備箱,整個買菜和加油的過程顧客都不用下車。而且標準化的禮包組合,免去了顧客的挑選環節,也避免了多餘的接觸。

最後,中石化雖然是“賣菜新手”,但在重視質量方面卻一點兒也不生疏。據悉,北京石油所有菜品都是從小湯山、首農農場等專業蔬菜生產基地採摘,經過質量、新鮮度等一系列篩查後再統一裝箱配送到加油站。當天從田間採摘的蔬菜,當天就能在加油站上架銷售。

下單便捷、配送簡單、質量有保證,甚至某些蔬菜禮盒還贈送口罩,具備這些優點,這也難怪中石化的買菜業務一經推出便迅速走紅。

“不下車,不開窗;三天量,一整箱,一鍵送到後備箱!”隨著這句順口溜的走紅,不少市民被中石化圈粉。

據瞭解,目前北京石油已經在340座加油站開通了賣菜業務,加油站每天的蔬菜銷售量達到了600箱左右。

此外,除了北京,中石化的浙江石油分公司與杭州盒馬鮮生聯手,在加油站為市民提供盒馬生鮮包;陝西石油西安分公司、甘肅石油分公司、廣西石油分公司、海南石油分公司都上線了線上買菜等便民服務。

可以預想的是,隨著中石化對“賣菜業務”的越來越熟練,其“賣菜業務”或將在全國鋪開!憑藉中石化覆蓋全國的網點,一旦中石化將賣菜業務拓展到全國領域,那中石化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生鮮電商之一!

中石化的生鮮電商之道

瞅著中石化在多地開展賣菜業務,並且在不同的地方因地適宜的探索不同的賣菜模式,我們可以發現,中石化的賣菜絕不是玩玩而已。生鮮電商界,已經迎來一個強勢的跨界者。

眾所周知,在今年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生鮮電商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也為生鮮電商打開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帶火了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一眾生鮮電商企業,毫無疑問,屬於生鮮電商的春天已經來臨。

也許在普通人看來,歷史悠久的中石化本應該與走在潮流前沿的生鮮電商“八卦不合”,但其實從中石化已有的資源及基礎來看,他們涉入生鮮電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疫情期的最強“反差萌”:中石化不但產口罩,而且開始賣菜了

首先,生鮮電商的基礎在於門店及前置倉,門店及前置倉覆蓋面越寬廣,生鮮電商所能輻射的客戶才越多。而對中石化而言,在石油業務的基礎上,遍佈全國的網點都可以作為它的“前置倉”,並且並不用額外付出多大的代價。以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為例,數據顯示,在2018年中石化易捷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就超過27000家,穩居全國第一位。這樣的門店數量,以及在這樣的網點所能夠覆蓋的客戶數量,是當前任何一家生鮮電商都難以企及的。

其次,加油和買菜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高頻出現的需求,一旦結合起來,潛力無窮。直接配送到後備箱的創新模式,不但省了配送費,而且有助於降低損耗。這樣一來,中石化通過加油站供應的生鮮或可比其他生鮮電商具備更強的盈利能力。

最後,憑藉中石化本身的品牌影響力,相比其他生鮮電商中石化可以更輕易的打出品牌優勢,並且每天接觸到的海量“油客”,都有可能開發為生鮮顧客,這就意味著中石化不用像其他生鮮電商一樣為了獲客而不斷的燒錢。

與其他生鮮電商相比,中石化就像武俠小說中具備深厚內功的主角,學什麼武功絕學都一點即通。

所以正值生鮮電商迎風而起的現在,中石化倚靠自己的優勢來進軍生鮮電商也就順理成章。而進軍生鮮電商,並不是中石化第一次讓人驚訝的跨界,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早已跨界“成癮”

你以為生鮮電商是中石化第一次跨界嗎?naïve!假如你對中石化有所瞭解,你會發現,中石化早已經跨界“成癮”。

2008年,中石化就已經打破人們對國有企業的刻板印象,在石油業務的基礎上成立了易捷便利店,並依託遍佈全國的加油站,很快將易捷便利店開到了全國。雖然這一舉動在初期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但這給中石化不斷髮展“非油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幾年,新零售概念興起,傳統零售遭到嚴峻挑戰。擁有全國最多連鎖便利店的中石化首當其衝,於是中石化果斷開始了向新零售的第一次跨界,於2017年開始內測“易捷APP”,不斷探索將業務搬到線上的模式。

疫情期的最強“反差萌”:中石化不但產口罩,而且開始賣菜了

到了2019年,對線上業務已經熟稔的中石化,再次跨界,於2019年9月推出“易捷咖啡”,震驚四座!彼時,瑞幸咖啡正通過新零售模式對星巴克發起挑戰,門店數量飛漲,意圖超越星巴克成為全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為了達成目標,瑞幸咖啡不惜砸下重金,以補貼獲客、以燒錢來拓展門店數量,付出鉅額虧損的代價完成了對星巴克門店數量的超越。

而中石化,不過是推出一款咖啡,並在全國的易捷便利店上線,就完成了對瑞幸咖啡及星巴克在門店數量上的碾壓。

通過對咖啡產業的跨界,中石化也很快就學會了 “線上下單到店取”、“線上下單配送到家”等服務模式。同樣的,這些模式完美的運用到了近期生鮮電商的跨界上。

所以,當中石化已經在新零售領域“如魚得水”,生鮮電商也不會是中石化最後一次跨界。

優秀的人,往往比平庸的人還要努力。中石化儘管已經是全球範圍內數一數二的企業,但這樣不斷嘗試不斷創新的精神,值得所有的企業學習。另外,像中石化這樣的大企業在疫情的緊張期義無反顧的加碼口罩生產,以及利用己身資源為居民供應生活必需品,才是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最暖人心的 “反差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