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峰值不等於到了“拐點”

峰值不等於到了“拐點”,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大流轉,會不會再出來一個“峰”?鍾南山認為,“個人估計大概不會”。根據模型預計,2月中下旬全國病例數將達到峰值,但並不意味著達到峰值後馬上下降。

2月17日下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武漢前方的廣東醫療隊ICU治療團隊再次開展遠程視頻會診,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現場坐鎮,討論疑難病例的治療策略,同時就全國疫情發展趨勢、危重症救治發表看法。

鍾南山介紹,目前是否已經達到峰值還不確定,仍需再觀察幾天。全國應該是4月底,這個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量。

2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數據顯示,除湖北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總數已連續13天下降。鍾南山認為,這表明我國採取的強有力干預措施已經取得明顯效果。“因為現在流動的過程中,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檢測措施,不太容易出現一個大高峰。”

鍾南山團隊建立的數學模型,將國家強有力干預措施和春節後務工人員返程高峰兩個變量納入考量,這兩個變量將改變疾病的自然發展規律。

至於武漢的疫情防控,鍾南山表示,武漢仍處於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病人總數佔全國80%,病死率佔全國95%以上,因此全國都對武漢進行支援。他指出,雖然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武漢還是沒有完全阻止人傳人。方艙醫院的建設對控制人傳人很有效果,同時武漢正在加快排查疑似病例,這些舉措都對全國的疫情防控有著積極影響。

“我們全力以赴開展兩個監測,一是將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分開,二是增加對核酸檢測精密度的補充,開展IgM抗體檢測。”鍾南山說,目前團隊正在研發IgM抗體檢測試劑,成果預計很快公佈,公佈後將首先對武漢進行支援。

鍾南山坦言,目前重症救治確實存在一定困難,特別是危重症病人救治難度相較“非典”時期更大。“針對重症救治,目前我們正在尋找更多有效的藥物、探索新的方法。”2月18日將發佈近期中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最新結果。

相比全國其他地方,武漢的病死率較高。鍾南山認為,這與初期病人重複互相感染、感染病例增速較快有關,醫護人員無法在早期對病人進行氧療等適當治療,病情發展到終末期才進入重症病房,導致病死率高。隨著全國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措施更加深入,武漢的“封堵”措施更加到位,再加上全國對湖北的支持,相信情況將有所好轉。(記者 林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