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新八佰伴旁-粉面


吃在新八佰伴旁-粉面

其實來澳門之前,我就好奇為什麼這家號稱全澳門最大的店,會叫這個一個名字。直到去查了維基,才知道居然和《阿信》還有些關聯。據稱在日本以蔬果起家的八佰半這名字只是個虛數,或言商品種類繁多。不過歷史上的締造者未能挺過1997的大潮,現時澳門的新八佰伴已由澳博接手經營。


算算時間,還有4天,應該就可以重新開業了吧。


澳門與一關之隔的珠海,畢竟都還相對平靜安寧。儘管有各樣的傳言,但開工復工則是不爭之實。畢竟真的停工,經濟停滯,供應減少,是要出事情的。況且澳門的很多基礎性行業,都要有大量每日往返於珠澳之間的勞動人口來完成。而每日過關去珠海買新鮮便宜的蔬菜,也是這些年來好多澳門大叔大嬸的日常生活。


澳門有很多好吃的。其實迪拜也是。只不過阿拉伯人似乎對甜食有一種出奇的喜好。同樣的卡馬龍,迪拜要比歐洲的甜上很多。我對甜食沒什麼喜好,甚至連傳說中的瑪嘉烈和安得魯蛋撻也只是嚐嚐而已。據說把配方賣給了金拱門,然後麥家就出了葡式蛋撻。


相對於迪拜的甜食以及燒烤,澳門的食品更豐富一些。很多門面狹小的餐館,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感覺。當然,若講貴一些的更是有,需要提前預訂的8餐廳,每種點心看起來都像要去打比賽,所以給個米其林三星,也是說得過去的。


上週誤入了一家泰式粉面,好像叫富一。臨街,沿著街一直走下去,不到5分鐘就能看到特首的官邸。菜單異常簡潔,只要勾選了米麵種類、大小碗、加的湯與料,就可以成交了。冬陰功湯有三種辣度選擇。於我這樣走南闖北的人來講,自然是毫不猶豫就選了微辣。


吃在新八佰伴旁-粉面

店裡的設計很有意思。因為面積有限,澳門小餐館的廚房,通常只有不到4個平方。大廚周邊270度都是工作臺,操作起來比機長還方便。這家店的工作臺算是大的,大約會到6個平方,長方形,對著餐桌的,是個小卡的汽車頭,窗燈俱在,大廚與顧客可以隔窗對視。


面可以加,再多14塊。湯頭尚好,不如一些珠海的泰式餐廳舍得放料,但也約不會如北方館子那般用大蔥末代替小蔥。紅油在湯上飄著,喝下去有些辣,沒走上海小南國那種看上去紅紅一片,嘗下去不辣舌頭的新派路線。


湯足胃飽,60元,出門的時候仍然沒出太陽。街邊有些過於冷清了,馬路左邊一眼望到盡頭,不見一輛車來,讓我猶豫是不是可以闖個紅燈。


三兩個行人從邊上的斜坡下來,路過時看了我一眼。忽然明白原因了,吃完飯,忘了把口罩戴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