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60多歲的老人,把一輩子的積蓄交給子女還是自己存著?太現實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心把自己存下的錢給孩子,又怕自己以後不能動彈了沒有保障,但不給的話,看著孩子們為錢發愁時,老人心裡又不舒服。

那麼,究竟是給了好還是不給好呢?咱們分別說一下,原來總結一下究竟是給還是不給。

農村60多歲的老人,把一輩子的積蓄交給子女還是自己存著?太現實


一、把積蓄給孩子的好處

孩子們看著自己父母把一生的積蓄交給了自己,他們會很感動,他們會覺得老人一生真正的是為了他們好,他們會覺得一定要好好的孝順父母,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

而同時呢,兒媳婦和孫子孫女們也會覺得爺爺奶奶為了這個家無私的奉獻,他們會不自覺的對老人好起來,到那個時候,孫子孫女繞膝跑,兒子兒媳臉上全是笑容,一家人合合美美,老人的晚年也會很幸福,同時也不會生那麼多的閒氣。

農村60多歲的老人,把一輩子的積蓄交給子女還是自己存著?太現實


我們看農村很多家庭,不管是婆媳矛盾還是什麼的,多數都出在錢的問題上。比如孩子要給孫子娶媳婦,到處借錢,知道自己父母手裡有錢,他們就會去要,或者說是借。

但父母不想給的情況下,這就是生氣的那一天。孩子會非常不理解,覺得父母怎麼能這樣呢?自己都快被逼得發瘋了,可父母還是緊緊的握著這點錢,難道錢比他們孩子孫子還重要嗎?

於是就生氣,甚至有的孩子從此就恨上了父母,直接會影響以後的言行,比如對老人半冷不熱啦,比如老人生病需要人照顧時,他們會小小的報復一下啦,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

農村60多歲的老人,把一輩子的積蓄交給子女還是自己存著?太現實


其實,老人是真的有苦衷,不是他們看錢看得太重,而是他們老了,需要考慮的事太多。這就是第二個問題。

二、把積蓄給孩子的壞處

一些老人,他們把自己錢全部給孩子後,到他們失去勞動能力時會面臨一種尷尬的局面,那就是想花錢時得伸手跟孩子要。

孩子不說什麼,兒媳婦呢?難免會說些難聽話給老人聽,說什麼老人只知道要錢,沒一點用啥的。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老人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想想自己把一生的積蓄交了出去,等到自己需要花點錢時,還得看人家的臉色,自尊心強的老人就會生悶氣,對身體大大不利。

農村60多歲的老人,把一輩子的積蓄交給子女還是自己存著?太現實


有的老人則是要過兩次,看到臉色後,以後也就不要了,該買的不買就行了,這種苦,只有人老了才能明白。

所以,很多老人就有這層擔心,他們就想留點錢防老,害怕以後老了沒有錢會沒人管。

總結:我們從上面兩點就可以看出來,其實一切都全在孩子身上。假如孩子孝順,老人交不交這個錢都是一樣的。老人去世也不會帶走,早晚還得留給孩子,只不過是個早晚的問題,可有的孩子等不及,老人不給還記恨老人。

農村60多歲的老人,把一輩子的積蓄交給子女還是自己存著?太現實


這是不應該的,急著用錢能夠理解,可老人也有老人的想法,不能夠去逼迫他們,更不能因此記恨,畢竟他們是自己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