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上班,得病了家裡老孃說不管我,要是單位也不管我怎麼辦?

五味調劑


疫情期間得病,單位不管是有法律依據的;家裡的親人肯定會管,只是希望你暫時不要去上班,是一種關心,可以理解親人的關愛和擔心!

目前疫情還很嚴峻,如果能暫時不上班,可以先宅在家中;遠程工作;等疫情好轉在進行復工,謝謝!


鑫哥美好生活


疫情期間上班得了病,單位不管是有可能的,但是家裡老孃不會不管的。

首先,疫情期間上班,應當注意防護。這時候上班都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崗位,也不得不上班。

如果在上班期間得了病,那麼這應當屬於工傷,單位是應當承擔一定責任的。

其次,天下父母都是很疼愛自己的子女的,當子女有病,父母都會義無反顧地照顧子女的。

你父母說你得了病,不管你。這可能是他們認為你不聽他們的話,說的是氣話。換句話說你真的得了病,父母不會不管你的。

最後,得病之後就需要親屬照顧,作為單位雖然是工傷,但是也沒有這個照顧義務的。

但是如果單位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那麼可以到勞動部門申請仲裁。父母不照顧子女,那就是遺棄了。但是這樣的情況非常罕見。

所以,請你最好照顧好自己,儘量別出事,以免連累了父母。並且要相信父母,知恩圖報。


法重情深


家裡老孃說得可能是氣話,可能是對你疫情期間去上班生氣了。老孃畢竟是自己的老孃,為你身體健康著想。

疫情期間有些崗位不能沒有人,對你上班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我都對你非常敬佩,感謝你的付出。

看自己得的啥病,小毛病自己吃藥抗過去,不要讓家裡人操心。如果是發燒咳嗽等肺炎的其它症狀,一定去醫院,單位不會不管。畢竟在這敏感時期,單位負責人是要承擔責任的。

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飲食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史寶寶的熊貓


國家規定不能上班,上班自己戴口罩,小心病毒,勤洗手。吃飯用自己的飯盒。感染了到醫院,醫院會安排,護工肯定要家裡人,這段期間最好家裡工作


人在路上劉慶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790005783521d37f31\

和桂A區名流紋繡n美容美髮


首先,疫情期間上班得病,不知是新冠肺炎還是其他病。若是新冠肺炎就遵照醫院要求先好好治療。

其次,看提出的問題,是否是自身經濟上有困難。若有經濟困難也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援。

最後,這個病要看是否是工傷,若是工傷爭取單位幫助。工作方面,生病不能上班的話,跟單位領導溝通,爭取給予病假,病好了後就返崗,這點要跟單位領導確定好。萬一單位不同意,先養好病再找工作。


潘先生VIP


疫情期間因為工作原因感染的應該屬於工傷,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齊律說法


老孃說不管你應該是氣話吧?工作期間得的是新冠的話好像之前有新聞說算是工傷的,單位必須管的。


愛逛商場的老男人


看到困繞你的難題,我感同身受,'同是天涯淪落人`啊!現在疫情兇湧,老闆逼著讓復工,如果不去,上個月的工資不知拖到何年何月,財政大權握在別人手裡,哪有我的話語權?進亦難,退亦難。如果去了,萬一得病,誰是誰的救命稻草呢?還不是生死由你去!所以能不去,還是最好宅在家裡,等一切安全了,再去上班。
即使去了,也要籤協議,如有不測,後果有老闆負全責,我們的老闆更可惡,明知我被房東攆岀了岀租房,無家可歸,還立逼著叫去上班,人性如此涼薄,一夜愁白頭啊!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天地之大,哪有窮人的立錐之地?天蒼蒼,夜茫茫,庚子鼠年註定是讓人流淚的一年。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舊愁沒走添新愁,愁上加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daee3c2526c4f22a70f0519332adae7\

豪氣闖天涯


單位必須負責。非常時期安全第一,再堅持一下!啥都沒有生命重要,即便再需一個14天,我們也要堅持住!

防疫:響應鐘南山,再撐14天。

.

近日,鍾南山院士說,從1月23日封城開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為第一個14天。

從2月7日(正月十四)開始再過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如果沒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一個14天不能解決問題,請大家配合,做好第2個14天的防護,很重要。

看過今天確診病例破3萬、新增病例仍然3千以上的情況,我們還需要做好第二個14天的防疫工作。

對每個人來說,工作,生意都可以再來,但生命和家人只有一次,希望每個人配合國家的工作再堅持14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二個14天很重要,很重要,讓我們再堅持14天。每一箇中國人,都是這場瘟疫狙擊戰的戰士。加油,每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