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很強大,車臣人都不老實,現在俄羅斯弱了,為何變溫順了?

YC遊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雖然車臣在蘇聯時期的時候,很不老實,老是搞分化,有著非常強烈的分離傾向。而且後來蘇聯解體後,車臣也是經常當做自己是獨立的存在。

但是到了現在,車臣卻被俄羅斯用其他的手段打壓了下去,成了一隻溫順的綿羊。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不同的時期,蘇聯和俄羅斯對待車臣的政治手段不同。

在蘇聯時期,蘇聯中央對車臣等地區採取高壓的政治手段,但是這種統治下必然會讓車臣等有傲氣的地區發生反抗。

而在俄羅斯時代,俄羅斯政府選擇與地方施行聯邦制,地方的權利得到尊重。

雖然俄羅斯政府仍然有很大的權力可以指揮他們,但是各自治的地方仍然享有非常大的權力。像韃靼斯坦這樣的自治共和國,除了軍隊及貨幣,甚至還有著自己的一定的外交自由,所有像車臣這種需要發展的地區,就很快地接受了這種政治手段。

並且對於車臣而言,就算蘇聯解體後變成了俄羅斯,實力下降不少,但俄羅斯同樣也是一個泱泱大國,儘管現在俄羅斯比以前的蘇聯更弱,但是車臣也同樣打不贏。

而且現在的車臣共和國領導人是車臣首任總統老卡德羅夫的兒子小卡德羅夫,他在擔任車臣共和國領導人的時候對於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是尊敬有加的,在許多公開和私密的場合也都爽朗地表達自己對普京的支持。

並且普京對於領土的完整性問題還是很強硬的,車臣自然不會自討沒趣,放著眼前的發展機會不要而去觸黴頭。


江水趣談


我小兒子一點都不怕我,也不怕他媽,但他就怕他哥,因為他知道把他哥哥惹毛了真的會揍他!

車臣也是一樣,他們被普京大帝收拾過,而且也確信他會下狠手,所以自然會放老實些!

小兒子怕哥不怕我,並不是他覺得哥哥比爸爸更強大,而是他真被哥哥打過。車臣不怕蘇聯那是假的,斯大林時代就被治得服服貼貼的,怕俄羅斯也不一定,葉利欽當政時還不是鬧得挺歡的?!所以說成他們是怕普京更加準確些!

某些人,某些地區(省),還有某些國家(民族)都是記打不記吃的,給他優待政策當寶貝一樣供著他不停的撒潑扯皮鬧出走,狠狠揍一頓就會乖乖聽話當孫子了!用我們湖南鄉下的話說就是三籮筐好話當不得兩棍子!或許,車臣就是這麼個例子吧……


湘中明珠Zxp


錯錯錯,現在車臣人所謂的“消停與老實”,既不是因為俄羅斯弱了,也是車臣人自己變溫順了,而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一個比他們更強悍的“硬茬兒”——普京。車臣人是一個戰鬥力十足的民族,有一句老話叫“不是所有的車臣人都會放羊,但所有的車臣人都會開槍”足見其民風彪悍。然而,就是這麼兇悍的車臣人也倒在普京的“鐵腕”之下。車臣人2000年之後突然變老實、溫順了,其根本原因是他們被普京打怕了、被打傻了。

那麼,普京是如何“降服”兇悍的車臣人?在小編看來,就一個詞——“趕盡殺絕”!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就深受車臣分離分子之禍,各種懷柔政策加軍事行動都用了,但因當時的葉利欽態度不夠堅絕,幾度給了車臣人機會壯大勢力,致使俄羅斯在1994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還為此後連年的恐怖活動埋下禍根。1999年,普京就任總理後,採取了與葉昨欽完全不同的政策,對車臣只有一個對策——徹底解決。他在徵得葉利欽的授權之後,於同年10月親自指揮10萬俄軍打響了第二次車臣戰爭。

普京說:對車臣匪幫“如果今天不動手,明天損失會更大”;“不管車臣匪徒藏在何處,俄軍都將把他們消滅”;“我們將到處追捕恐怖分子,在機場就追到機場。我的意思是——請你們原諒——如果在廁所裡抓到,我們就要把他溺死在馬桶裡。”普京不止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至於普京的重拳有多重,簡單講就是空中轟炸、地面圍剿、逐村清掃。

舉個例子,1999年10月,普京指揮俄軍對這些被車臣武裝分子佔據的村莊採取“鐵桶”戰略,將村莊團團包圍,用炮猛轟,直至對手投降為止或將村子夷為平地,再進村掃蕩,收繳武器,把村莊交給內務部隊,俄軍則繼續清掃下一個村莊。

這是一種極具震懾的手段,對於大部分平民來說,一旦有車臣武裝分子進入村莊,他們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毫無商量餘地,於是很多不想生事的村莊便採取“自我清除”對策,由村中長老出面擔保,換取俄軍不進村。

靠著這種類似“連坐”的策略,車臣武裝分子一邊被俄軍猛打,一邊被車臣人驅趕,很快便潰不成軍,四處流竄。僅三個月後,“匪首”揚達爾比耶夫便倉皇逃竄到阿富汗,後又流亡卡塔爾,但普京仍對他發出全球通緝令。2004年,揚達爾比耶夫在卡塔爾遭到炸彈襲擊,當場身亡。

車臣武裝分子被散後,大約2000年1月左右,車臣共和國總統總統馬斯哈多夫見勢頭不好立即向普京求和,但普京要的遠不是“求和”,而是要徹底“降伏”、“打垮”車臣分離勢力,不論是從肉體上,還是精神上。因而,雖然馬斯哈多夫求和,但普京仍下令俄空軍戰機在車臣韋傑諾、諾扎伊尤爾特、古傑爾梅斯和納德捷列奇諾耶等地對武裝分子的聚集點和裝備進行猛烈轟擊,徹底炸燬車臣武裝分子的指揮站、基地和倉庫以及格羅茲尼30公里處的石油井架……事實上,比俄軍更具震懾力的恰是普京對“車臣分離分子”這種“趕盡殺絕”的決心。

雖然2004年車臣武裝分子又製造了別斯蘭人質事件,但這一次事件促使普京再次下猛藥,加大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重點加重對政府官員包庇恐怖分子的懲罰,誓言“俄羅斯別無選擇,因為一旦向恐怖分子屈服,將會出現更為慘烈的衝突”。

當然,在對車臣武裝分子下重拳“趕盡殺絕”的同時,普京也對普京車臣人採取了懷柔政策,撥款數億盧布資金用於向領取預算部門的工作人員和低收入者發放退休金、工資和補貼,收攏車臣民心。當然更重要的是,普京還成功扶植起了自己的代理人——小卡德羅夫,這才換來了題主所謂的“車臣人變溫順了”。


陳一諾


蘇聯時期,車臣還是比較老實的。

那是因為蘇聯具有強大的掌控力。

連東歐國家都牢牢控制,屬於自己領土的車臣怎麼敢輕易造次?

蘇聯對東歐的影響到了什麼地步?

舉個例子——

上個世紀50-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當時鬧起了“布拉格之春”,蘇聯是直接出兵控制了捷克首都的,把捷克的一把手帶回莫斯科審理。

可見這個手段比如今的美國強硬多了,美國對自己的小夥伴都沒這樣。

(普京到車臣前線慰問)

正因為蘇聯當時如此鐵腕,車臣才不敢輕舉妄動,否則下場比捷克斯洛伐克要可怕。

正因為蘇聯後期,鐵腕政策沒了,導致蘇聯走進歷史,俄羅斯和其他加盟國家才紛紛獨立。

也正在這時候,在俄羅斯人內政外交青黃不接之際,車臣才有了叛亂,才尋求獨立。

當時的總統葉利欽也向效仿先人,來了一次車臣戰爭,史稱第一次車臣戰爭。但是結果並不太好。俄軍戰鬥力態差,導致傷亡比較多。

普京上臺後,對車臣發動了新的打擊,史稱第二次車臣戰爭,最終將車臣叛亂的頭目杜達耶夫炸死,讓車臣獨立的風潮被壓制,俄軍終於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由此可以說,當俄羅斯國家強大的時候,武裝分裂主義勢力一般是不大公開作對的,而是在私下搞一些陰謀活動;俄羅斯衰落的時候,這才是他們興風作浪的時候。

普京的鐵腕政策和蘇聯時代有一拼,這才把車臣獨立的風潮壓下去。

其實車臣問題,和敘利亞的庫爾德問題有異曲同工。

庫爾德人之所以要鬧,也是因為巴沙爾的鐵腕統治被打破了,遜尼派阿拉伯人武裝反抗巴沙爾,這才有了庫爾德人趁亂佔領河東地區30%領土和70%的油田,以此作為資本和巴沙爾談條件。

在巴沙爾強大的時候,庫爾德人如同車臣一樣是被打壓的,也就沒有公開鬧事的土壤了。

因此看車臣問題的歷史,從如今的敘利亞能看出端倪。

實際上普京出兵敘利亞,也有情報顯示,車臣一些分裂分子到了敘利亞,加入IS,試圖在當地實戰之後將經驗待會車臣作亂。

俄羅斯出兵就相當於在敘利亞把他們解決掉,禦敵於國門之外。


木春山談天下


關於這個問題,車臣表示:你才溫順,你全家都溫順!

雖然今天的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對普京頂禮膜拜,並一再表示願意為普京去死,但無論卡德羅夫還是普京都對彼此的真實想法心知肚明,畢竟兩次車臣戰爭的硝煙散盡還不足20年,而車臣和俄羅斯的鬥爭已經持續了至少200年,用“世仇”來形容俄羅斯和車臣的關係並不過分。

卡德羅夫對普京的“仰視”,於是說是車臣對俄羅斯的“屈服”,倒不如說在經歷了200多年的漫長廝殺後,俄羅斯和車臣達成的某種“妥協”。而因為這種妥協建立在小卡德羅夫和普京的個人“交情”上,所以這種關係必然隨著普京的卸任或者死亡而出現更多變數,所謂“普京一死,車臣必反”,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今天的車臣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山脈以北,面積1.73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39.48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民族,卻讓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頻頻折戟。1959年正式被沙俄吞併後,車臣和俄羅斯的鬥爭就一刻也不曾停止,1877年甚至爆發了規模浩大的車臣-達吉斯坦起義,後遭到沙俄的嚴厲鎮壓。

1881年開始,雖然沙俄為同化車臣人,開始在車臣地區推行工業化,車臣的大規模反抗基本停止,但這一地區仍不太平,車臣人表現出強烈的不服。

長久以來,車臣之所以對俄羅斯不服,根本原因在於兩者迥異的宗教信仰,俄羅斯是傳統意義上的東正教國家,而車臣則信仰伊斯蘭教。但車臣及周邊的高加索地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俄羅斯壓制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還是進入中東地區,都需要以車臣及高加索為跳板,這決定了俄羅斯必須拿下車臣,車臣不服也不好使。

而車臣除了在歷史上被高加索山脈以北遊牧民族的輪番衝擊養成了好勇鬥狠的性格,而且伊斯蘭教本身就有好鬥的因素,再加上車臣境內多山的特點,俄羅斯想要吃下車臣談何容易?

車臣命運的轉機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出現,革命導師列寧從全球共產主義革命的角度出發,提出“民族自決”政策,鼓勵世界各地的大民族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而後以加盟國的形式併入蘇聯。由於十月革命率先在俄羅斯成功,所以俄羅斯境內的各大民族比如白羅斯、烏克蘭等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蘇維埃政權,並陸續成為蘇聯的加盟國。

事實上,作為共產主義革命的“試驗田”,俄羅斯在“民族自決”政策中的領土損失是相當慘重的,因為境內民族成立蘇維埃政權,等於直接從俄羅斯的領土上剝離。

由於當時的車臣勢力太小,根本無法像烏克蘭這樣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因此不得不留在俄羅斯聯邦內,於與1922年11月30日成立車臣自治州,然後跟著俄羅斯併入蘇聯。

不過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似乎看出了車臣人的不爽,因此在1934年1月15日,他將車臣和西部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而後在1936年12月5日建立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仍然隸屬於俄羅斯聯邦。

斯大林的做法,是儘可能稀釋車臣境內伊斯蘭教勢力,以求更快地“同化”車臣,但車臣的表現讓他大失所望。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一潰千里,德軍開進高加索地區,部分車臣人以為建國時機已到,於是開始謀求與德國合作。

但隨著蘇聯反攻並收復高加索,斯大林將所有車臣人視為叛徒,於是強令38.7萬車臣人遷徙到遙遠的哈薩克和西伯利亞,並撤消車臣自治共和國地位,此舉讓車臣和俄羅斯的矛盾再加一層。

不過儘管有這樣多的“不愉快”,但車臣在蘇聯時期反而是比較“溫順”的。尤其是二戰時期,除了少數人和德國眉來眼去,大部分車臣人都有對蘇聯的國家認知,他們也願意為蘇聯而戰。成為支撐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的一份子。

但斯大林帶有種族滅絕意味的民族遷徙,斷送了車臣對俄羅斯的好感,因為至少有40%的車臣人死在了異國他鄉。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後,民族關係緩和,車臣人被允許返回故國,共和國地位也得到恢復,但歷史的傷痕卻無法撫平。

1990年3月11日,以立陶宛宣佈獨立為起點,敲響了蘇聯解體的喪鐘,車臣獨立的機遇再度到來。

但上天似乎有意捉弄多災多難的車臣,1991年9月,焦哈爾•杜達耶夫推翻車臣蘇維埃政權,宣佈車臣共和國獨立,並出任首任總統。

風雨飄搖的俄羅斯,面對再度分道揚鑣的車臣,選擇了暫時妥協的緩兵之計,1992年5月25日,俄羅斯與車臣簽訂《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聯邦分配財產條約》,俄羅斯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北高加索軍區武器裝備移交車臣武裝,車臣比任何時刻都接近獨立建國。

但獨立後的車臣,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俄羅斯的大軍壓境,而是杜達耶夫的治國“無能”,雖然這位車臣將領在阿富汗戰爭中表現突出,在蘇聯時期位高權重,但當他坐上車臣總統寶座時,反而有點不知所措了,車臣領導層不會治國理政的弊端很快暴露無遺,車臣開始以搶劫周邊國家物資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造假幣、偷石油、打劫列車、勒索贖金。。。杜達耶夫的搞法讓臨近的印古什共和國和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深受其害,於是1994年12月,俄羅斯趁機開始了“武力收復”車臣的進程,這就是第一次車臣戰爭。

但半死不活的俄羅斯好像更“虛”,不僅將領臨陣脫逃,比如“國防部副部長罷戰辭職、前線司令拒絕指揮戰鬥”,士兵素質也是一塌糊塗。加上此時的西方勢力向車臣滲透,為車臣武裝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這使得俄羅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一敗塗地。

雖然其後杜達耶夫被打死,但車臣的反抗始終此起彼伏,車臣人甚至深入俄羅斯境內不斷髮動恐怖襲擊,迫使葉利欽政府妥協。

但俄羅斯並未忘記恥辱,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薩耶夫指揮5000人偷襲了俄內務部隊哨所後,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

而這次和以往的妥協不同,俄羅斯總理普京採取強硬態度,出動10萬大軍對車臣武裝進行毀滅性打擊,並於2000年2月殺入車臣首府格羅茲尼。

隨後俄羅斯開始對車臣直接管理,設置行政機關,殘餘車臣武裝被迫化整為零轉入山區打游擊。

2001年“911”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加入反恐戰爭,對車臣的支持減弱,車臣地區終於“安定”了下來。

但是,安定的車臣並不代表安定的車臣人,相反,家園被奪走的車臣人開始轉入地下,不斷髮動恐怖襲擊,對俄羅斯造成了巨大影響。

比如2002年車臣恐怖分子劫持莫斯科劇院、炸燬車臣政府大樓,2004年劫持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2010年莫斯科地鐵爆炸事件以及2011年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自殺式炸彈爆炸事件等,車臣在兩次車臣戰爭後遠沒有達到“溫順”的地步。

時至今日,車臣總統小卡德羅夫對普京確實是言聽計從,但這種“服從”更多的像是兩人之間的默契,比如普京給車臣更多自由和經濟支援,車臣保持不獨立狀態,給足俄羅斯面子。

而這樣的“和諧”在波譎雲詭的車臣局勢中顯得如此脆弱,我們甚至可以想到沒有普京的俄羅斯將面臨怎樣一個不聽話的車臣。

所以靜夜史從車臣和俄羅斯的歷史中得出了這樣幾個深刻的道理:

面對分裂勢力,嘴仗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武力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打擊分裂不能拖,“懸而未決”會導致祖國統一的阻力越來越大;

維護統一絕不可以心慈手軟,一勞永逸勝過討價還價的攻擊扯皮!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車臣的穩定是暫時的。

若俄羅斯聯邦再次分裂,俄羅斯南高加索地區的獨立將勢不可擋,車臣將首當其衝。

先說高加索高原

44萬平方公里的高加索高原,位於歐亞大陸連接處。人口不足3000萬,卻有50多個民族。還是東正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交織影響區。

為了控制裡海的石油、黑海的航運。歷史上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沙俄帝國都染指高加索,經過兩個多世紀的血雨腥風,沙俄帝國終於在19世紀下半葉控制了高加索。



蘇聯解體後,南高加索地區(立陶宛、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獲得了獨立。北高加索地區(達吉斯坦、車臣、印古什、北奧塞梯、卡巴爾達-巴爾卡爾等共和國等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留在了俄羅斯聯邦內。

高加索地區各民族桀驁不馴,既相同碾壓,還“泛突厥主義”思潮和伊斯蘭宗教極端主義盛行,誰都想坐大!其中,車臣伊斯蘭族鬧獨立是俄羅斯心病;南奧塞梯(屬於格魯吉亞)鬧獨立是格魯吉亞心病。而俄羅斯擁有的北奧塞梯與南奧塞心心相印,俄羅斯對北奧塞梯是否想獨立為不敢掉以輕心。

蘇聯解體後,車臣乘俄羅斯衰弱體虛搞起了獨立。

它反抗俄羅斯彈壓,成為俄羅斯穩定的心腹大患。俄羅斯1994—1996年發起第一次車臣戰爭效果不佳,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直到普京顯露頭角,擔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前蘇聯克格勃)主席,形勢才發生逆轉,1999年8月—2000年2月,俄羅斯出動10大軍,對僅有 1.73萬平方公里面積、139萬人口的車臣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才把車臣制服。雖然車臣的分裂恐怖後來在俄羅斯聯邦內不斷製造恐怖襲擊報復活動,在普京總統的鐵腕打擊下,漸漸收斂起來。

2008年,反蘇反俄急先鋒格魯吉亞著手鎮壓國內南奧塞梯的獨立起義,普京派俄軍入侵南奧塞梯打敗了前來討伐的格魯吉亞政府軍,維持了南奧塞梯事實上的獨立。也顯示俄羅斯要想把南北奧塞梯融為一體納入俄羅斯聯邦的野心。

有預言;“普京一死,高加索必亂,車臣必反!”

普京一身系俄羅斯天下安危!俄羅斯民眾有呼聲,希望2024年後普京繼續連任俄羅斯總統。
但那時普京已經72歲,又能堅持多久呢?


諶人


蘇聯時期的車臣比現在老實多了,為什麼說蘇聯時期的車臣比現在老實?在歐洲二戰前夕的1937年,蘇聯在國內進行了肅反運動。車臣共和國反對派有萬餘人被清洗,很多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抓緊監獄,當時的車臣屁都不敢放一個。二戰爆發後,很多車臣人對蘇聯的斯大林不滿,據說當時的車臣與德國合作想謀求獨立,不過遭到鎮壓。在1944年的時候,斯大林以通敵罪,將38.7萬車臣人強制遷往哈薩克斯坦,車臣共和國也被撤銷,直接從蘇聯的版圖上被抹掉了。在當時,車臣應該起來反抗才對,但是沒人敢反抗。所以,蘇聯時期的車臣老實得不能再老實了。車臣雖然好戰,在強人政治面前,也像一個溫順的小綿羊。

1957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由於車臣人口稀少,赫魯曉夫恢復了車臣共和國,將其劃歸俄羅斯管轄。所以,很多車臣人才陸續回到車臣安家。蘇聯快解體的時候,車臣看到了機會。畢竟,當時的蘇聯面臨分崩離析,無暇顧及車臣。車臣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所以鬧獨立,以前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的杜達耶夫,將境內的蘇聯人趕了出去,並宣佈獨立。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遺產,車臣也在俄羅斯聯邦的管轄範圍之內。所以,新上任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佈車臣獨立非法,並實在車臣全境施緊急狀態。

所以,車臣開始並沒有得到俄羅斯的認可,但是當時的俄羅斯由於剛剛解體,也無法抽出時間對付車臣。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曾一度打了退堂鼓,為了息事寧人,原則上默認了車臣的獨立,還分了一部分財產給他們。不過,車臣內部的人口比較複雜,這個民族比較好戰,且國內又有極端組織,對於國內的非車臣人打擊迫害,導致一些俄羅斯人流離失所。且很多地方武裝,也不老實,搶石油、盜竊、搶劫過往車輛,索要贖金什麼的屢次發生。美國在當時出於霸權考慮,也暗中支持車臣非法武裝,總總原因疊加在一起。俄羅斯不得不出兵車臣,這一打就就打了近兩年,從1994年打到1996年,俄羅斯國內發生車臣劫持人質事件,葉利欽不得不與車臣談判,然後宣佈撤軍。

俗話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俄羅斯與車臣弭兵不到一年,當時車臣的野心膨脹,國內的反對派襲擊了俄羅斯另外一個加盟共和國,這就導致俄羅斯第二次憤怒。所以, 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戰爭從1997年打到2000年,直到普京上任以後車臣戰爭才結束。普京上任以後,培養了一批親俄車臣領導人,這就是普京的高明之處。而在之前,俄羅斯沒有將車臣徹底的征服。不過當時的俄羅斯的確沒有這個條件,畢竟剛剛解體,所以俄羅斯政治穩固以後,才著手對付車臣叛軍。車臣被全面封鎖以後,只能逃到山中打游擊。因為車臣在沒有外界軍事援助的情況下,本國是無法生產武器,最終成不了氣候。第一次車臣戰爭,葉利欽見俄羅斯遭到車臣恐怖襲擊,才不得不妥協。如果,當時的俄羅斯在軍事上徹底摧毀車臣叛軍,扶持一批親俄領導人,其實車臣也泛不起多大的浪。


謀士說


資訊所長為您解答問題。看到這問題,我回想了下和查了些資料,確定兩次車臣戰爭發生在俄羅斯時期,並非蘇聯時期,分別是1994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和1999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相比較蘇聯來說,確實是弱了些,但是依然是世界強國。

那麼為什麼車臣之前不老實,現在卻沒啥大動作呢?我個人覺得有這樣一些原因:

趁蘇聯解體之亂

我們知道的是強大的蘇聯帝國於1991年轟然倒塌,各成員國政局動盪,尤其是俄羅斯,國力衰減的很嚴重。車臣看準了時機,趁機開始謀求獨立,暗地裡勾結北約,一直搞小動作。一開始俄羅斯還選擇了容忍談判,後來車臣獨立搞的愈演愈烈,俄羅斯決定發兵車臣。第一次車臣戰爭主要是車臣想利用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力尚未恢復時,趁機獨立。

俄羅斯國立恢復 實力大增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俄羅斯依靠石油和天然氣這樣的能源資源,經濟逐漸恢復,重新回到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且經過兩次車臣戰爭,俄羅斯加強了對車臣地區的控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就是充分吸取了第一次車臣戰爭失利的經驗,穩紮穩打,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如果車臣膽敢再次鬧獨立,俄羅斯勢必會進行一次或許是最後一次的清剿行動,永絕後患!

格魯吉亞就是教訓

2008年8月7日,格魯吉亞突然進攻南奧塞梯。8號,當世人還沉浸在奧運會盛況的時候,俄羅斯迅速反應,動作果斷!派軍隊進入南奧塞梯,開始進攻格魯吉亞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控制了局勢,格魯吉亞求救北約但無望,只能自己硬挺著捱揍。12日,梅德韋傑夫宣佈停火。這場衝突讓世人又一次見識到了俄羅斯的實力和魄力,也警示了那些膽敢撼動俄羅斯利益的組織和人員:你要想在我俄羅斯面前惹事,就儘管來!

總的來說,就是俄羅斯的實力強大了,車臣就老實了,也不再相信北約會實際上支持自己。車臣所在的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俄羅斯自然不會讓這些資源落入它手,這也是兩次車臣戰爭,俄羅斯出兵的最根本原因。

以上是所長原創回答,屬個人見解,大家如有不同看法,可以評論交流。歡迎關注資訊所長!


資訊所長


普京上臺後,用強大軍事力量對車臣共和國主要城市,軍事設施,軍隊集結地,軍火庫,兵工廠進行飽和轟炸和攻擊,使用了除核彈以外的多種大殺器,比如集束炸彈,炸彈之母,雲爆彈,生化武器等等,車臣來彈丸之地,幾十萬軍隊,幾百萬人口,與俄羅斯強大軍力比起來始終處於劣勢,一次,二次車臣戰爭給蘇軍以沉重打擊,哪是因為軍隊渙散,缺乏軍事訓練,裝備不足,領導執行力不行所致;普京上臺,整頓軍紀,撤換大批軍隊不力將領,提拔以克格勃軍官充任軍隊將官,解決執行力問題,整治軍隊腐敗,調集戰力最強的部隊組成58集團軍趕赴車臣作戰,不與車臣軍隊打巷戰,城市攻堅戰,圍而不攻動用俄羅斯白天鵝,逆火轟炸機對車臣共和國實行天差別轟炸;分化瓦解車臣政治,軍事首領,勸降,投誠,威攝,恐嚇,特種作戰全上,動搖分離了車臣反抗勢力,最終向俄羅斯投降!


薦商12345678


事實情況並非如此,車臣一直都不老實,不過要分時間段。在蘇聯時期,車臣人所謂的“不老實”也不是蘇聯國力強盛時期,而是二戰中打的最激烈、最殘酷的蘇德戰爭時期。1940年進行蘇德戰爭,德國閃擊戰突襲蘇聯,蘇聯開始可謂是一潰千里,丟失大片國土,在此期間,受到蘇聯高壓統治的民族都出來反抗了,與納粹德國合作,藉此希望從新獲得獨立國家地位。

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蘇聯三個被迫加盟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車臣人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與納粹德國合作,驅逐蘇聯在車臣的勢力,從而實現民族獨立。然而事不遂人願,蘇聯竟然扛住了納粹德國的進攻,使用更殘酷的焦土政策,加上美國大批物資的援助,在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不僅打敗了納粹軍隊,並且把納粹軍隊驅逐出蘇聯境內,蘇聯軍隊更是乘勝追擊,打出過門。

然而與納粹德國合作的民族就慘了,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嚴厲懲罰,被殺害、流放的人多達百萬人,導致波羅的海三國人口損失嚴重,至今無法恢復。對於車臣人,斯大林更是不客氣,二戰還沒有結束(1944年),就以車臣人和納粹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車臣整個民族近40萬人趕出家園,流放到加盟國哈薩克斯坦境內,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當政時期,才被允許返回家園,如果手再黑一點,車臣整個民族都可能因此被滅族。所以車臣人對於蘇聯乃至俄羅斯是深入骨髓裡的恨,和波羅的海三國差不多。

1991年蘇聯解體,車臣人再次迎來獨立的機會,也宣告獨立,當時執政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派兵來鎮壓,但由於指揮不當,多次失去先機被打敗。在整個90年代,車臣幾乎處於半獨立狀態。然而在1999年,普京被葉利欽任命為政府總理,開啟了主持對車臣的戰爭,普京上臺後對於車臣堅決打擊,毫不猶豫,對於西方國家輿論毫不在乎。

結果在普京的鐵腕軍事鎮壓下,車臣獨立武裝分子被打散,俄羅斯聯邦政府也從新控制力了車臣。可以說,車臣能夠再次回到俄羅斯控制,就是普京一手操作,普京也是憑藉平叛車臣有功,在2000年登上俄羅斯總統大位。

隨後的車臣也並不老實,車臣武裝分子在俄羅斯製造多個恐怖襲擊事件,如2004年震驚世界的別斯蘭人質事件等多起恐怖襲擊事件。但近些年裡,車臣反而好了很多,也老實很多,其實這源於普京的懷柔政策。普京吸取前蘇聯的教訓,一味地的鎮壓車臣只能引起更多的反抗,從而導致俄南部邊疆局勢不問,被外國敵對勢力利用。

普京扶植了卡德羅夫父子先後上臺掌控車臣,並在此期間對車臣進行大規模的公共投資和建設,發展教育,讓地處偏遠的車臣經濟發展的很不錯,從而實現民族相對和解,這就是普京治國手段的高明之處,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由於車臣自治共和國被總統卡德羅夫所控制,而卡德羅夫又是普京一手扶植,他對普京是絕對忠心,堪稱迷弟。所以在卡德羅夫治下車臣對俄羅斯政府可謂是非常順從,和歷來以反抗著稱的車臣人有所不同。其中讓車臣人服從俄羅斯的還是普京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