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姓氏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出來的?

ax魑魅魍魎


山西洪洞大槐樹是很多中國人共同的故鄉,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前往大槐樹下認祖歸宗。根據民間統計,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姓氏有812個,佔了我國漢族姓氏的六分之一左右。


大槐樹移民的形成,一方面元朝戰亂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靖難之役的影響。元朝的蒙古騎兵在征服金國和南宋的時候,每攻佔一個城市往往進行大屠殺,甚至會直接屠城。因此在元朝建立的時候,我國的人口數量相比於宋金時期出現了較大的下降。元朝從建立到滅亡只有短短90年的時間,在這90年裡面北方農民起義不斷,元朝政府軍、地主武裝和起義軍之間相互攻殺。

到了朱元璋趕走元朝統治者統一全國的時候,受戰亂影響較重的北方地區已經變得人煙稀少。特別是河南、河北兩省,作為當時的產糧重地,河南和河北的總人口加起來只有300多萬人。


反觀同屬於北方地區的山西,由於當地的農民起義較少,受戰亂影響較輕,整個山西地區的人口比河南和河北的人口加起來還要多得多。朱元璋為了緩解人地矛盾,下令將山西地區的人口大量遷移到河南和河北地區,用來填補受戰亂影響較重的地區。

洪洞縣是當時山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為了讓人們自發的遷移,朱元璋最初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勵遷移方案,例如說減免稅收、分發土地、分發農具等。


不過古人對於故鄉都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明朝的遷移政策在前期執行得並不順利。後來明朝政府制定了強制性遷移政策,按照家庭的人員數量來進行遷移。根據明朝的遷移政策,一戶人家有四口人的,只能留下來一個人,一戶人家有六口人的,可以留下兩個人,一戶人家有八口人的,可以留下來三個人。

在這種遷移政策下,洪洞的原住民大量被遷移出去,這些人在離開故土之前,被要求在大槐樹下集合,來進行分配和辦理遷移的手續。當他們來到大槐樹下的時候,就意味著永遠不能再回歸故鄉。


為了能夠讓子孫後代記住自己的家鄉,這些人就約定以大槐樹為記,盼望著子孫後代能夠有朝一日重返家園。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政府從洪洞地區遷移走了10批移民,用來充實人口稀少的地區。

朱允炆繼位後,燕王朱棣在北方造反,明朝爆發了靖難之役。在正統思想的影響下,北方的很多百姓自發抵抗燕王,這些百姓都遭到了燕軍殘酷的屠殺。到了朱棣稱帝的時候,北方地區再一次出現了人少地多的問題。


靖難之役的主戰場在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山西地區並沒有受到戰亂影響,人口反而大增。


在這種情況下,朱棣又繼續了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從洪洞地區先後遷移出了八批居民。

從洪洞地區遷移出來的這些居民,大多數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他們以口頭相傳,或者寫下家譜的方式將大槐樹的故事傳給後代。從清朝時期開始,回到洪洞地區認祖歸宗的人就絡繹不絕。現在的洪洞大槐樹已經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祭祖活動,很多洪洞移民的後代,都會自發的來到大槐樹下,祭拜自己的先祖。


歷史總探長


據說有上百個姓氏從這裡走出去了吧,先說下我的情況,本人姓路,在百家姓上這個靠後,相對稀少,但是我家附近幾乎都是這個姓,可謂是一大家族。家裡人說我們是明末清初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鄉遷移過來的。所以我從小就注意到了自己小腳趾那個多出來的一塊。據說這是從那邊過來的一個印記。



不過家中具體族譜不太清楚了。每年有很多姓氏組織的祭祖大典尋祖問根來到這裡。我也希望將來有機會去那裡看一看,畢竟祖上生活的地方意義也是很大的。


實力抗一波


不請自來。

我爸出生在河北滄縣下轄的一個小村子裡,他年輕時逃荒到東北,成家立業。我一直以為我的祖籍是河北,回到老家時聽老人閒談他們說老王家都是從山西大槐樹遷移過來的。是的我爸出生的那個村子都姓王,又以爺爺奶奶輩分最大,春節時給老人磕頭拜年的晚輩能從屋裡排到大院門口。回到家的那年我才十歲左右,有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喊我爺爺,要給我磕頭,嚇到我了。。。關裡家禮數大,過年時弟弟妹妹給哥哥姐姐磕頭也都是斯通見慣的。但這放在東北是從沒見過,不敢想象的。。

要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是啥?大槐樹下老鸛窩!從山西洪洞縣遷移到山西、河南、北京、安徽、陝西、江蘇等地的幾百個姓氏都是這裡的子孫!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曆史上大規模的移民有20次之多,有野史記載有18次,期間經歷了金、元朝、、明朝、清朝四個時代,時垮了600多年,在當今,稱自己祖輩是山西洪洞來的人有2億左右,此外,有很多老輩人還去過山西續了族譜!

其中又以王氏家譜、李氏、張、劉、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沈、曾等姓氏為最多。

我是王元濤,元吉長見現是我們家譜中的前五輩。我在深圳中原地產,希望能與大槐樹下的各位成為朋友。


深圳房產研討班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下

我姓劉,我是鄉村胖劉。至今我們村都保留著非常完整的歷史資料,全部都存放在村裡一個古老的院子裡,每年過年的時候會對村民開放,供人們燒香祭奠先祖!

在這個院子裡,有劉氏祖碑, 上面非常清楚的記錄者我們村的劉氏是何時從何地遷來此地,還有清朝時候所刻的一些字碑,還有族譜,從第一個遷過來的人一代一代的排到現在,輩分,人名,還有排輩用的中間字都記錄的非常清楚!

今年年底我會拍一個視頻,有時間的話還會做直播,讓姓劉的人們看一下,姓劉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到時候帶大家看劉氏宗祠!




胖劉小靜闖生活


我這個姓氏唐姓,便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之一。除了唐姓之外,還有多少姓氏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遷移出來的呢?接下來聽我慢慢分析一下。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十分宏大的官方移民。前後歷時幾十年,共計發生了15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牽扯到的姓氏根據官方統計達到了800多個。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發生於明朝初年。元末明初,元朝統治者的殘酷統治引發了紅巾起義軍揭竿而起,各路軍閥與元朝展開混戰,天下大亂,百業凋零,常年的戰亂導致全國大部分地區人口銳減。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並且逐步統一全國之後,得到的是一個赤地千里、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

面對如此慘烈的人間世界。明太祖朱元璋決定通過移民快速的改變許多地區農田荒廢,毫無生機的現狀。而山西由於被黃河和太行山脈與外界相隔絕,一直處於元朝的統治之下而沒有遭受戰亂之苦。因此明朝初年,山西省是全國範圍內人口數量較多的省份。



於是明太祖朱元璋便著手準備從山西組織移民前往遭受戰亂影響嚴重的其他地區。比如說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陝西等地。

於是從明太祖洪武年間到明成祖永樂年間。明朝的官方統治者組織了15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將山西省境內人口眾多的地區的百姓抽調一部分集合到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再從這裡發往全國。


由於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前後歷時15次數十年,涉及的百姓達到了幾十萬人。時至今日依然無法弄清楚當初洪洞縣大槐樹移民到底牽扯到多少姓氏。但是根據目前統計到的數據來看至少不少於800個姓氏。

時至今日,在很多家族中依然流傳著關於祖先從大槐樹移民而來的歷史記載。你們家是從大槐樹移民而來嗎?又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呢?


珞珈山的貓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這是一首流傳在華北地區、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間歌謠,一般唱完這首歌謠,還要脫襪默默地審視一下小腳趾。

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的大槐樹是一個有名的尋根之地,自在1991年4月洪洞縣政府舉辦了首次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起,每年都有大型尋根祭祖活動,規模之大,涉及18個省份,500個縣市的812個姓氏。

為什麼大槐樹這個地方會成為一個尋根祭祖的地方呢?

那是因為在史料記載中,洪武初年到永樂十五年這五十餘年間,山西省洪洞縣就一共組織了十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這八次的移民活動規模之大涉及18個省,500個縣市,812個姓氏。下圖是有族譜記錄的其中一百個主要的姓氏。

如此龐大的移民規模還得從政策出臺的原因提起:

中原地區由於連年的天災人禍,比如說水災、旱災、蝗災和各種規模的戰爭衝突,讓原本繁華的中原,變成了片片杳無人煙的荒地,使得百姓的生存都成困難,民不聊生,所以中原的百姓急需一個能屬於自己安生立命之地。

歷史上的山西,由於地形等因素,處於較少受到戰爭波及的地帶,成功地吸引了中原百姓大批地遷入山西,也因此,山西省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口流入大省。

到了明初,當江山漸趨安定,統治者抱著平衡各地區和發展中原地區的想法,採納了有關官員移民的上奏。

那麼,作為人口大省的山西,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口流出地。

按照統治者的意圖,移民活動能開疆拓土,促進各個地區的平衡發展,促進全面的繁榮和穩定局面。但是,對於即將離開自己家鄉土地的村民,尤其是受中國幾千年濃厚的落葉歸根思想影響的中國人而言,必須承受特別的痛苦代價,因此才有了後來的尋根祭祖活動的開展。


更甚者,當時的移民政策不近人情,苛刻到近乎泯滅人性。

移民中若是同姓同宗的,不可以遷往同一個地方。如果一戶人家裡有四口人,則留下一口人不遷;如果一戶有六口人,則留下兩口;如果一戶八口,就留下三口人……以此類推。這種移民條件硬生生地拆解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使得骨肉分離,痛不欲生。

平民百姓無法對抗官方意志,這樣的強制性遷移即便不願面對,他們卻也無力反抗。

即將離別之際,親人們在大槐樹下痛哭流涕,並告誡和約定家人:若是以後不知家在何方,就以此大槐樹為標記,再慢慢地尋找。因此,對於遷移出去的人們而言,“大槐樹”是家的方向,家的象徵,有著歷來現實的濃厚感情。

當年大家一起約定的第一代地標大槐樹,已在後來清朝汾河發生的洪澇災害中3被沖毀。人們現在所看到的是與第一代大槐樹同根孳生的距今已有400年曆史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槐樹。


它們作為第一代大槐樹的後代繼承著第一代古槐與人們的約定,向這812個姓氏的子孫後代指引著回家的道路。所以,“大槐樹”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找尋“根”所在的源頭。

從這大槐樹中流放出來的812個姓氏的人們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無疑非常重要,客觀的說,他們促進了我國南北方和東西方地區的交流,加強了後世民族大團結的局面,為各種無腦“地域黑”提供了一堵堅實的防衛牆,他們的貢獻值得被尊敬。


歷來現實


本人小腳拇指甲就是半個!據老人們說,我們就是從那個大槐樹移過來的人!


以前,身邊的人都是這樣,也沒什麼感覺,近幾年發現別人的,老婆的腳指甲確實跟自己的不一樣,還老遭她嘲笑,所以,認清了這個事實,這個故事是真的!


搬磚小宋


山西大槐樹移民事件,是發生在明朝初年到洪武年間的事情。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成了大明帝國的皇帝,他想要把自己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的強大。

有一次他外出考察的時候,竟然發現中原很多地區的人口非常的少,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十室九空的現狀。

大量的土地都被荒蕪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慘狀,當然是因為常年戰爭的原因了,畢竟明朝的建立,是歷經了很多次戰役的。

還有一個就是元末的自然災害,導致了很多百姓流離失所,丟掉了性命。

面對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不得不做出一些抉擇來了。

畢竟無論哪一個地方,只有有了人口,才能發展起來。於是,朱元璋就想到了移民。從人口比較稠密的地方,向人口稀薄的地方遷移。

於是,浩浩蕩蕩的一件波及全國的移民事件就開始了。

當時的山西洪洞縣,這裡的人口最為稠密,因為這裡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所以朱元璋就選擇從這裡向外移民了。

他在當時實行的移民政策,就是三口之家留其一,六口之家留其二......以此類推,總之,大部分洪洞縣的人口,都被遷移了出去。

這樣的移民從明初,到洪武年間,他總共組織了有五次。

這些遷移出去的人,大部分到了中原地帶,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和安徽。

在當年他們外遷的時候,路過旁邊的一棵據說是漢朝時種的大槐樹下。為了記住自己的家鄉,所有的人就對自己的子孫說,自己是來自山西大槐樹。

這就是很多人,他們聽說來自大槐樹的緣由。

當然了這次全國大移民事件,波及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大概有八百多個姓氏,這個大概的姓氏,是專家們估計出來的。可以說全國所有的姓氏,基本上都有從山西大槐樹搬遷出去的。

那麼,現在的那一棵歷經千年的大槐樹還有嗎?

很遺憾的是,當年見證了很多人搬遷的大槐樹,在清朝順治年間發的一場洪水裡,被洪水沖走了。

如今洪洞縣的大槐樹,已經不是當年的大槐樹了。因為它是人為建設的,用鋼筋和水泥建設而成,屬於是觀賞性植物,而並非是當年的大槐樹。


漢史趣聞


雖然,多半個中國都說自己的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但這不符合常理,也不可信。

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怎麼可能都從一顆樹下走出來呢?不論這棵樹有多大。再者說,這種說法也沒有歷史的根據。

歷史必然是有過的事實,會留下一些東西的。

其實從中國人的姓氏大概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祖籍。姓氏才是人們的血脈根源。

有專家專門做過研究:漢族百家姓中有78個源自河南;漢族有來源可考的4820個姓氏中,源於河南的有1831個。


河南文化信息中心


說到山西大槐樹移民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

畢竟這一次全國性的大移民涉及到了中國的每一個省市,據專家統計,從山西遷移出來的姓氏,就有八百多個。

那麼,為何會有這樣一場大移民呢?還有就是大移民事件,是發生在哪個年代的事情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元末明初發生的事情了。

可以說山西大槐樹移民事件,就是發生在明朝初年的事情。

那時候之所以要移民,就是因為有的地方的人口太少了,甚至在中原地帶,出現了十室九空的一個危局。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為了活躍中國的經濟,繁榮他統治的大明江山,不得不選擇移民了。

當時,人口最為缺少的地方,都是在中原,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河北、河南和安徽。

為什麼這些地方的人口最少呢?

主要是兩個原因:

1、元朝末年發生了自然災害,腐敗無能的元朝政府又無能力救濟,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百姓的死亡。

我們都知道,一般發生大的自然災害,都是會伴隨著瘟疫的發生的。瘟疫的發生,也導致了更多無辜百姓的死亡。

2、戰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元末天下大亂。家在安徽的朱元璋,於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開始參軍了,最終他打敗了各方諸侯,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要知道在明朝的建立過程中,經歷的戰爭有數百戰,每一次戰爭都是要死很多人的。

所以,戰爭也導致了很多人口的死亡。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他看到自己的國家,很多地方都出現了荒蕪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想到了移民。

當時的山西人口眾多,畢竟這裡一是沒有遭受自然災害,二是沒有經過戰爭。所以,這裡的人口相對稠密的多。

朱元璋從這裡,先後向全國進行了四次大移民。

這些從山西遷出的移民,他們都會經過一棵大槐樹。據說這一棵大槐樹是漢朝時期種植的,到了明朝的時候,已經是一棵參天大樹了。

正是因為這棵大槐樹,被他們視為是地標性建築,所以,他們在離開山西的時候,約定好日後若是回家看看,見到這棵大大槐樹,也就算是到了自己的家鄉了。

這就是大槐樹移民的緣由,專家們估計從大槐樹移民出來的姓氏,多達800多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