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那麼有能力,有貢獻的皇帝,為什麼被黑了幾百年?

小莫談天下


那就要看你問的是電視劇還是歷史了。

如果你問的是電視劇,那麼你應該去問導演。編劇,你既然把雍正編成了一朵白蓮花,為啥還有那麼多人黑他呢?

如果你問的是真實歷史,那還可以說一說。

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的形象,絕對和電視劇裡塑造的偉大光輝正確的偉人,毫無缺點和白蓮花不一樣。

真實的雍正,既做了很多對國家和社會都有益的政績和改革,同時也有很多讓人黑的黑點。

比如說不清楚的繼位合法性問題,高壓嚴苛的吏制,還有大興文字獄(汪景祺安,錢名世安,呂留良案)等等

這樣有黑有白的形象,才符合歷史事實。縱觀歷史,除了少數幾個白痴皇帝和極為誇張的荒淫皇帝,歷史上很少能找到純黑,純白的皇帝。大多數皇帝都做過事實,也幹過被歷史詬病的事情。

比如說文字獄,雍正的老子康熙和兒子乾隆都幹過。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唯獨雍正這麼招黑?

我認為這個鍋還是要雍正自己來背。我認為雍正招黑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對曾靜安的錯誤處理上。

首先,曾靜案的起因完全是曾靜一個人在折騰,罪魁禍首完全在曾靜。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雍正莫名其妙的不殺曾靜,而是一直留著他。

反而是殺了和這個事件根本沒有關係的呂留良全家,甚至曾靜案發時呂留良已經去世多年,雍正還特地把他挖出來鞭屍。

這樣的操作肯定會給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其次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義覺迷錄》的出版

一般來說,皇帝對於這種傳播反動思想的案子,應該從快處理,以免廣泛傳播,擴大影響面。

但是雍正偏不,彷彿生怕別人不知道的樣子。不但曾靜案審理週期長,動靜大,雍正還自己專門出版了一本《大義覺迷錄》,向全國發行。

要知道,古代可沒有現在的網絡,電視媒體,報紙新聞。古代可沒有新聞發佈會,也沒有清宮電視劇。官員和皇帝更加不會吧政治上的各種事件向老百姓通報。

再加上古代受教育程度低,事實上廣大老百姓是很少能知道皇帝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是雍正的《大義覺迷錄》的出版可好,皇帝自我爆料,把一些原來只有小圈子才知道的事情向全國發行。

雖然說《大義覺迷錄》的本意是雍正自己為自己辯解。但是雍正天真認為,自己這本書,大家都會相信他的話。

即使是今天,有網絡,我們能直接看到照片,視頻的環境下,對同一個事件仍然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何況是傳播消息主要考嘴的古代社會?

於是,《大義覺迷錄》裡的內容在民間傳播開以後,就被傳播成了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什麼《女俠呂四娘》,《血滴子》之類的故事。

可以說,民間各種雍正的黑料都源自於《大義覺迷錄》。這在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歷史上關於皇帝黑料,大多數都是在某朝代滅亡以後,由後朝的歷史學家發現的。當朝的老百姓是很少知道皇帝的事情的,所以也就無從黑起。

估計乾隆也意識到了老爸的愚蠢操作,所以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曾靜,全國查封《大義覺迷錄》,但是為時已晚,雍正的故事早已經傳遍大江南北了。


shawn25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共執政13年。享年58歲。

雍正執政13年,卻被黑了200餘年。網上各種精妙分析遍佈,尚無統一的說法。小熙才疏學淺,只能透過雍正執政期間的舉措推斷一下。不正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他得罪了文人


文字獄,《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

雍正帝即位之後,為了鞏固政權,除殺戮奪嫡諸王外,不惜藉助文字獄來打壓清除諸王的黨羽勢力。據史料記載,雍正帝共實施文字獄20多次。

文字獄另外的目的在於壓制漢民族的反抗意識,把權利集中到中央。這是一種禁錮思想,摧殘人才,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文化專制。

所以世代文人黑雍正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他得罪了親王們

雍正實施很多抑制諸親王權力的措施,將軍政大權攬於一己手中,嚴重觸犯了雍正朝親王們的利益。

三、文人歪曲雍正繼位真相


我個人看法,這是得罪文人若的禍。

深受文字獄迫害的文人們編撰出雍正黨人將康熙遺囑“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於四子”的說法,以洩私憤,令後人對雍正的為人所不齒,所以一黑再黑。

清朝聖旨同時有漢、蒙、滿三種文字,滿文中的“十”和“於”相差甚遠,只改漢字也沒什麼用。所以,這基本可以推斷為一個黑雍正的段子。

雍正奇嫡眾說紛紜,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四、反貪雖效果顯著,但也是雙刃劍。


雍正接了一個光鮮的爛攤子,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國庫僅有八百萬兩銀。當時的清朝就是一個外強中乾的空殼。在嚴峻的形勢下,反貪勢在必行。

雍正查殺貪官不計其數,即便貪官畏罪自殺,雍正也會一查到底,沒收其全部家產,令其子孫窮困潦倒。

雍正還有一套“殺貪官給官看”的絕招,但凡四品以上的官吏,都統統去看貪官被殺的現場,誰不去都不行。以至於王公大臣人人自危,只能清廉保身。



雍正的死也是個迷案,眾說紛紜,被一黑再黑。以上種種,恐與雍正13年來的鐵腕統治都有關係吧。

我是小熙。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期盼得到您的關注和支持,謝謝!


小熙為人人


其實,就正史而言,雍正不存在“被黑”的事實。但野史就不一樣了。野史傳說當中,雍正就是一個“弒君篡位,殘暴刻薄,橫徵暴斂,貪財好色”的在中國歷史上都難找的“暴君”。

正史和野史之間的差異的確是非常大,加上他的兒子,也就是繼承了他的皇位的乾隆皇帝弘曆,對他的這個爹的態度一直是不冷不熱,甚至是在繼位之後,幾乎是“默默的”逐步廢黜了他爹的好多新政。這也使得很多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大臣們以及很多的朝野人士,開始一門心思的頌揚乾隆最敬仰和推崇的康熙“聖祖仁皇帝”的“仁政”,為了彰顯仁政之仁,拿雍正的“新政”當個墊背的就不足為奇,反正乾隆本來就不喜歡他爹雍正的那些個“新政”。

從歷史結果來講,雍正在短短的十三年的皇帝生涯當中所做出的貢獻,特別是在積攢“國家實力”方面,既止住了康熙朝後期“頹敗”的趨勢,彌補了康熙晚年倦政懶政帶來的很多致命的隱患,同時也為他兒子的所謂“乾隆王朝”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準備。

這就是一個“繼往開來”的“為爹救火給兒子栽樹”的皇帝。他的歷史功績客觀的講是可圈可點的。

雍正被黑,來源於兩個方面,主要的方面就是他的“新政”得罪了“讀書人”。而被得罪的讀書人恰恰是最能“製造輿論”和“毀人不倦”的。另一個方面就是雍正自身的性格,他是一個鐵面的,刻薄寡恩的皇帝,他的“整肅吏治”以及殘酷的“抄家斂財”的手段,也是讓很多的朝廷官員極其後代“恨之入骨”——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總之,雍正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兩個集團:文人集團(幾乎是全部)和官僚集團(部分),這兩個集團在整個封建社會都是左右社會輿論的最重要的集團,也是所謂的“野史”的最主要的撰寫人。

雍正得罪讀書人,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代表大地主階層利益的士紳集團,雍正實行的“攤丁入畝”的稅收新政,把人頭稅改成了“田畝稅”,這個政策的初衷,是為了保證國家稅收來源的真實可靠,也是為了減少那些少地無地農民的稅收負擔,但是減少的人頭稅,自然是要攤入土地當中,那些大地主的稅收負擔增加了,大地主們自然是“嚴重的不滿”。

讀書人的第二個層面範圍就更大,涵蓋了所有的“有功名”的讀書人,同時又讓那些試圖通過“考功名”來獲取特權的讀書人沒有了希望。

雍正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打破了一千多年的讀書人的特權。

自古以來,考取功名的讀書人(考取秀才以上)都會獲得相應的特權,這個特權的核心有兩個,第一是免徭役(當差),第二個是免稅(不納糧)。雍正一傢伙就把這兩個讀書人的特權都給取消了。

這個新政得罪的就不僅僅是那些代表官僚地主的文人們了,而是把天下的讀書人徹底得罪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高貴臉面嚴重受損。

而雍正為了讓國庫虧空的款項能夠最大限度的追回,對拖欠國庫銀兩的官員們採取的“鐵面的,毫不留情”抄家罰沒手段,一時間讓很多的原本“榮華富貴”的官員,整個家族都面臨著“回到赤貧”的境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家族積蓄和名望毀於抄家,那些“錦衣玉食”的“官N代”們再也沒有了“奢靡的生活和無上的特權”。

據說江寧織造曹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抄家而變得沒落,他的後代估計是經歷了這個從天堂到地獄的過程,有感而發寫就了一部奇書《紅樓夢》。

在這樣的背景下,文人對雍正的仇恨是“集體仇恨”,他們對雍正的評價不會好,而黑雍正就是必然。

文人們拋出了幾個著名的雍正的“黑材料”,這些個黑材料經過文人們一代又一代的“修飾潤色”,就成了黑雍正的“基本素材”。

這裡面最重要的黑材料大約有這麼幾個,分量都很重,但既然是“黑材料”,其可信度自然也是要。

“得位不正,甚至是勾結隆科多弒父矯詔”。

雍正通過“偽造修改”康熙遺詔篡位的傳說,在野史當中流傳甚廣,相信的人也特別多,主要說的是雍正和他的心腹把本該傳位給十四子胤禵的詔書修改為傳位給皇四子胤禛。

第二個黑材料,就是為了掩蓋得位不正的事實,對他的哥哥弟弟們進行了“殘酷迫害”,圈禁老八和老九並給他們改名為“阿其那”,“塞思黑”,其實是對皇子們的侮辱。

第三個黑材料,就是雍正的“特務政治”,粘杆處,血滴子。幾乎營造了一個和前明的東廠錦衣衛一樣的“嚴酷獨裁,草菅人命,逆我者亡”的恐怖場景。

第四個黑材料,就是著名的“呂四孃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把雍正說成了一個“殘害忠良”,實行殘酷的文字獄迫害“文人領袖並欲斬盡殺絕”的故事,這個故事當中的雍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暴君”。這個故事最終甚至讓呂四娘潛入宮中,伺機將雍正的人頭拿下並帶出皇宮,當然這個故事更像是“洩私憤”之作。

而第五個黑材料就比較八卦,就是雍正的男女關係,照理說雍正此人在男女關係的問題上,是比較簡單清楚,他的妃子並不多,也不見他有什麼“專寵”的女人。但是,還是有人編排雍正後宮生活腐化。

這些野史傳聞,在文人當中流傳甚廣,在經過不斷的渲染和豐富,雍正在民間的地位,就變得越來越“猙獰可憎”。


步武堂


雍正皇帝的個人素質、治國能力以及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在促進清朝走向繁榮和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方面,雍正皇帝也是貢獻很大,然而這樣一個勤政的好皇帝,在歷史上的名聲卻非常不好,三百多年來,關於其弒父逼母、篡奪皇位、殘害兄弟等傳言甚囂塵上,甚至連他的去世也被人們杜撰成了身首異處的不解之謎。那麼雍正皇帝為何被黑了幾百年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他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雍正皇帝的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是就在這看起來並不長的十三年中,雍正帝親自主持的改革和新政卻推行了很多,雍正新政的推行,緩和了清王朝內部的矛盾,促進了清朝人口和經濟的發展,並且使生產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這場實際上是對封建生產關係進行優化調整的改革卻觸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使這些人的既得利益收到損失,由於雍正帝推行改革的力度很強,這些因新政而受到損失的群體和個人無法反對,所以他們便在私下傳播一些謠言,用來攻擊雍正皇帝和他的新政,實際上這也是既得利益集團在其遭受損失時束手無策的潑髒水手段,這群人中,以滿洲貴族和廣大知識分子為主。


觸動滿洲貴族利益: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黑雍正皇帝的,滿洲貴族是主力,關於雍正帝的所謂弒父逼母殘害中低端的傳言最早也是從一些滿洲貴族中流傳開來的,這主要是因為雍正皇帝的“追繳虧空”措施的施行。雍正帝即位之後針對滿洲親貴以及各級官員貪汙舞弊、虧欠錢糧等現狀,決心整飭吏治、清查錢糧,同時,雍正帝限令各級官員凡有虧空,限三年之內如數補足,如限滿不完,從重治罪,很多官員由於虧欠數目巨大,無法在限定時間內歸還虧空,因此到了限定期限內,被抄家抵債,這其中不乏一些滿洲親貴和漢族高官,他們被抄家問罪後心生怨懟,所以他們對於雍正皇帝便是潑盡髒水,極盡詆譭。


觸動知識分子利益:

康熙執政四十餘年之後國家財政出現危機,稅收收入有限。而因固有的封建社會中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賦稅的制度,官員地主一類真正富有的人卻不需上交多少賦稅,不但使財政負擔落在窮苦百姓身上,而且國庫空虛,針對於此,雍正皇帝推行了“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項政策也被稱為“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此政策是指”官員地主也必須繳納賦稅。“即廢除他們免稅的特權。與此同時,雍正皇帝還推行了兩條同樣廢除官員地主特權的政策是“攤丁入畝”與“火耗歸公”。這些政策的推行既增加了清政府的賦稅收入,也減輕了廣大貧苦農民的負擔,從此,廣大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的免賦稅的特權被取消,以至於他們對此項新政以及推行新政的雍正帝本人非常反感,他們的利益收到損害,他們能不恨的咬牙切齒麼?所以他們不遺餘力的抹黑雍正皇帝,抹黑新政。


雖然雍正皇帝為廣大黎民百姓做了這麼多好事,但卻得罪了官員、地主、士紳等既得利益集團。這些人是中國讀書人的中堅,比之平民百姓、草莽村夫,他們更有話語權,更能左右社會輿論。秀才殺人不用刀,作為後世喉舌的讀書人們,當然要竭其所能捕風捉影,甚至歪曲歷史,把雍正妖魔化了。他們著書立說,大潑雍正的髒水,而貧民百姓沒有文化,歷來被稱為“愚民”,得了天大的實惠也就是感恩幾句,不會傳之紙筆,相反,卻易於被社會傳言所左右,把傳言當成飯後茶餘的談資,以致以訛傳訛。而曾經得到的好處,卻容易被認為理所應當,很快被拋之腦後。於是,雍正在種種野史筆記、小說評書裡,被迅速醜化成了反面人物,他勵精圖治、改革時弊的歷史功績被一大堆無聊無謂的流言蜚語徹底淹沒了。


歷史課課代表


對於雍正皇帝的招黑體質,四爺表示很無辜啊。四哥我在位13年,批了1500萬字的奏章,哪有空去操心後宮那些么蛾子啊?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他爹康熙到晚年的時候基本把家底兒花的差不多了,沒有錢不說,康熙末年的官場吏治也已經腐爛不堪了。還給他留了一堆如狼似虎的兄弟,想要在這種環境下振興大清江山,沒兩把刷子想都別想。

他被黑成這樣,也是跟這些客觀環境密切相關的。首先,雍正是個狠人,除了遵從他爹的遺訓沒有殺自己的兄弟,其他法子一樣沒少用,估計那幾個弟兄也是生不如死。為了給乾隆掃清障礙,賜死了弘時。

其次,為了改革吏治,推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些政策都觸犯了當時最大的利益階層,對讀書人,地主,官員士紳等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當然出發點都是好的,為了減少社會蛀蟲,促進社會平等。但在當時卻太過激進,任用酷吏,大搞文字獄,除了種地的老百姓,其他基本得罪完了。

你說雍正能不招黑嗎?那些掌握話語權的社會階層怎麼替他說好話……





煮酒話青史


承接了康乾盛世,老子和兒子都被世人傳頌,為什麼夾在中間的雍正被黑了幾百年?

雍正算是謎團最多的一個皇帝了,他的繼位和他的去世一樣被人猜來猜去。一個皇帝被黑來路不正,去的離奇,生平勤奮為民,把國庫從700萬兩充盈到5000萬兩,卻被兩個盛世湮沒視而不見,這也是悲催的沒誰了。相反李世民弒兄篡位被人傳頌,朱元璋鐵腕殺功臣人們也可以理解,趙匡胤黃袍加身燭影斧聲也沒這樣被黑。


原因很簡單,雍正觸犯的利益集團剛好是輿論的始作俑者。康熙執政後期貪汙腐敗成風,雍正使出鐵腕手段,終於政治清明。眼睜睜看著銀子不能撈為己有,還要例行節儉,被康熙寬厚慣壞了的官吏豪紳們怎麼會沒有怨言呢!對老百姓而言,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人微言輕,有幾個可以像李衛一樣大字不識可以官拜兩件總督為民說話的?

何況康熙留下的不只是國庫虧空的爛攤子,枝繁葉茂的子孫形成各種各樣的奪嫡黨派,作為失敗者,雍正的兄弟們對朝政虎視眈眈,恨不得雞蛋裡挑骨頭,巴不得取代雍正來個八王議政呢!這一個個盤根錯節又被雍正打壓的親王能說雍正的好嗎?繼位前支持雍正的就少,還出現年羹堯這樣驕橫跋扈知法犯法的主,不得不說,雍正在為人交際方面確實沒有恩威並施的康熙乾隆做的好,以至一生孤獨,落得裡外不是人。



儘管雍正勤勉到沒有休假,每天睡兩三個時辰,勤儉到龍袍都縫縫補補,給剩飯下旨,能體恤他辛苦的也只有蘇培盛了。


墨梅逸清寒


雍正皇帝其實是最勤政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間做出很大功績,如整頓吏治,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實行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製度和取締陋規,又如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密摺制度,廢除賤籍,再如八旗改制,平定青海西藏叛亂等功績。 然而可惜的是很多坊間傳說與野史記載更是多對其對其刻意詆譭抹黑。



總結起來,原因大致有三:

一、繼位之迷

關於雍正篡位,民間流傳很多版本,但都沒有任何歷史依據。而雍正繼位最最重要因素應該是康熙後期腐敗嚴重,國庫虧空從而必須要找一個嚴肅的、鐵腕的、有能力的繼任者,而雍正符合這個要求,事實證明雍正後來確實幹得不錯,繼任後開始懲治腐敗,清查虧空,為此還落一個“抄家皇帝”稱號。另一個原因就是雍正能登上皇位,多少也沾些兒子的光,因康熙晚年很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即乾隆。

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封建社會,官紳免徭役賦稅,官紳即官吏和紳士,指政府工作人員和地主或退職官官僚,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於廢除了官紳的免稅特權。直接損壞了他們的利益,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凡人都想考取功名,好不容易有了功名成了官紳,本可免徭役賦稅,而雍正一上來就斷了這些人的財路,必然心生怨恨,於是遭到詬病抹黑也在所難免。

三、文字獄


即“維民所止”案,雍正四年,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查嗣庭奉命擔任了江西鄉試的主考官。查嗣庭當年出的考題是“維民所止”,出自《詩經·玄鳥》,原文有“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問題就出在"維止"二字,雍正認為此二字暗含“雍正去頭”之意,是大逆不道,詛咒君王。查嗣庭因此被捕入獄並自殺於獄中。最後還被雍正戮屍梟首,查家另外幾十口人也遭到株連慘死。這件事在很多清朝史料中都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多有詬病,金庸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說句題外話,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鏞,是清朝著名文學家、詩人查慎行的後代,而查慎行的弟弟就是查嗣庭。

有此三點,加上二百多年人心洶湧變化,是以雍正功績卓著卻也遭後世抹黑,是黑是白,眾說紛紜。


墨跡梓史


雍正為什麼被黑?首先要弄清楚雍正肅清吏治、推行新政動了誰的奶酪?

康熙在位61年都沒有有效的懲治貪官汙吏,雍正在位僅13年就肅清吏治,朝堂一時一片清明,可見手腕之強硬,懲治之決心。古往今來,縱觀中外都是一個道理,政治上強硬且一心為國家著想的統治者,往往都是很孤獨的。因為王公貴族、官僚階層、富商大家等等,他們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的傷害,所以他們不會歌頌當朝統治者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反而會仇恨、憎惡,散播謠言,黑化統治者,特別是野史傳播速度之快範圍之廣,是無法控制的。皇帝再位高權重也不肯堵住天下百姓之嘴,只能更勤奮的治理國家,自己的功過留給後人評價吧!

因此,雍正雖然鐵血嚴酷,但為大清江山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算得上一代明君了。他站在國家的高度,動了那些只為一己之利中飽私囊者的既得利益,被黑也是必然的,因為皇帝是一個人,而為一己之利者則是千千萬!


傾聽歷史的聲音


皇帝被黑,一般都是文人在暗暗作怪,那些遭後世口誅筆伐的帝王往往都毀在了這裡,史書中的歷史也絕非都是真正的史料,畢竟史書是文學大儒們書寫的,既然是這樣就難免會摻雜大量的個人情感。


而如今的社會評價一位帝王的觀念似乎變得有點簡單,屠戮重臣便是暴君,殊不知這屠戮忠臣的背後也許是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這屠戮重臣的背後還為了延續萬年不滅的江山。


雍正皇帝在位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也就僅僅十多年的時間,但是正是這10多年的時間,雍正皇帝將大清王朝的弊病整頓一新,剛剛上臺之初的雍正試圖推行新政,在強權和鐵腕的支撐下,雍正爺的新政得以順利推行,而且效果還相當的不錯。


就拿整頓吏治來說,雍正皇帝上臺後就開始積極整頓,為此來搏了一個“抄家皇帝”的美名,貪汙受賄在每個王朝都屢見不鮮,尤其是明朝,而到了大清王朝的時候,由於其基本延續了明朝的俸祿制度,清朝的官員的工資也是相當的低。因此,貪汙受賄也就橫行大清王朝。


雍正開始試圖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整治這些貪官汙吏,那就是抄家,你貪汙了多少錢就得拿出來多少錢,錢不夠就把你的親戚們的家產也抄了,一時間官場上的官員簡直都瘋了,這就是不想讓人活啊,本來工資就低,這上上下下不打點怎麼辦事?怎麼為官?


也許雍正皇帝整頓吏治的這劑藥有點猛,所以他試圖用一種平和的方式來解決這用貪汙受賄現象。明清兩代的貪汙之由往往都是工資太低,實在是不夠花,所以才會滋生這些前朝沒有的弊病。


雍正皇帝也許已經明白了,想要改變這些現狀那就是提高官員們的工資待遇。當時的清朝每年的稅收上交都會有“耗羨”,農民在上交給地方錢糧的時候都會有一部分損耗,這些損耗地方不想承擔,便都加在了百姓的身上,所以允許地方多徵收幾兩的稅收,這雖然聽著不太多,但是這些“耗羨”的主動權在地方官的手中,於是大量的耗羨進入了地方官的口袋中。


然而,朝廷給與地方的福利反而成為了他們貪汙的理由。


雍正皇帝於是便提出了一種“養廉銀”制度。


“養廉銀”的出現,讓這些地方上徵收的耗羨統統都必須上交朝廷,朝廷從這些耗羨中抽取一部分來養著這些並不清廉的官員,因為這項福利政策,清朝的官場風氣迅速變好。


但是,雍正皇帝這樣做無疑是觸動了那些士族階級的利益,對於他們而言,這項政策是間接將他們的工資待遇提升了,可是卻無法有效而合理的貪汙了。


另一個觸犯士族階級利益的舉措就是“攤丁入畝”。


在此之前,清王朝的稅收都是按照人頭稅和地稅來計算稅收的,可是雍正皇帝將人頭稅給取消了,一律按照土地畝數來進行收取。這樣一來,百姓的負擔全部嫁接到了那些大地主的身上,在古代王朝歷來擁有土地最多的是誰?


正是王朝中的那些大官僚,這些士族官僚佔有的田地不僅僅多還不需要納稅,也正是因為如此,百姓的負擔愈來愈中,官僚階級的土地越多,百姓的負擔就會越重。


攤丁入畝表面上是為了打壓官僚階級,實則是雍正皇帝在為百姓分憂。


可是,那些朝堂之上和地方上的官僚階級都不幹了,我們讀書的目的為了什麼?不就是有那麼一份特權嗎?這樣一來反而農民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我們圖了什麼?


雍正皇帝在農民利益和官僚利益之間偏向了農民,這樣做無疑是得罪了天下的士族,也就是所謂的讀書人,在古代以讀書人為主流的王朝中,他們必定會引起一番言語風暴,開始了抨擊雍正皇帝的熱潮。


無論是從朝堂,還是地方上,這些讀書人無孔不入的將雍正皇帝暴政的思想傳播到平民百姓的口中,那時候的百姓有幾個讀書的?一生下來就是種地,他們那會知道孰是孰非,那會知道雍正皇帝所做的這一切是為了億兆黎民百姓?


於是,一個大清朝可以說是唯一的一位勵精圖治、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在民間成為了人口誅筆伐的暴君,其實雍正著實了委屈和無助啊!著實了背了一口大鍋啊!


歷史總探長


我是七哥

雍正被黑,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其實並不被看好的四爺雍正繼位了,這就讓沒有得到皇位的四爺黨,心生不滿。(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的後期過程中,大致形成兩派人物,一派就是四爺與十三爺形成的雍正一派,另一派就是勢力強大的八爺黨。

我重點說說八爺黨。

八爺黨的老大八爺胤禩,為人賢明,人際關係搞得不錯,朝野內外稱頌;同時,做事也不錯,因而八爺本身,就是被大家看重的最佳帝王人選。

自然,八爺憑藉自己出色的才幹,在自己的周圍團結了眾多勢力,如鐵桿兄弟,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朝中馬齊、佟國維、李光地等重臣,都很其中八爺。(佟國維 劇照)

這種上層建築的分化,也漸漸影響到了民間,許多文人才子,也紛紛依附八爺。這樣,八爺一黨,就成了九子奪嫡中,最為有勢力的存在。

反觀四爺胤禛,首先在皇子中,關係也是一般,一些皇子也知道四爺是個冷麵人,表裡不一,耍兩面手段,表面不爭皇位,其實在暗地行動,跟他也是表面迎合,所以在成年皇子中,關係較好的只有十三弟而已。

這種皇子之間的關係,就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名聲。

康熙逝去,許多認為,應該是八爺黨的十四弟繼位,但沒想到是四爺繼位了,所以八爺黨的一些人心懷不滿,對雍正開始各種攻擊,其中雍正繼位不正的說法,就由此而來。

第二原因,雍正繼位後,做法很猛烈,無形中又得罪了一批人,這批人廣佈民間,散佈流言,把雍正抹得更黑。(雍正劇照)

雍正有兩個綽號,“冷麵皇”和“抄家皇帝”。

冷麵皇,就是雍正繼位之後,不顧及兄弟之情,大肆排擠兄弟,尤其是對八賢王的打壓,讓許多對八爺命運感到可悲的人,紛紛指責雍正,最出名的就是曾靜這人了,竟然藉著雍正的惡名,想勸說岳鍾琪造反。

“抄家皇帝”,源於雍正一朝,源源不斷的抄家事件。雍正繼位,大力懲治官員腐敗問題,所以對待吏治問題,抓的特別嚴,對待官員貪腐,都是刨根問底的做法,父債子還,子債孫還,一路追查下去,往往都是一族族的被抓、被治罪。

由於抓的人太多,一時弄得人心惶惶,許多對雍正心懷不滿的人,便在民間宣揚雍正的惡名。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每天帶你看看大千世界,升級認知![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