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學習習慣特別差的學生?

用戶7984276687123


我們都知道好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糾正了。特別是小學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首先好的好習習慣重在平時的養成教育中培養,作為家長和老師要不厭其煩地時時提醒和督促。其次是作為家長和老師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在學習上起模範帶頭作用,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是制定出獎懲制度,孩子在學習上哪些方面做得好或達到了什麼目標就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否則就給予一定的懲罰。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一定要讓孩子漸漸地愛上學習,多給他講故事,平時和他一同快樂閱讀,在家多開展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週末或假期多帶他走出家門,走向大自然,去各地旅遊,在社會的大課堂裡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讓他認為學習新知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如能堅持做到以上幾點,孩子會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


潘p微課堂


1.上行下效,父母先帶頭學習,用行為影響孩子,逐漸形成習慣。

2.斷除手機,網絡,電腦,電視這4個汙染源,讓他專心向學。

3.讓它明白做學問的目的和好處,讓他對做學問的結果產生極大興趣,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4.斷除當下懶散、拖拉、晚睡晚起等不良習慣,家長和孩子一起做。

5.給他讀或一起讀古聖先賢偉人的故事,好學故事,讓他明白好學的好處,啟發他的好學之心,見賢思齊。

6.精神不好一般是身體氣血不通引起,鍛鍊他的體格,適量運動,晚上50度姜水泡腳20分鐘,水位沒過三陰交穴,早上吃醋泡姜2-3片,堅持下去,一兩個月後陽氣慢慢會生髮起來。

7.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糾正時輕重得當。

8.誦讀經典,讀誦經典可以讓他靜心,有定力,同時吸收人類最精華的能量,久之一個人的氣質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議從《弟子規》《三字經》開始,無論多大,這兩個是基礎。

9.每天靜坐20-30分鐘。靜坐可以調氣血,使任督二脈暢通。身體好,自然精滿氣足神旺,一掃往日拖沓散漫。靜坐可以增加定力,心定一處,做事自然容易成功,專注的力量很大,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把心放在一點上,專注到極處,無論什麼事,都可以做成。靜坐還可生髮智慧,激發潛能,智慧一發,舉一反十,一聞千悟。最少雙跏趺坐,如不能就單盤,還不能就散盤,每天堅持,不要氣餒,自慚形穢,60歲內都容易練成。注意不能斷,功到自然成。時間久了自然可得說不盡的好處。最怕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用。

9.堅持下去,形成習慣。每天一點點,積累下去,就可以匯細流成江河,聚微塵成寶塔。積累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願能幫助到你!



頓偉妙生


培養 激發 良好 學習 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古人云:“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複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鬆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 激發興趣就是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第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讚許,少責備


萬達新科


應該說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是愛學習的,因此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學會了搭積木,學會了使用勺子筷子等,為什麼有些孩子上學了,學習習慣就不好了呢?

家長是有很大責任的,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時候靠一味說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家長要付出精力和時間,要起個榜樣的作用,要積極營造家庭的良好學習氛圍,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家庭能出多個人才的原因。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平時要多陪孩子讀書,多講書中有意義有趣味的故事,讓孩子對書本產生興趣。有能力的家長和孩子同讀一本書,和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陪孩子完成作業,孩子遇到困難多鼓勵,多幫助,逐漸消除孩子對作業的恐懼,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步入學校,和老師在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老師更應該給與更多關注,和學生談談心,查找一下原因,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儘可能多的提供實質性幫助,讓學生度過學習難關,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大張旗鼓的表揚,說不定這孩子從此就喜歡學習了。

總之,引導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更需要雙方的努力,相信孩子在關心、鼓勵和幫助下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晨冰化學


我不知道題主是老師還是家長,但是我想表達的觀點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

誠然,沒有幾個孩子是天生熱愛學習的,絕大多數孩子心底都是討厭、反感學習和寫作業的,但是隻要從小被正確的教育,受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那肯定會為了自己的成長和發展而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

但凡是表現出了明顯的學習態度問題,那一定是受到了某一個或者多個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價值觀變化了。

這個影響可能來自家庭教育有問題、學校教育有問題、甚至朋友和同學等人際關係有問題。

所以要想解決孩子的壞習慣,單純訓誡孩子是作用非常非常小的,一定要從周圍環境下手去分析


每日搞笑話題榜


習慣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習慣有好壞之分。因此我們要摒棄壞習慣,培養良好習慣。

首先,孩子年齡階段如果偏小,則需要家長的陪伴,身體力行,言語勸說。勸說可以採用雙面論據,正反面實例,效果更好。

孩子年齡偏大,就要促使其學會自律。看一些勵志電影,紀錄片,書籍等都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其次,當事人應多與別人交流尤其是同伴交流,這樣可以開闊視野,交流經驗,促使其主動改正。

最後,學校和媒體都應該提倡,養成良好習慣。播出正能量。


石上柏y


先堵後疏,對於習慣差的孩子,一定先遏制他的壞習慣,甚至給他嚴厲的懲罰,然後慢慢在給他鬆開,讓他一點一滴的感受到鼓勵,找到自信,形成好習慣。


彩霖皓


循序漸進,週而復始,不可急功近利。


初中數學苑老師


仔細觀察學生,找到他的優點及時表揚鼓勵,特別差的學習習慣批評指正


學一丁點


多關心,給他建立安全感,聆聽他的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