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查看全部

關注

算啊,你看看國家電網!

2018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21635件專利排名第三。並且國家電網在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擁有量排名全球第6,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國家電網更是排名前五。

之所以國家電網在人工智能方面如此領先,是因為國家電網在電網控制、配電用網、智能配電變壓器、系能源、智能巡檢機器人等多方面獲得了多項專利,並且積極落地到真實應用場景。比如在一些高危作業場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完成對人類的替代,既實現了更加安全的方式,也大幅提升了效率;又比如巡檢機器人,針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環境對電網設備進行動態預測平臺,防範於未然。

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國家電網囊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9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69項。是獲得此項榮譽最多的公司。國家科學進步獎特等獎可是素有“中國諾獎”之稱。

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2015年-2017年,僅僅3年,國家電網就有32項專利斬獲“中國專利獎”,“中國專利獎”是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中國專利獎金獎在國際上都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三年時間國家電網就兩獲金獎,數量質量都位居企業第一。僅次於中科院。

比如斬獲金獎的“一種集約型直流融冰裝置拓撲結構”發明專利攻克了直流融冰系列國際難題,堪稱“電網抗擊冰雪災害神器”。批量生產的直流融冰裝置廣泛應用於湘、贛、浙等省份電網融冰和動態無功補償,累計銷售裝置200多套,並出口至海外。

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國家電網共有9位院士,其中湯廣福是任CIGREB4(國際大電網會議高壓直流與電力電子技術)委員會48工作組召集人,主持完成了CIGRE正式出版物(TB470),主要內容被IEC62501標準採納。

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而沈國榮發表的《工頻變化量方向繼電器保護原理的研究》的重要論文,在學術界首次提出了工頻變化量保護原理。沈國榮,是繼電保護技術的領軍人物。當時國外掌握著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核心技術,處處對中國進行刁難。

他堅決不與國外企業合作,排除萬難,打破國外對直流輸電控制保護系統的技術封鎖,完成了葛洲壩至南橋±500千伏直流控制保護系統。

黃其勵院士則對引進的600MW火電機組的1814 t/h褐煤鍋爐提出多項重大改造技術,實施後使鍋爐能長期穩定帶滿負荷運行。在鍋爐低負荷斷油穩燃、調峰運行、各種燃燒方式的濃淡燃燒等技術領域有顯著貢獻,負責並實施節能降耗、節油、降NOx排放等重大技術改造工程71項;在煤粉均勻分配、煙風系統優化及大流量測量等安全、燃燒自動化領域取得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應用於20項工程中。

陳維江是國家電網副總工程師,潛心於雷電接閃放電理論與防護技術研發,其成果在電力、軌道交通等系統廣泛應用。

除此之外薛禹勝、郭劍波、鄭健超、周孝信等都是電工領域的代表專家,在世界上都享有知名度。

而國家電網自研的多項技術更是達到了全球第一,比如陳維江參與的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李立浧負責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

我國是世界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成功掌握並實際應用特高壓這項尖端技術的國家,全面突破了特高壓技術,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

國家電網建立的完善系統的特高壓與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擁有企業標準356項、行業標準90項、國家標準44項,編制國際標準19項。

2013年,IEC主席稱: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標準已成為國際標準電壓。這是中國電力第一次在國際上搶到了制定標準的話語權。

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秘書長讓·科瓦爾認為特高壓交流工程的投運

“是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超大容量、超遠距離、更低損耗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可以說對於有序推進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重大示範意義。簡單來說,如果其他國家都採用了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組建洲際互聯,那麼中國在其他國家的話語權會怎麼樣呢?

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投運了“八交十三直”21項特高壓工程,保證了新增17億千瓦的電源併網,滿足了新增6萬億千瓦時的電能需求,支撐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電網配置資源格局基本建成,8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和13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相繼投運,電力資源的大範圍調配成為常態。

可以說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保證了全中國13億人的正常用電,中國人都離不開的一項技術。

2012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2017年,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都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你就可以知道中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發上所取得了什麼樣的驚人成果。

其中,陳維江參與的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發與應用,當時國家電網公司就聯合科研院所、高校、設備製造等160多家單位協同攻關,開展309項重大關鍵技術研究,連續攻克了特高電壓、特大電流下的絕緣特性、電磁環境、設備研製、試驗技術等世界級難題,成功研製世界上通流能力最大的6英寸晶閘管、換流閥、變壓器等一批國際領先的電工裝備,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壓大容量輸電系統集成、大電網運行控制等技術,研製成功了全套特高壓設備,建立起完整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標準體系。

而與南方電網李立浧合作所負責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因為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技術極其複雜,國內外沒有可借鑑的經驗,研發難度極大,這完全需要自己從0開始摸索。

國家電網組建的覆蓋全國的電力網絡可以說得上領先世界的工業奇蹟。

中國幅員遼闊,跨越近50個緯度、60多經度,從熱帶到寒溫帶,那國家電網電力建設不僅要能承受寒帶零下30度的低溫,還要能夠經受40度高溫的考驗;也要能夠經受來自海洋的強颱風的衝擊,沿海鹽霧環境腐蝕,也要能經得起戈壁風沙的襲擊;還要承受泥石流各種各樣地質災害的衝擊。

中國的地形地貌更是複雜,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電力修建難度非常之大。要知道青藏施工區因為海拔高,所以常年寒冷缺氧,這對工作人員來說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許多人在沒工作多久之後,就出現了缺氧等症狀。於是不得不放慢速度。這也是影響青藏鐵路建成的重大原因。缺氧嚴重時可能會影響人的生命健康,而寒冷也會影響大型機械的運作。

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是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之一,也是連接青海和西藏的一條能源大動脈。據瞭解,該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凍土最長的直流輸電工程。施工人員直接在“天上”修建電網。

要修建覆蓋全國的超級電網難度之高、危險係數之大那是無法想象的,但是國家電網做到了,這張超級電網不僅覆蓋了全中國13.8億人口組成的超過4億個家庭,還要接入由全國241萬家工廠組成的世界最大製造基地,還接入了包括25萬家醫院,42萬家學校,34.5萬家科研院所和技術服務企業,20萬家酒店和餐飲企業,281萬家商店,25.2萬家交通和物流企業組成的總共768萬家非工業企業(以上均來自2014年全國經濟普查數字)。

2015年12月23日,國家電網給青海省西寧市最後3.98萬無電人口通上電,自從中國做到了全中國人口覆蓋用電,電網全國覆蓋率達到100%。即使整個高山之上就你一戶人家,國家電網都要把電給你送過去。(作為參考,截至2016年,印度無電人口在全球無電人口總數中佔21.8%)

下圖是我國在新疆建設的特高壓輸電網,中國的工程人員把重達數十噸的電塔立在了無數的高山之中。

電力中國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9940億千瓦時,遠遠超出了整個社會的用電需求。而國家電網更是投資了上千億,要在2020年使得我國配電網自動覆蓋率要達到90%。

除此之外,國家電網在2008年大暴雪之後對電網進行了進一步改造,極大的加強了全網絡系統監控能力,能夠有效的預知事故的發生,並且能夠在事故發生後實現不波及其他區域。

在非不可抗力停電事故中(地震、颱風、暴雪等自然災害屬於不可抗力)2003年—2012年國外的大停電事故總共14次,其中美國3次,巴西和歐洲兩次,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肯尼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各一次。2012年印度大規模停電事故,影響了6.7億人,幾乎佔了人類人口的十分之一。

而中國這十幾年唯一一次的大規模停電,就只有08年暴雪,這都是因為中國電網的輸送能力和可靠性具有極高的技術水準。

而在這次電力恢復行動中,國家電網為了在第一時間恢復電力,方便人民生活,僅江西省電力設計院輸電工程部就有二十多名員工全力以赴,國家電網公司有11名員工殉職,這在其他國家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 Neo Lee
  • 5
  • 國電和南電確實厲害,在世界電力系統相當於中國乒乓球隊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