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抖腿暗示了什麼性格心理?

呂承諭心理諮詢


我看到過父親,女兒只要坐下來就翹著二郎腿開始抖腿,這就是習慣了,也就是所謂的沒有家教,旁邊人看的非常難過,但她自己感覺不到的


cpp123654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來一次,在政府部門開會的時候,我旁邊坐了一位來自其他單位的男士,整個會議一個多小時,他在那兒不停地抖腿,他一抖就帶動整個椅子在抖,讓我沒有心思去聽會,感覺特別心煩。

領導在上面講話,他在下面抖腿,說明他沒有專心致志地去聽會,開會對他來說是無聊的。


習慣性抖腿,暗示什麼性格心理呢?

抖腿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後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當時的心理狀態。

有的人天性活潑,性格開朗樂觀,這種人在心情好的時候,處在舒適環境的時候,還有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忍不住抖腿。這種人抖腿,主要是傳達了一種他們很愉悅的心情。

還有一種人,對自己不太自信,做事情時,總是處於一種焦慮之中,總把事情往壞的方面想,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擔心自己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實現不了心理預期。


心理焦慮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容易更多的流向大腿,從而會抖腿,比如有的人在考試擔心自己考不好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抖腿。這種人抖腿,主要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緊張的情緒。

還有一些人,他們完全沒有原因的,既不是因為高興,也不是因為焦慮,而是自己的臭毛病、無聊,就如我剛才說的開會時的那位同志。

在公共場合抖腿,不管出於什麼心理狀態,都是不文明的現象,老話說,“越抖越窮”,說明人是很反感抖腿的。如果有這毛病的人,還是注意一下。


健康人的體溫表


抖腿這個事情在我心裡有個很深的烙印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才6歲(上學早),有一次班級考試,我一邊寫試卷一邊在抖腿。我現在記不得為什麼抖,那時候很小,不知道是冷還是什麼原因。


正抖的起勁,忽然老師從後面走過來,狠狠的敲了敲的桌子,惡狠狠的吼了我一句:不要抖腿!!!


嚇死了簡直,又覺得很丟人,老師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高個兒魁梧的阿姨,那個嗓門大的,讓我覺得那一瞬間同學們的眼睛都在看向我。我的臉憋的通紅。


從那以後,我嫉妒的厭惡別人抖腿,也時刻提醒自己:千萬別抖腿!


貓曉貓


這種習慣很討厭!1.我記得四年級的時候,有次上體育課,我們早早的就跑到操場上排隊,等著新來的體育老師!那隊形絕對是亂的!我記得很清楚,老師來了以後看著我們笑啦!我們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不屑的看著這個個子比我們高不了多少的老師!有的把手插在兜裡,斜站著;有的抱著兩個手互相靠著!都在抖腿,[捂臉]!老師說“同學們我要給你們說一句話!男抖窮,女抖賤……!”他的話剛說完,我們就一陣臉紅!馬上就直直的站著!從那以後,雖然我後來有很多的體育老師,我已經不記得當時那老師叫什麼名字,但是他說的那句話,直到現在我都記得![玫瑰]

2.有次帶孩子半夜去看急診,發燒39度!來來回回好不容易吊上針,抱著孩子坐在排椅上,不遠的地方有個男的在那玩手機!我忽然發現,孩子的輸液針線在那不停的晃!坐的椅子也是抖來抖去!原來是那男的在那裡抖腿!我的天,我想大家都能理解那個時候當媽的是一個什麼心情……真想衝過去踹啊![酷拽]

3.還有次幫客戶辦理轉賬,到銀行拿回單!為了保險起見,我想看一下數目是否正確,就坐在哪裡核對!個、十、百、千、萬……眼花了,看不清,[摳鼻][摳鼻]原來是椅子最前面的一個女的坐那裡聽歌抖腿!算啦不和他計較!再數一遍……天啊,數了三遍!終於忍不住了!我就直接大聲的吆喝了一聲“美女,別抖腿了,我字都看不清了”


射手丟了箭


關於抖腿行為,網上有一條特別有趣的評論,說是“每一個愛抖腿的人,心裡都有一臺縫紉機”。這句話我看一次笑一次。

誠然,在現代社會中有太多的人喜歡抖腿了,網上關於抖腿的解釋也是各有各的道理,有從生理學角度解釋的,從神經解剖學角度解釋的,還有從進化論角度解釋的。

下面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解釋人們愛抖腿的原因。

一、在內心躁動的時候。

大多數人在抖腿的時候,內心可能都在抗拒坐在椅子上這件事。譬如上課、開會,特別的想站起來走走,而坐著這件事會讓你感覺自己被束縛了,所以你會下意識地抖腿來舒緩。再比如上課太無聊,還有幾十分鐘才下課,又做不了別的事,於是你的腿就會不自覺的開啟了震動模式,猶如打不響火的小車。

二、尿急的時候。

別以為這種解釋是在開玩笑,這種抖腿原因在生活中其實是十分常見的。比如,你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你的身體或者是你的膀胱已經在緊急的提醒你,你需要去上個廁所了,解放一下了。但是,此時你又找不到廁所,你的心裡除了焦急,就只能在心裡抱怨自己出門前不該喝那麼多的飲料。你還想保住自己的面子,不想讓周圍人看出你是因為尿急才憋得臉都紅了的,於是你開始尋求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而抖腿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動作。

三、緊張的時候。

每當說什麼“點人起來回答問題”。你又還處於等待狀態的時候,臺下的你對於“點人上臺聽寫單詞”這類問題十分不瞭解,不好意思,身體又已經誠實的開啟了抖動模式,整個人跟篩糠子一樣。嗯,其實抖腿也只是你隱藏自己一臉懵逼的方式之一。

四、無聊的時候。

特別無聊的時候,你也會想要抖腿的。比如說,你在等你的女朋友化妝出來,可是她長時間不出來、看見不遠處有條長椅,然後你就會利用抖腿打發時間。還有就是你站著挨訓等的時候,既緊張又心虛,於是站著抖腿的模式,猶如馬上要表演一場酣暢淋漓的霹靂舞。

雖然,有時候抖腿會讓你感覺特別的舒服。但是,如果你長時間的習慣性抖腿,就容易養成愛抖腿的習慣,抖腿也是會上癮的。

那麼,不知道你愛抖腿是什麼原因呢?


一溪心理


一個人習慣一坐下來就不停抖腿或者轉筆,總之就是停不下來。

有一個階段,調查研究發現,這是人體神經系統動能旺盛的體現,一般暗示這個人的性格心理是好動、激進、熱烈、思維發散的……

後來逐漸發現,上述結論不準確,在安靜狀態下自動釋放動能是一種調節方式,有利於卸掉過多的能量,達到某種平衡,反而這個人是懶散、消極、一根筋的……

估計研究還沒結束,鬼知道後面會有什麼新結果。


佐之


抖腿在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一種緊張、害怕,乃至心虛的心理表現
某人在緊張自己的處境、回答,以及謊言時,抖腿是他們最顯著的特徵
不過這個也有後天學習的成分
他們會跟著別人學,覺得抖腿很酷,很瀟灑。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抖腿的習慣。
如果您想知道喜歡抖腿的男生那個性格,建議在他和你說話抖腿時,觀察他的微表情、微動作。
例如,手指無意識的攥緊,眼睛閃閃爍爍,遊移不定這些微動作。

鬥腳


抖腿並不能作為可靠的標準來衡量 重點是他對你的付出 付出和愛是成正比的

日常抖腿多是習慣
生活中大多數人不自主的抖腿都屬於一種生活習慣。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抖腿的時候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心理學家發現,連續給予身體某一部位微小的刺激,就能通過中樞神經來刺激大腦,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放鬆。
此外,無聊、煩躁時,人也常常不知不覺地抖起腳來。

醫學上有一種疾病叫做不寧腿綜合症,它的症狀主要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我們日常的抖腿行為比較相像。

日常的抖腿和這種疾病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不寧腿綜合症是一種神經性疾病,主要與多巴胺代謝異常和鐵缺乏等原因有關,並且有一定的遺傳因素。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抖腿行為,大多不屬於疾病的範疇,它更傾向於一種讓自己放鬆的習慣性動作。
分辨抖腿屬於疾病性的還是非疾病性的,主要是看不寧腿綜合症的患者無法自己控制抖腿行為,並在抖腿的同時伴有強烈的疼痛、灼燒等不適感,還常有腿部痙攣現象,而且這種狀況常在夜間發生。
有一種說法是男性抖腿的時候覺得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在無聊、煩躁的時候也常常不知不覺地抖起腳來。在這個層面上,抖腿類似於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動作,例如轉筆、打響指等等。
這些習慣有個共同特徵,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戒除,與其說抖腿可以緩解焦慮,不如說如果不抖就會加倍焦慮。
所以,靠抖腿來緩解焦慮並不值得提倡,抖腿如果變成了戒不掉的壞習慣,反而加重心理負擔。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現代人由於工作的關係,常常久坐,容易導致氣血不暢、下肢痠軟等狀況。而抖抖腿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狀況,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久坐確實會導致腿麻,主要原因在於下肢長久地保持一個姿勢,容易影響到血液循環的順暢,也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二者均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抖腿可以讓下肢肌肉略微動一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腿麻的現象。
不過,避免久坐帶來的危害,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站起來活動一下,這比抖腿要健康、有效得多。
抖腿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疾病,也沒有特別大的不良影響。不過它會形成心理依賴,更重要的是,在社會文化中,抖腿是一種很不雅的行為,會引起旁邊人的不滿,甚至有人會把異性抖腿當做性暗示,建議大家還是努力將它戒掉。

黑夜中的一綹光


習慣性抖腿,可以看作為輕微的強迫症。也就是說,他不是習慣性抖腿,而是他不得不抖腿。人的所有重複性行為都是有意義的,也是有目的的。只是這個目的,在默默地發揮作用,但不一定被當事人自己所理解。

習慣性抖腿的人,大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抖腿,其實是一種變相地集中注意力的做法,在有節奏的,重複的抖腿中,相當於設立了一個穩定裝置。類似於,在騎單車的時候,騎的快一些,就不容易傾倒。


弗洛伊德的底牌


“男抖窮,女抖賤”這個也是一句古話,說的便是抖腿是一種心理不安的外部表現,給人感覺你正處於緊張的心理。這樣的人不沉穩,給人的感覺不靠譜,財氣就會離開。

但如果人處於高度緊張的心理,適當的抖腿是可以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的,因為抖腿可以放鬆肢體,促進血液循環,對身心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愛抖腿可能是心理比較害怕,這樣做可以暗示心理起到保護的作用的。


緣與故事


父母輩傳下的老話:

男抖窮,女抖賤。

大家可以觀察下,習慣性抖腿的人,大富的很少。

這種習慣是小時候,吸引大人關注的一種方式,跟翹凳子,椅子座,是一樣的。長大了一時改不了,他自己也無意識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