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白居易從小發奮讀書,聰慧好學,不到十歲時已通曉詩書,十五歲就能出口成章,再加上他生於亂世,從小隨著家人奔波流離,所以他的閱歷比同齡人更為豐富,文筆與學識都超出他的實際年齡。他曾經在十六歲參加考試,而應試的題目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般情況下,這種考場應試作文,因為時間有限,考生也比較緊張,往往很難有所發揮,佳作自然很少,但是白居易卻略一思考,提筆揮毫,就寫出了一首佳作: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前四句非常著名,蘊含了大自然循環往復的生長奧秘。以“離離”來形容古原上的青草,生動地勾勒出春天草木生機勃勃的樣子。“一歲一枯榮”則是從眼前的實景聯想,當人們看到茂盛的青草時,有誰會想到不久前的寒冬,這裡還是一片枯黃蕭條呢?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草木的“枯”與“榮”並非簡單的自然規律,而是顯示出草木抵抗歲月摧殘的頑強生命力,即便經歷了冬季野火的焚燒,可是隻要殘存一點生命的希望,只要一縷春風、一絲春雨,它就能復活過來,並且迅速蔓延到整片原野這是大自然野草的生命力,正像此時的大唐江山,一年一年,榮枯往復,雖然被戰火焚燒破敗不堪,但是,當新的一年開始,嫩草又會發芽,頑強的生命力還是讓大唐恢復往日的生機。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如果說前四句詩人的目光聚焦於“草”,那麼接下來隨著青草延伸的軌跡,詩人放眼於整個古原甚至古原的遙遠邊際。“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濃郁的芳香在空氣中幽幽散發,古老的小道在花香花色中若隱若現,這是視覺與嗅覺共同作用的藝術效果,連遠方荒涼的古城也沐浴在一覽無餘的陽光下,似乎是被這春天的美景再次喚醒了蓬勃的青春。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這首詩的主題在於寫“送別”,詩人當然不能只停留於寫景。“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麼獨特的風景原來是為獨特的人而設,“王孫”即將離去,延伸在廣闊古原上的青草,彷彿就是詩人心裡無限依依的別情,一眼望不到盡頭。一別之後,詩人對遠行人的牽掛也將會如青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意至此,就彷彿是春天的陽光、和風、古原、青草樣渾然一體,景、理、情合而為一,令人回味無窮。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寫完這首詩幾年後,白居易北上京城,拜謁大學問家顧況。第一次見面,顧況一邊漫不經心地翻他的詩集,一邊問:“你就是白居易?第一次來長安?”白居易連忙點點頭。“呵呵,居易居易你可知長安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啊!”白居易是何等聰明之人,一下就聽出了顧況的言外之意:長安是個大都市,オ高八斗的詩人多了,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要在長安討生活,實在是難啊!

可是當顧況看到白居易這首詩中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拍案叫絕,“好詩,好詩,你要在長安待下去,也沒那麼難啊!剛才老夫說的話,權當兒戲,你不要當真啊!”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為白居易鋪就了成功之路。一向以挑剔著稱的顧況居然能夠對一個外鄉的青年詩人讚譽有加,白居易的詩名從此不脛而走,此後的他,無論在政壇還是文壇,都對中唐的政治與文化起過相當大的作用。對於白居易的這首詩,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