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太極?

吉祥如意13016


練陳氏老架3年,個人體會如下:

明師指導,動手實操,專一博覽,動腦思考。


  實際學練過程中就要專一,不要三心二意。有明白老師、教練就足夠你練上3-5年了,大師再厲害,對你一個門外菜鳥的作用也不大——大師的厲害之處在於幫你破開瓶頸,階段提升的。你沒有積累,沒有基礎,大師也只能給你打個基礎,費心費力不討好。最好有明白老師,花錢但是不浪費你的精力和時間,你可以自己衡量何輕何重。

  如果是年輕人,從武術基本功開始,把身體素質(速度,力量,柔韌、協調)練好,再跟老師上手太極拳基本功,套路,推手,器械,散手等

  如果是中老年,也要堅持壓腿活腰等,提升關節柔韌性,跟老師從基本功開始練習就好。

  如果沒有老師或不想找,嗶哩嗶哩網站上有教學視頻,網絡上也能搜到,不論是陳,楊、吳、孫、武,哪個都行,跟著視頻學習吧

注意要點:

1、以自己的體會為準,正確、當量的訓練,會疲累,痠痛,休息很快就消失。但不會刺痛,持久不消失。追求練完後舒服,精神愉悅,身體反應良性。

2、如果哪天你趕緊練拳練的憋氣,煩悶,關節疼痛,需要立即自我分析問題原因——因為你沒有老師能給你指導,所以一定要立即停下,自我糾正,傾聽身體的反饋,動腦思考,加以改進

3、多看傳統著作,不要迷信白話翻譯——尤其是現代人的白話翻譯,隨口攀附牽扯,生拉硬靠,或者玄而又玄。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陳長興的十大要論,用武要言,楊吳孫武氏等都有各自的一些著述。很多東西是體悟,境界的描述,而非實際的訓練方法,訓練步驟,所以也不能迷信——不要把高大上、玄虛的東西當成目標追求或者路徑,中國傳統文人喜歡望形而上上面靠,武者眼巴巴的向文人靠攏,也習慣性在著作上同樣的思維模式。再說具體的訓練其實很簡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無非就是整體身體素質練習,局部強化練習。

4、看書要有腦子,帶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拳論+他人翻譯+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實踐=你的太極。不理解的東西,存疑的東西,一定要去查閱資料,看別人怎麼說的——只要是不糊弄人的,就不可能眾說紛紜,一個人說的一個樣。而應該是大同小異,有一個普遍性的一致理解,這樣的方法或理解、體悟,才是你應該遵循的

5、實操+理論+思考,三者缺一不可,很多東西光嘴炮是沒用的,功夫上不了身,說理論說思考都是耍流氓;只悶頭苦練,不動腦,沒理論,那只是個棒槌,跑偏走火入魔或者被人矇騙,就是說這樣的


大致如上,我如今身體素質下降的厲害,基本上每天早晚各1遍,估計也就2個小時左右,氣溫合適的時候時間長,冬季時間短。如果想得到收益(具體有個體差異),起碼2年左右。但太極拳的理論其實可以融入你的生活——別把拳當成功夫練,把它作為自己的生活一部分吧。

如果你要當高手,跟人競技,打出個勝負,那麼當我什麼也沒說。你應該練得不是太極拳,或者說不僅僅練拳,你還得去找人實戰。傳統武術不是沒有實戰訓練,而是沒有實戰。


雷水初六


練習太極首先要知道太極的含義。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不要覺得太極慢,其實很多靜立運動蘊含在裡面,所以練習也要講究方法。

1.方法要正確不能自己埋頭瞎練,要有正確的方法。最好找一位老師,讓他指點一二。然後自己去買一些教學的錄像或者光碟,照著裡面的方法來。閒暇時間多看點有關的書,也可以補充理論知識。

2基本功活臂太極拳,上臂的動作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兩點是,1.以意境為主,不要刻意用力,動作舒緩自然。2.動作由腰部帶動,不要自己亂動。

3基本功動腰很多人在做動作時,只有四肢的動作,沒有身體的動作。就是不會動腰。太極拳講究上下相隨,全身動作,都由腰部發起,以脊柱為軸,由腰部進行左右旋鈕的動作。

4基本功坐腿太極拳的下盤功夫同樣重要。打拳時,屈膝彎腿,身體不斷向下松沉,上身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樣,增加腿部的負荷,兩腿不斷地交換著單腿負重的勢態來進行拳架的運作。

5有恆心毅力初學者練上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覺得辛苦,想偷懶,過段時間再練。這種心態是練不好功夫的。實在疲累可以休息,休息期間多看看相關書籍,體會太極拳蘊含的道理。要始終熟悉動作,才能把功夫練好。

謝謝,忘採納。





磊樂體育


怎樣知道自己練的太極拳對與錯

任何東西都有對與錯的標準,太極拳也不例外。

那麼、怎麼才是太極拳練對了?。

這裡有兩個標準,都是自己能做到的。

一是心率。太極拳練對者一般情況下心率都在六十次以下,甚至五十次以下或更低。

二是骨密度。太極拳練對者的骨密度都高於正常人。甚者比年輕人還好。

這個需要練到一定程度去醫院做這兩項檢查就行。

實際【拳論及心解】都有說法,只不過老師不告訴你理解不了裡面的所說。

例如“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怎麼才是“收斂入骨”,感覺是什麼?。老師不說徒弟是不會知道的。

還有“一動無不動”......,怎麼是“一動無不動”,這個沒有明師的指導

,練幾十年不明者比比皆是。

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找明師而不是名師。



渣渣兵哥


第一個進步階梯:  打基礎  開始學練內功太極拳的時候,全日制學練時,最初的10多天最為困惑,許多人都感覺自己特別笨。其實,並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已建立的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

第二個進步階梯:  內外相合  著名學者南懷瑾在《易經雜說》一書中指出:“中國道家講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須打通任督二脈。所謂任督二脈打通,就要‘黃中通理’,這個‘黃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體的是人的內部腸胃一切都好,黃就是中央的顏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國醫學上的‘腠理’,就是皮膚毛孔。

第三個進步階梯:  上下相隨  一般來說,三道氣圈有了基礎後,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就要多體會上下相隨了。關於上下相隨,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曾說過:“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

第四個進步階梯:  融進內功  許多人僅僅滿足於演練拳架子套路,以為一門心思的天天演練就可以功夫上身;豈不知太極拳還必須經歷修拳階段的身心錘鍊,這個階段重要的內容就是拆開揉碎了,讓每個動作姿勢的運行與轉換,都融入內功之術。  

第五個進步階梯:  內在充實  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單鞭、雲手、下勢、抱虎歸山、肘底錘、十字手等等特定姿勢的漂亮與否,練習者往往將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思維關注姿勢的弊病始終改不了,渾身僵硬也就很不容易去掉,進而形成自身神意氣對形體動作過分依賴;有的人甚至會因之出現血壓升高等病理現象。所以,必須從“鬆散通空”進入到“松空圓滿”。  

過河扔船  社會上練學太極拳,很多人往往越學越多。學會24式,學42式、48式、88式等等。結果,每天早晨練拳為了不忘記套路,則要把這些套路都打一遍。但是,這樣學練的結果,往往精力付出得很大,效果卻不理想。








森嶼海巷36793126


陳長興先生說過,人體內有五臟六腑,外有筋骨皮毛,合一而為太極。

即太極拳的能量蓄髮是由內裡心肝脾肺腎生成的五行能量蓄髮,與筋骨皮毛生成的摺疊屈伸擰裹的外部能量蓄髮共同組成的內外合一的能量蓄髮。

簡單來說,人體正常的肌肉緊張發力有許多弊端,因為人體之中沒有任何二塊肌肉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並且每塊肌肉只能在其與骨骼連接處之間通過緊張收縮的方式進行能量蓄髮,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能量蓄髮聯繫,所以肌肉緊張發力不能發出人體極致力量。

為了追求人體極致力量,我們的前輩大師發明出來內家拳。

內家拳拋棄了肌肉緊張發力,而是將整個身體視為一塊巨大的肌肉,讓人體這塊巨大的肌肉以統一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方式進行能量蓄髮。

為了使肌肉在不緊張收縮的狀態下做功,就需要使用心肝脾肺腎生成的五行能量蓄髮去驅動周身整體壓縮旋轉。

心肝脾肺腎都是具備能量而完成其生理機能的,所以不要懷疑這個能量的存在。內家拳就是要把這個五行能量蓄髮習練出來。

所以,太極拳(包括所有內家拳)均要習練這種內外合一的能量蓄髮。

簡單來說,習練內家功夫的方法就是打拳,但具體打拳方法絕不是在這裡能夠說清楚的,如果題主感興趣可以看我主頁發佈的介紹內家拳論的小視頻,裡面系統介紹內家拳的起源演變和習練方法。


傳統太極拳形意拳


首先要從簡單的姿勢學起。先練習靠牆站,然後練習站樁,在練習步伐和雲手,在學習定式,再成套練習,這樣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掌握太極拳,既能得到鍛鍊又不易造成運動傷害。然後再學些稍複雜的套路。再就是練器械,有了紮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

其次要有正確的方法。買一些教學視頻和書記看看。或者找個練得不錯的老師手把手教會更快一些。注意手足身運動狀態軌跡及起始位置。最重要還得多練。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說要經常比劃拳招。以前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是叫人們耐心練習。現在的師傅開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搶自己的飯碗。再說還有出版發行很多書和視頻。學拳時要學習一些基本功。拉韌帶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要每天練習。

第三學拳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自我保護。練前做好準備工作;練後注意整理放鬆活動;壓踢腿時不要過猛,以免拉傷韌帶;練拳過程中注意膝關節彎曲方向儘量和腳尖方向一致,並且注意膝蓋前彎不要超過腳尖。注意及時疲勞的時候也要身體正直,重心後靠。總之,要搞清楚我們練拳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而技擊搏鬥,更不是讓自己傷病的纏繞。

第四要有恆心。很多人練到半路放棄了,放下時間長了再拾起來就難了。堅持練習有空多練,10分鐘就能連一個套路。學拳的過程中要不斷學一些太極理論。明白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識,動作才會正確。關於太極拳的要點有各種提法,我體會重點要求四個字,它們既是要求同時注意的,又有由淺到深的順序,即: 松、正、圓、活。松是太極拳的身體狀態,正是框架;圓是要點;活就厲害了。學習太極拳非一日之功,初練者一定得老老實實練習。

最後有明師指點和幫助。師父能讓你快速的學會太極拳而不走彎路。能在旁邊觀察和糾正你練習時的細微偏差。雖然太極拳由於渾圓一體的緣故,稍不注意就會練偏,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只要按太極拳全身放鬆立身中正要點去練習,整個練習過程是很愉快的,可以說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身體現象的那種蝶變過程是要忍受的。

太極拳是門高深的拳種,高難度是指要把我們後天形成發力習慣給丟掉,但又是極其的簡單,正確的鍛鍊方法,會讓一切都變得簡單。


動漫與情感話題


怎樣練好太極拳

關於太極拳的學習要點有各種提法,我體會重點要求四個字,它們既是要求同時注意的,又有由淺到深的順序,即:正、圓、活、松。正是根基;圓、活是要領;松既是一種狀態,又是意念,是練武者需要始終追求的東西。“正”,是講立身中正,太極十要中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收腹斂等要領都含有這方面的意思。“圓”,就是指拳式中,一舉手一投足其動作軌跡須走圓弧形,不可直來直去。所以有人說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有時看到一些老拳家發拳出腳,其線路似乎不太圓。你仔細觀察其實他們走的是旋勁。在動作紮實熟的基礎上,這個"圓"越走越小。這裡有一個由生疏到熟練,由外圓到內旋的長期鍛練修養過程,非一日之功,初練者一定得老老實實走圓。“活”,是指動作要靈活,不可僵硬。頭項要虛靈,腰胯得松靈,手足要靈動。有一處僵硬則影響全身。“松”,要求全身放鬆,這種松是在意識控制中的,絕不是鬆懈軟弱。松,既是初學者應注意的要點,又是習練太極拳的極高境界。很多大師們已經將拳修練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時常求松。總之,學習太極拳,要有信心,有恆心。


星玄太極


太極運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運動,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是絕對不可能取得成就的。太極最講求一個“感覺”,這種感覺,需要自身的體悟,每個人的體悟情況各不相同。這種體悟就要求我們堅持練習,否則,剛有的感覺因為間斷又會全無。如果你是為了鍛鍊身體,養生去練習太極,那麼在練習太極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切記不要為了動作的標準化一味的超越自己身體的極限去完成,否則不僅達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會損傷身體,練習太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千萬不可急功近利,最重要的是修養,是煉心的過程。



少放辣椒


太極拳練法要掌握重點的動作,還有記住太極拳的順序,當然還有一些核心知識,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太極拳的基礎要打好。在現在有很多種類的武功,武術、散打、泰拳、跆拳道、摔跤等等,要是想學的話也要看孩子的年齡,年齡不夠是不能學習的,畢竟存在危險,而且也有專人的指導,也還會有專業的訓練場地。太極拳的話就十分適合老年人,既可以鍛鍊身體,還有調節心情,一早一晚打兩圈太極拳,心情都會變得更加愉快,還有認識更多的朋友


愛生活的體育老師呢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兩儀陰陽也。

太極拳是一種以陰陽變化規律為基礎的運動!同時,融有天人合一、中華文化、中醫理論、武學理論、實踐經驗等多學科多方面理論知識和傳承實踐的拳種,對養生健身、修身養性很有好處!

要學好太極拳:

一要讀好一本書一一《太極拳圖說》,瞭解拳理;

二要選好拳種一一太極拳門派眾多、因人人都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學。選對自己喜愛的拳種進行學習,最易成功!

三要拜一位明師一一真懂太極拳並會教的師父。少走彎路。

四要在對的基礎上,持之以恆的學習一一每招每式都對,日復一日練習,久而久之,定有小成。反之,越練越偏,甚至傷身!

五要參悟提升一一學習貴在吸收、消化、提升,正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去偽存真,精益求精,既傳承又發揚,才能不斷髮展。

六要走正道一一走正道即是遵守武道武德,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方能避災接福,永葆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