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物流“救援通道”底層邏輯:自營網絡,資源驅動

談及新冠肺炎感染者數量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說:我們必須銘記,這些是人,而不是數字。

我們需要記住數字背後的人。

這一場全民救援,展現了一直深藏在普通人身上的大愛。

這一場全民救援,也真正展現了中國商業力量的高效和巨大能量。

自疫情發生,累計免費為超過100家機構和組織,向湖北地區援助運輸550噸物資。這是蘇寧物流“綠色通道”交出的初步答卷。

是的,對於物流援運來說,數字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字背後意味著什麼。

“550噸”,好比是冰山一角,只有沿著冰山邊緣,將鏡頭切換到水底,才能浮現支撐起蘇寧物流在社會援助下的 “工藝”、“棟樑”與“地基”,同時,我們才能看到中國商業的核心力量。


蘇寧物流“救援通道”底層邏輯:自營網絡,資源驅動


全國接力, 蘇寧速度

蘇寧物流免費開通“綠色通道”的時間是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封城的第三天。

這天,蘇寧物流發佈公告,從當天16時起,接受機構組織對武漢地區的援助物資運輸配送需求,保障全網運輸效率,第一時間將物資配送至抗疫前線。

也就是說,從武漢封城到全網應援,僅用了兩天的時間,蘇寧物流就做好了“綠色通道”的籌備。

這個籌備,至少要包含2件事:

一是決策,要不要做這件事?要馬上定下來。

二是執行,必須形成快速應對的工作機制。

決策層面,毫不遲疑,做,肯定要做,正如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反覆強調的一句話:“企業小了是個人的,大了是員工的,再大就是社會的”。

而在執行層面,24日,在收到一些公益組織請求運送援助物資去武漢的求助電話後,蘇寧物流就立刻成立了 2 個協調小組:一個接受、對接、反饋運輸任務,一個協調聯動全國47個大區的運力資源。

當天晚上,一些司機就接到了協調小組定點運輸的指派電話,一條徵集援運志願者的動員令,也迅速傳遍了全國的蘇寧物流司機群。

如此響應速度,對蘇寧物流這樣大體量的企業來說,不可謂不神速,在中國商業中,恰恰也只有大企業具備這樣的能量。

結果也體現了這樣的“蘇寧速度”——截止到 2 月14日,累計運輸救援物資550 噸,這些物資從全國數十個城市子彈般速度進入湖北。

如果是平時的常規運輸,這自然算不了什麼,但疫情疊加春節假期的影響,以及需求提供者是分佈多個省市的各企業和機構,如此運力,已屬不易。

據報道,這些物資來自於愛德基金會、上海市大華公益基金會、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白求恩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喜臨門、 藍月亮、紐仕蘭等國際米蘭、華中科技大學南京校友會等機構,出發點則分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 廣東、等 12省(市、區)。

很缺司機的時候,但並不缺勇氣與實力

這是一場說走就走的危險旅程,蘇寧物流綠色通道關鍵一環,在於司機。

由於是春節假期,不少未值守的司機,此時已經回到家中,再立刻工作,本就存在家庭計劃不好安排、復工路途遠等問題。

加之疫情加重,各地封村封路,或小區嚴管,人們談“疫”色變,此時去武漢,即便司機本人願意,家人這一關也很難過。

有太多因素將司機阻擋在“綠色通道”之外,但蘇寧物流似乎不缺勇敢的“逆行者”。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綠色通道”還未正式宣佈的當天下午兩點,蘇寧物流貨車司機嚴立春就從蘇州阜寧出發,滿載10噸消毒水駛往武漢。

當日下午五點多,黃進勇、金文海、馬力,三人三車,載著40噸雙氧水,從南京出發,連夜開往武漢。

大年初三,馬萬強、李傑、王文強、分別從南京、淮安、鹽城出發,同樣運送的是抗疫急需的醫療物資,目的地也是武漢。

……

這些逆行武漢的救援物資運輸中,有兩兄弟瞞著父母的故事,有文藝女生勇敢跟車陪同的故事,也有人“1天跑湖北4城,10天跑武漢3趟”的故事。

這些“逆行”故事裡少不了有危險、有誤解,但都被勇氣、擔當、奉獻,以及完備的防護和隔離措施所化解。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根植於每個員工。更重要的是,蘇寧物流一直是以自建物流網絡和特質在強化運營,其一直在打造的全國運輸調度平臺,連接全國倉儲網絡、分撥網絡、城市站點,一呼百應,才是實力所在。物流是一個強資源強運營的行業,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也是一塊商業試金石,蘇寧物流從始至終的擔當,更像是一次對自身商業模式的全面披露。

資源驅動的 “硬核實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物流也不例外。

“綠色通道”能夠快速聚集人員,發揮功能,離不開蘇寧物流長年投入,打造的“硬核實力”:自營網絡,資源驅動,運籌帷幄。

目前,蘇寧物流全國干支線 17000 條,運力池由自營車隊、蘇寧天天共建車隊以及無車承運人平臺的第三方社會力量三者組成,非疫情期間全國可調配運輸車輛 10萬+。

調度方面,蘇寧物流自助研發的天眼、 樂高、天機三大技術平臺相互協同,能夠即時可視化呈現各地運營大數據,同時全國運輸調度平臺,匯聚著全國的運力池資源,實現運力的智能調度和快速響應。

由於蘇寧物流可調配的運力基數夠大,運力的分佈、特徵清晰,也就大大減少了需求在地域、體量等方面和運力難以匹配的問題。

同時,完善的全國性基礎設施佈局是蘇寧物流“綠色通道”的堅實後盾。

以“區域中心倉+前行倉+前置倉“模式,蘇寧物流+天天快遞形成的快運、快遞干支線,以及下沉到社區、鄉鎮的末端網絡,在全國已經構建起如 “1 小時場景生活圈”、“6 小時城市服 務群”、“24 小時鄉鎮服務圈”。

事實上,依託這些全國性的基礎設施,除了“綠色通道”外,蘇寧物流的應援行動還在繼續。

2月2日,響應國家各部位關於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蘇寧物流遞交請戰書,國家如需緊急授權以及徵用救災和民生物資的收集與配送工作,蘇寧願第一個出列請戰。

2月10日,蘇寧物流宣佈,面向政府、企事業單位、慈善公益組織免費開放全國倉儲資源,為抗疫物資提供應急中轉倉儲和應急倉儲運營服務。

這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既提供了充足的中轉場地,又提供了足夠的短途專撥運力。

協同戰“疫”,物流馳援;躬身入局,蘇寧行動;硬核實力,不負重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