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因病逝世,享年59歲!梅先生的著作,你們還信不信?

夜雨56327290


鄰家一對老夫婦,老頭99歲,老太太96歲。一輩子相濡以沫,不吵架,粗茶淡飯。仔細觀察了一下,他們於常人不同的有兩點∶第一、脾氣好,輕易不上火。遇事往開了想,從不與人為仇積怨!第二,從50多歲他們老兩口就過午不食,沒吃過晚飯。早餐基本都是一包奶,一個雞蛋,幾塊餅乾,說是省事,午飯正常吃。他們也不懂什麼是養生,卻活的明白,活的長壽!個人覺得那些養生專家刻意的去養生,圖名圖利,反而短壽!

其實說白了,人的一生有多長的壽限,根本自己左右不了!刻意的養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身體缺這少那的,反而心想事不成,能長壽嗎?而順其自然,保持良好的心態,粗茶淡飯的,即使完全不懂養生,卻健康長壽!


月嫂的美好時光


現在的養生專家帽子都一個比一個高,可惜和農村同齡的一對比,真是打臉打成豬頭,

什麼這不能吃那不能喝,要吃這喝那的,試問農村有幾個能有這種條件去滿足這些?

我爺爺今年89,奶奶83,每年至少帶他們去醫院做一次全身檢查,除了我奶奶二十多年的高血壓,老爺子的身體比家裡任何人都好,醫生看了結果都得討教老爺子怎麼養生的,由於醫生也是熟人,說話也沒太多顧慮,這麼多年都是他在看,直言老爺子的身體指標再過十幾年一點問題沒有。

所謂養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統一標準,拿我老爺子來說,從他七十歲開始我就不允許他騎自行車了,首先這個安全隱患消除,老爺子喜歡種菜,我讓老爸把老家門前的一塊田租租下來,反正一畝多的地,老爺子想種多少自己就種多少,種完了家裡人吃,吃不完就馬路邊送人,老爺子喜歡喝酒,我和我爸就負責給他供應,除了當地有個小酒廠的燒酒從來不買外邊的成品酒,而且老爺子也喜歡和那個牌子的酒,每次都是託人直接去廠裡買的,也不怕有問題。然後就是去我老媽老家買的農家自釀高粱酒,還有就是老爺子每年也會自己釀點紅米酒,自己喝還能做菜,一日三餐每餐飯的時候一小杯。至於補品什麼的根本就沒給他買過,以前在家,朋友說去看老爺子,剛開始幾次都會帶東西,我一律不收,他們去看看老爺子讓他高興一下就好。

還有其實心態也很重要,老爺子從來不忌諱生死,應該是他七十八歲的時候那年我正好成年就開始完全放開了想法,帶我去看了地去看了以前他的老房子,甚至年夜飯的時候交代了一些事,從此以後就開始他的養老模式。由於我父輩的一些原因,老爺子偶爾也會擔心兒孫的事,但從來我爸和我都是報喜鳥,想方設法的讓老爺子想通。雖然不是長子長孫,但是有老爺子,平時家裡說話做事也還算和睦。

現在唯一需要努力的就是爭取早點給老爺子找個孫媳婦讓老爺子早點抱曾孫吧,還有就是今年一定都抽個空回家帶老爺子回老家去看看一下老爺子的兄弟姐妹,哪怕只能是回去看看小時候成長的地方。畢竟離家六十多年,雖然老爺子從來沒說這件事。

其實最好的養生不一定是所謂的養生食品,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子孫後代上,有句老話“子孝父心寬”,只有心態調整好了,身體自然跟著輕鬆愉快了。


戶外胖熊


去年在湖南永州朋友的家裡見到85歲的兒子帶著83歲的老伴兒看望一百多歲的父母,那場面真的很震撼,百歲老人抽菸喝酒,還喜歡吃紅燒肉,這是親眼所見。所以說不能說養生專家說的是假話但保持有規律的個人生活習慣最重要。犯法的不做犯病的不吃,該操心的要過問不該過問的別瞎操心你就可以長壽。


sunmu十一郎


該吃的正常吃,該喝的適量和!別刻意挑食平衡所謂的營養。養生就是花錢找心理平衡。我爺爺經歷了三個朝代活了108歲。每天有酒有肉,按時起床幹活,晴天地裡曬,雨天路上淋,常年不帶感冒的。養生嘛!就一職業,信就往裡面花錢。不信照樣活八九十歲。


山裡苗家純糧原漿酒


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你活著幹啥?看看農村老大爺怎麼說的:只要是食物就吃,適當的運動,我村裡九十歲以上的非常多,而且沒有什麼病痛,經常聚在一堆曬太陽,吹牛聊天,當然,遺傳基因和生活環境更重要,城市汽車尾氣太多了。


廣東黃臘石之家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首先要更正一點,梅墨生先生不是養生專家,更不是營養學家,而是中國著名的書畫家,擅長書法和中國畫。梅墨生之所以讓很多人誤解為養生專家,是因為他在出名之後參加的很多活動和電視節目當中,講了很多他自己的養生經驗和觀點。梅先生之所以喜歡養生的話題,是跟他的經歷密不可分的。



梅先生自幼學習中國書法和繪畫,接觸的文化也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還學習過太極拳。在成名之前,梅先生埋頭書畫練習和創作,有時一天要低頭練習十個小時以上,忽視了運動和身體的保養。結果就是梅先生到了中年的時候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很不好,體力下降,頸椎腰椎都有問題。意識到健康出了問題之後,梅先生開始注重養生。由於自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太極拳的影響,梅墨生的養生觀念更偏向於中式。

經過一段時間對自己飲食、生活、運動和工作的調整,梅先生的身體狀況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從此,在採訪等活動當中,梅先生越來越多的提到養生的話題,並且將自己養生的心得體驗分享給大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養生理念。我曾經看過幾段梅先生的電視訪談節目,其實他的養生方法有些偏差,但是總體來說,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是健康的。但是,梅墨生還是在不到60歲就因病去世了,這讓很多人覺得養生就是個笑話,談營養就是忽悠。


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做倖存者現象,會影響大眾的判斷。例如:某某鄰居天天抽菸喝酒還活到八十多,某某醫生天天給人看病,自己四十幾歲就生病死了。於是得出結論:抽菸喝酒沒事,醫生連自己的病都搞不定,純屬忽悠。極端的個案,尤其是名人的例子非常吸引眼球,卻也容易得出明顯錯誤的結論。

我們就拿梅墨生的例子分析一下。梅先生死於腸癌,腸癌和飲食以及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大幅度降低腸癌發病率。請注意,是降低腸癌發病率,不是杜絕腸癌!打個比方,不注意養生的腸癌發病率千分之一,養生的降到萬分之一。梅先生就是那個養生但是還是得了腸癌的人,純屬運氣極度不好。


平均來看,科學養生的人平均壽命更長,疾病更少。大部分人運氣不壞也不太好,科學養生可以起到積極的健康作用。問題就在於,養生的方法是否科學。偽養生實際有損健康的說法做法太多了。其實養生很簡單啊,心大一點少生氣,飲食就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指南,再加上適度運動就行了,沒有那麼多玄乎的東西。

其實要說梅墨生錯誤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就是他忽視了全面的體檢。他過於相信自己的養生方法。生活飲食再健康的人也是有可能生病的,只是幾率少很多而已。合格的體檢可以發現大部分早起的疾病,尤其是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效果很好。


福爸聊營養


養生現在被人用爛了。尤其是靠吃來養生的最不靠譜。

黃帝內經開篇怎麼養生已經非常明白。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再加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這就養生了。

能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去自然生活,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養生了

哪有現代人吹的吃這個補五臟吃那個又排毒等。養生早已經變味。

當然,59歲的養生專家得癌症死了也並不是好笑的事,你們看人家癌症專家最後也不是得了癌症死了嗎?

人家還50歲,到底是養生有用還是西醫抗癌有用?!


中醫二羊


養生專家死了,養生就成了偽命題嗎?我只想用一個事實說話,好多醫學專家也早逝了,那治病也不成立了嗎?在探索生命的領域裡,各種情況都會有,因為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還沒有被人類完全搞清楚,至少現代社會比以前人均壽命延長了幾倍,肯定是在生命的探索上有了進步。醫生救死扶傷,是當今社會不可以或缺的職業,養生文化中華幾千年的結晶,現代社會由於改革開放幾十年,國人拼經濟,用幾十年時間趕上西方國家200多年的發展,把傳統養生文化丟棄了,出了很多現代病,養生專家就變成了稀缺人物,越專家越累,他要為好多無知的人答疑解惑,能安心養生嗎?養生到底有沒有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好多慢性病,包括癌症最終靠7分養來解決,養生就是保養的意思,平時保養好了,身體就會少得病或者不得病,我不是什麼專家,但我在養生領域探索了10幾年,從無知到未知到受益,說個最簡單的事實,我15年前老腰疼,最後到腰椎間盤突出,每到冬季發,每勞累了發,我現在沒有了,全靠養,現在比以前身體素質提高了一大步,也成了養生愛好者,我只在食療領域有所認識,如果在經絡方面跟上來,可能會更好,養生很重要,也不花什麼錢,就是要堅持。


平民養生


很多奇葩似乎現在變成了常態。許多的著名的營養學家,醫學家,養生家,它們本來壽命應當是相對很長的,相反他們都是英年早逝,這個問題是為什麼?一是成為養生家的人,大部分有研究養生的動能,也就是健康的需要,從另一個側面講可能健康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二是特意養生刻意調整你已經天生習慣的營養結構可能會引起基因等結構的變化誘導突變突發疾病。三是調理的營養比自然的營養是否有利於健康是一個理論問題,但是外音因很難改變內因,遺傳基因是關鍵,其他外部因素是條件。


問問答


養生到底應不應當提倡?提問者用一個"梅先生”的案例意在宣揚人類不需要養生,用心險惡一一世界上什麼人最仇視養生?當然是西方醫術一一當下一統醫藥衛生天下的為賺錢而誕生的行商人西醫。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侵入中國而來的西方資本主義商業財團寡頭、石油大享投資西醫辦醫院和醫學院之後,首先排斥、打壓的,就是以養生、預防疾病為主,治療為輔的中華本土傳統中醫,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通過內奸一次次地掀起"廢除中醫"的活動,甚至影響到了"新文化"提倡者魯迅等革命人士對本土中醫的看法。直到解放以後至今,西醫在"百忙"(賺大錢)當中也一刻沒有忘記汙衊、打壓和篡改(顏色革命)本土中醫,其中包括一次次掀起對中醫養生學的挑剔、質疑,意在徹底否定以《黃帝內經》為首的中華醫學塊寶,其用心陰險至極!為了什麼?一一人人都忘記中醫,不講、不學、不搞養生,病人才會大量湧現、如潮似湧地投奔向科學的西醫院,隨之而來的真金白銀才可以保持源源不斷啊!當然,幫辦者(傳媒界)也可分得一懷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