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是怎麼看郭德綱的?

九月晴天


個人覺得怎麼看待郭德綱不應該用地域劃分,“高雅”與“三俗”的比拼,哪個高尚?不得而知。是反對的多 ?還是讚美的多?草根的根基於土地,亦或是郭德綱口中的“衣食父母”。公眾利益的瓜分造成了相聲界“高雅”與“三俗”的較量,他的“三俗”也只“俗了”于謙,好像沒俗了其他人。他的一些段子也只暗諷了某些人,你能指出那是誹謗嗎?你確定你沒說過這話嗎?你確定你沒做過那事兒嗎?至於“#TV”挖掘“棄用”之人做文章、“#協會”大張旗鼓批“三俗”和某人微博大呼“掙吧,掙吧全是你的”;就像輸急了眼的賭徒,讓人一笑而過。



沉默是金1075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德雲社在北京的小劇場還是很多的,郭德綱會在不同的小劇場演出,如果去小劇場花幾百塊票,那天正巧遇到郭德綱攢底,這張票就賺大了!相聲在小劇場生根發芽,十分火爆。小劇場都是很多年輕演員,其實每一個演員的選擇也都是深思熟慮的。德雲社的紅火是有道理的。有了德雲社,不管開在哪裡,對周邊的相聲愛好者來說,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現場聽相聲,而且年輕演員在臺上真的是非常賣力,德雲社的演員風氣其實是挺正的,規規矩矩,憑本事吃飯,而且不能說高臺教化,但是也是勸人向善。我看郭德綱其實無非是比當初更紅了,在這個高位上,可以說是德藝雙馨,眾多弟子都心甘情願的跟隨,合同的事當然是另一回事了。

我個人是很喜歡郭德綱的,因為他的相聲唱唸做打,每一樣都嫩拿的出手,一點都不空洞。臺上他兢兢業業,臺下他勤勤懇懇的鑽研相聲,終於成為了一代宗師。一路坎坷,可以說對我的人生都有了激勵作用,這樣一個曾經身無分文的人,如今也同樣能有所成就,這讓我也為他高興。非常喜歡郭德綱的相聲作品,主持人也都能應對大多的場面,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頭溝的角兒。

然後,我是很愛看郭德綱德雲社的八卦新聞的。最近再看郭德綱小舅子寫的一本書,叫《我眼中的德雲社》,我覺得非常不錯,推薦給大家。書中講述到,郭德綱對自己的妻子王惠是非常愛護,我為他們這段愛情而動容。王惠曾經為了郭德綱的事業,賣了父親送給自己的愛車,首飾也都被典當。而郭德綱成名成腕之後,把所有財務都給了王惠處理,郭德綱半年兜裡揣一萬塊錢都花不了,老郭從苦日子中來,也還保持著一個窮書生的生活態度,這點就實屬不易。而郭德綱基本上很少在外面過夜,幾個小時的路程也都要回家,因為王惠心臟不好,他只要每天看到王惠,心裡才放心。于謙對郭德綱也是莫逆之交,兩人都沒發生過爭執,而且也都盼望能有一天郭德綱還頂這白色的桃心,于謙頂著喜洋洋的頭,後臺吃著花生喝著小酒,給徒弟們說活教育弟子,有機會上臺繼續給大家說相聲,我覺得這種感情,是讓人非常羨慕的。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我現在就在琉璃廠附近,郭德綱在北京說相聲的起點就是在琉璃廠附近的京味茶館。

現在這個京味茶館在琉璃廠附近已經找不到了,在地圖上顯示的一個京味茶館在大興應該有一個。

儘管我身在相聲界一流人物的一個龍興之地,但是我並沒有跟這兒的本地人做過調查,因為我發現街上下象棋的老大爺都是一口地方方言。

京味茶館已經不在了,老北京城裡也未必能遇到幾個老北京。

從琉璃廠穿過八大胡同就是大柵欄,德雲社三慶園和廣德樓都在那邊,我偶爾去那裡遛彎。

上次去的那裡一個書店買書,聽著街上很多商家大喇叭放的不是流行歌曲,不是街歌,而是郭德綱的相聲。所以可以看出來很多北京的店鋪喜歡郭德綱的相聲的。

而來北京旅遊的,到大柵欄感受北京文化的,大多數衝著德雲社聽一聽相聲去的。

不能說所有人都喜歡郭德綱,就像網上一樣,有人捧也有人黑,甚至有人恨。

但凡關注相聲這個話題的,大部分是北京天津這一帶的人。喜歡或者不喜歡,這個比例北京人裡面應該是和網上看到的是差不多的。

我所在的那家書店老闆,聽到街上郭德綱的相聲,暗暗的嘀咕了一句,有什麼好聽的,沒文化!

我花了九十塊錢在他書店買了六本書。

我心裡不由得一絲尷尬,有文化的書店老闆,你這單生意是沒文化的人給你帶來的。


閒白社


郭德綱徳雲社現今業已成為了北京一景!每天都有好些個外地來咱大北京的遊客,而去徳雲社聽親身目睹一下郭德綱的真容,現場聽聽他們師徒的相聲也成了不少人來北京旅遊必選的行程了!不得了說郭德綱單從這一點上說,老郭也是給北京實實的做了貢獻的!!當然,北京是郭德綱的發祥地地!是愛心,寬厚,純樸的廣大北京觀眾支持了郭德綱的相聲事業!沒有大愛的北京就不會有現如今發展這麼好的徳雲風光!老郭也是很感恩北京父老的!這不徳雲社的票價始終都還是老百姓能接受的價格嗎!老郭單單從這一點上就讓咱北京人服氣!!讓我們這些個衣食父母沒白疼他!當然,北京出了郭德綱這樣人物大家臉上也覺著光彩不是!!也可以說北京是水,而郭德綱就是這水裡游泳的魚兒!只是郭德綱已經是那條越了龍門的錦鯉!終成正果了!這也是大家樂見的事情!也希望郭德綱能不忘初心,好好的帶領徳雲社傳承好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相聲瑰寶!發揚光大!這就是給北京人最好的回報了!


用戶84850165238


大學時就用mp3聽郭德綱的相聲,後來路過天橋德雲社,但是也沒有去聽過,可是愛聽相聲這事,越來越上癮。一直是用手機聽相聲,那些西征夢、羊上樹、我要幸福,幾乎能倒背了,喜歡隔著屏幕接話茬的感覺,幫我打發了很多無聊時間和睡不著的夜晚!

郭德綱跟很多來北京想出人頭地的人一樣艱辛過,如今他成功了,是一種幸運,更是多年堅持得到了回報。

雖然他睚眥必報,但是想想他經歷過的事,這些反應也就能理解了。

不管怎麼說,經歷那麼多磨難,如今沒有害人心,能繼續給粉絲說相聲,說評書,這樣的人生就是一種正能量,能鼓勵很多正在埋頭苦幹的人。老郭挺好的!


多彩觀歷史


北京人看郭德綱,應該是很客觀的。

沒有像很多地方的人那樣痴迷。

也沒有像主流單位那樣的評價。

而是,善待給我們找樂的這個人。

這種心境。

郭德綱開創了很多的第一。

第一個商演的相聲團體。

第一個收徒超過400人的師傅。

第一個把相聲商演帶出國門的人。

第一個帶動觀眾一起唱小曲的人。

這就是郭德綱的功勞。

有人說郭德綱沒有代表之作

這是不懂相聲的人,和沒有仔細聽過郭德綱相聲的外行話。

北京是相聲的發源地,天津是相聲窩子。

郭德綱是天津人,從小科班出身,

這就是所謂是天時。

來北京發展,雖然經過了很多次的失敗。

但是,終究在北京這塊藝術天堂找到了方位。

這就是所謂的地利。

彷徨之時得以拜侯耀文先生為師。

這就是所謂的人和。

郭德綱脫胎換骨,終於熬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形式。

成為一枝獨秀。

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什麼。

只有他自己知道。

<strong>但是,他得到了侯耀文的真傳,以傳統相聲為基礎。

也就是以傳統相聲為樹幹。

往上面添加枝葉。

這枝葉添得好啊。

使得他的作品更適合劇場的效果。

也就是說,同樣的段子。

在他的豐富下,每一次表演都不一樣。

都會給觀眾全新的“笑果”。

比如扒馬褂,八扇屏,地理圖,包括報菜名。

他都有不同的版本。

這就是不懂的人說的沒有代表作。

也就是說郭德綱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

這既弘揚了傳統,又給觀眾一個全新的笑料。

這就是大家風範。

我們北京人不愛夸人。

也不愛追星。

但是,我們喜歡在郭德綱的小劇場,我們叫小園子裡。

欣賞現場版的相聲。

還記得早先的天橋德雲社。

就離我們家有兩三公里。

2005年以前,我爸帶著我經常去聽相聲。

20塊的門票,有時候能買得著,有時候買不著了。

門口有幾個票販子,要二百,一說就住附近。

給一百也行。

那時候,郭德綱在那裡壓軸。

前面表演的有曹雲金,也有何雲偉。

呵呵,現在都成單挑大樑的了。

那時候,就感覺郭德綱說到最後就跟聊天一樣的。

隨便。

觀眾笑的也會心。

現而今要看郭德綱,北展一千多的門票。

說實話,沒有買過。

太貴了。

小劇場換成了他的徒弟們。

雖然比20貴了不少,可是200的票價還能接受。

聽聽他的徒弟們的相聲也是一種享受。

北京人就是這麼隨意。

不是非得聽郭德綱的現場。

不是還能在網上聽呢嘛。

我們對於郭德綱的態度,就是這樣的平和。

他就是天津來北京“練活”的一孩子。

希望他藝術生命長青。

祝福德雲社吧。

有什麼不同見解期待您的交流。


北京範兒


首先我是北京人,郭德綱還沒啥名氣的時候,我見過他的宣傳小海報,特別簡單的一張紙帖在一塊木板上面,再立起來,票價很低,住在前門附近的朋友每天都會用看郭德綱相聲度過晚間的娛樂生活。

從他有了名氣以後,我發現很多7080後們都喜歡老郭的相聲,在2008年的10月份,老郭在北展劇場的演出網絡上購票搶購一空。我身邊的7080後都會去看,而且不在乎票價多少?因為喜歡!


(圖片來源外站/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

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發展到今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起起落落幾經風雨,像他那樣的奮鬥精神沒有點毅力是根本堅持不下去的,聽老郭的一次採訪,他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沒有辦法,因為喜歡相聲”。

我和身邊的朋友也喜歡聽老郭的相聲,因為他的相聲功力深厚,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的融合很吸引大眾視野及眼球,我們的業餘時間也會聽他的相聲,可以快樂的享受每寸時光,舒緩淡定,寧靜於心。
(圖片來自外站/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


蘭竹ZLZ


這幾天都有邀請我回答關於郭德綱的問題,寫了好幾個,點擊量都一天之內破萬,確實有熱度,我的觀點是否定郭德綱的,在評論裡就有了兩個極端,頂我的多,罵我的也有,但就那麼一兩個,這說明了一個問題,把郭德綱的演出劃為相聲還是值得商榷的。

但看問題要一分為二,郭德綱廣收門徒,以相聲為主軸.再添加民間兩人轉啊,鬧花燈啊,街頭雜耍啊,天橋段子等元素,把個德雲社搞的好不紅火。講一些老百姓街頭巷尾討論的段子,確實貼近生活,自然喜歡的人不少,有些以此為樂,自然成了綱粉,有了市場就有了金錢,有了金錢,德雲社自然得到了大的發展,一下一就窗戶口吹喇叭,名聲在外。

有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迎合了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人群市場,那麼正宗的相聲界人員就會出來說三道四,因為你這畢竟是打著相聲的牌子出演的卻是不倫不類的江湖雜耍啊。所以兩派現在還是爭論不休,也不可能有結果的,我在此總結把郭德綱歸為成功的商人應該最恰當

至於北京人怎麼看郭德綱,這就牽涉到上面的兩種群體了,有人喜歡又有人排斥,排斥的多於喜歡的,這是事實,不然郭德綱就會成為范冰冰那樣的暴發戶。好比上海的周立波,上海人不喜歡的自然佔多數,但那不重要啊,兩千萬上海人有兩百萬喜歡周立波那就不得了啦,由此類比郭德綱,郭德綱也自然無比自豪的




廣宏投資


郭德綱的口碑處在兩極化,喜歡的人不分北京上海,討厭的人不說東南西。

而北京是德雲社的大本營,個人覺得既然郭德綱選擇在這裡紮根,畢然有他的所在的道理,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郭德綱的,畢竟是他的相聲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項傳統藝術。


這時候有人會質疑,郭德綱不是天津人嗎?為什麼捨近求遠跑到北京發展,可以這麼說當初在天津的郭德綱遭受了很多重創,所以選擇北上發展,然而皇城根下好做事,這麼多年的苦日子讓郭德綱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北京人對於郭德綱的看法或許和其他地區的人一樣“真材實料,堅持本心,總會出頭”。

郭德綱出生於1973年的天津,6歲開始就投身藝術,評書、京劇、相聲等等各種表演,可以說他的藝術細胞與生俱來,時常自娛自樂的他在天津也算是混的不錯,雖然在天津打混學藝的時候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但是現在的郭德綱也算功成名就,初始於北京成名於北京。



有些人一再強調郭德綱的相聲是“三俗”而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姜昆卻總在“反三俗”,無論到哪裡都會有這樣對比的聲音出現,但是個人認為只要對相聲好,沒有什麼俗不俗的,俗和雅只是自己的推脫之法,所以看不看好一個人跟地區沒關係,郭德綱出生於天津,那天津的人照樣瞧不上郭德綱,所以不在北京生長起來的郭德綱依舊過得灑脫。


娛樂昕說


老北京人,都是懂相聲,特愛相聲,甚至聊起相聲來不比哪些個專業演員懂得少。誰的貫口說的好,誰的柳活兒唱的地道,大多數都如數家珍。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相聲是誕生在北京的一門藝術,北京人骨子裡的幽默,北京人常有的詼諧都融入了相聲這門藝術的血液裡! 記得郭老師剛出名的時候,很老北京人都等著聽郭德綱的相聲,一時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北京城彷彿無人不知郭德綱的。當年,很多北京人談到郭德綱的相聲都會說一句:“耐聽”!這不是什麼網絡流行語,確實是真的“耐”聽!也就是北京人嘴裡長說的:有滋味兒,經得起咂麼,有嚼頭兒!


曾幾何時,郭德綱的相聲是聽多少遍不煩,還依舊可以笑出聲的! 這些年過去了,現在,老北京人在聊起郭德綱的相聲。卻常常是這樣說的:“嗨,聽個樂呵得了!”畢竟如今的郭德綱,主持,評委,嘉賓。在也聽不到當年的經典相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