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寧願孤獨在家,也不願進養老院,為什麼?

合肥寶迅


做過養老院的行政工作,對養老院相當熟悉,當你看完了之後,就知道老人,為啥不喜歡到養老院的理由:

1養老院的服務,因為它是一對多的服務,就是說一個護工要護理六個老人以上,護工忙的基本沒有休息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忙裡偷閒,休息一下,所以很多老人的需求,不能及時到位護理。

2 由於一個護工,護理多個老人,護工服務質量,不是很穩定。很多時候,兩個以上的老人,同時需要護理,護工忙得滿頭大汗,結果老人還是不滿意,因為沒有及時服務到位,護工也很累。

3對日常吃飯問題,口味要求不一樣,儘管菜譜花樣多,也無法滿足老人的要求,由於老人來自五湖四海,要求的口味不一樣,有人吃甜的,有人吃鹹的,有人吃辣的,有人要喝湯等等,五花八門的要求,難以達到,再說飯堂不是不是酒店,廚師不是五星大廚,真的是眾口難調!

4 養老院肯定要有一套紀律性,統一食宿時間,開飯的時間就要吃飯,過了時間就沒有飯吃,到時間就要睡覺熄燈,對於喜歡自由的老人來說,這樣的約束太讓人難受,就出現了老人,在吃飯的時間,還在睡覺,護工發現了,就要給他送到房間裡,結果還是不吃,沒有人做思想工作,勸你吃飯,因為都太忙了!如果經常這樣,身體素質下降的就很快,就像別人說的,進了養老院死的還要快!

5 老人進了養老院,他的活動範圍只能在養老院,自由活動的空間很小,大門有雙崗保安時刻在崗,想偷偷溜出去,根本就沒有機會。如果能有溜出去,那就是重大責任事故!

6 在養老院,沒有人陪你聊天,護工更沒時間陪你聊天,孤獨感是老人最大的天敵,普通護理的大房間五個老人,基本上能自理,但是相互間從來不聊天,各自的脾氣,那真的是不一樣,有的聽話,有的不聽話,有的還罵人。

7 能夠稍微自理的老人,他可以自己吃飯,還可以走步路,在養老院還有點日子可以過,這樣的人護工願意護理他,因為比較輕鬆一些!

8 特護老人,這些老人自己不會吃飯,也不會走路,這樣的人不適合在養老院,護工也不願意伺候這樣的老人,千萬不要想錯了,會有護工推輪椅,陪護老人出去遛彎,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另外加錢,當場兌現,其他下班的護工,加班護理推著輪椅陪護老人遛彎。

9 護工經常流失,養老院就得經常招聘新的護工,因為太辛苦啦,給老人洗澡,給老人換尿袋,給老人摖屁股,給老人餵飯,不能讓老人摔跤,真的是如履薄冰,能夠堅持下來的護工,那都是英雄!

10 不能自理,癱瘓的老人,最好自己請住家保姆,家人能夠時刻了解到護理情況,更能瞭解老人的情況,一對一的護理,更加的細心周到!

老人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便秘問題,就是在養老院也沒有辦法解決,很多老人很痛苦的,有的半個月才大便一次,有的家屬經常給老人吃香蕉,也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吃的越多,便秘的越厲害。老人痛苦,護工的工作量也很大。

吃一些荸薺,廣東人稱為馬蹄,最好榨汁給老人喝,或者車前子殼粉,都很有效果,再配上電動按摩機,每天兩次,在腹部按摩五分鐘,這樣做效果特別好!

就簡單說一點,希望對你有所啟迪!


情感俏百合


大多數的養老院裡,感覺老人是沒有尊嚴的被“照顧”著。有一次去我所在城市最大的一家養老院,剛一進去就碰見一個護工,在對著想去門口曬曬太陽的老人大呼小叫(大廳到門口不過十米),看見陌生人進來了雖然壓低的嗓門,但那嫌棄、煩躁的眼神一覽無餘。一排排老人,就像犯錯的孩子似的,安靜的坐著。那一幕,很讓人心酸!


他佈置的作業


現在的養老院,大多數是私營性質的,盈利多了點,大多數老人退休金不夠,有的也許夠了,但治病的錢就沒了。中等價格的養老院,十二平方米兩個人住,房租費就是每人一千左右。加上伙食費,水電費清潔費等,每月要支付三千左右。在家呢?伙食費每月六百多點,水電費幾乎一百,請個人鐘點工,每天做一次簡單的飯菜,晚餐自己熱一下。每月一千不到。算起來一共還不到兩千,還可以剩下一千作為治病費用。這就是真正的原因。


F雙月


因為去養老院想吃什麼東西卻不能,又不能自由,消費又很高。我聽些老人去的都悔了,至使有錢也不要去,有錢還不如給自己家裡因何一個人詞候,不能從電視裡看的那麼好,不要聽它呼由,誰聽了就上了當了。我的母親就沒有去,特別有病的老人更不能去了,誰去了就上當了。


用戶7833554171198


自我剖析,我願在家養老,把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重要的是身體調節,在家是自由的,東西南北,任由行,天氣變了,比如下雨,心情也許鬱悶,可以出去看看比雨水洗過的花草及每片亮澤的葉片,那種混合一起的芳香,襲去你心中的鬱憂,生活要朝前看。至於敬老院,我過去幫助過敬老院,那是民政局辦的,強勢欺負弱勢的人,院長管不了,吃餃子時得他說了算,不讓給那倆老人吃,那倆位老人因為餃子是我端給他們的,他們卻因為這兩碗餃子給我下跪磕頭。至今這件事難以忘懷。但時代變了,敬老院的伙食有規定,幾菜一湯,衛生,住宿條件都很好,但是規範了,我的自由。這也許與我不合群的性格有關係。


昔米西


思想認識問題,有一定的偏見性。

導致老人從內心對將來去養老院感到怯懦的因素比較多。比如:傳說、傳聞、偏見。

其一、老死不進養老院

我的一位鄰居大姐,退休後在家半年後感覺無聊,就報名當了一名養老院的義工。半個月之後她結束了養老院義工的工作,晚上和我們聊起了她做義工的所見所聞,最後告訴我們她的體會:老死也不進養老院。當時對她的話我們都半信半疑。問她,她搖一搖頭說:受不了。我們不知是服務不好,還是老人孤獨。她沒有再講,我們也沒有再問,畢竟去養老院對我們來說,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其二、想死就進養老院

應該說:大部分養老院的條件、服務、飲食、醫療等條件還是比較好的。可是為什麼有些新聞視頻、宣傳報道、消息披露的大都是一些老年人在養老院受虐待的消息呢?消息中充滿著打罵、侮辱、欺凌、虐待一些不能生活自理的老人,甚至是有些老人留言:我是餓死的。這些消息的真實性有多少?但是對人們的意識震動太大了。



其三、等死才進養老院

有些老人之所以不想進養老院,是因為他們害怕孤獨,認為去了養老院就意味著孩子們都不管自己了,從此與孩子們、與外界都隔了,有一種孤獨到老、等死的思想。



總之,社會養老是今後老人生活的大趣勢,鍵全的養老機構和設施,也更加完備和齊全,減少孩子們養老的負擔,為老人找個老有所需、醫養結合的歸宿也是明智之舉。但是要切實記住:自家的老人進了養老院,也並不意味著孩子們放手管理。要充分認識到:老人仍然需要孩子的值班和探望,這是倫理道德的充分體現和要求,也是做子女應盡的義務。



個人觀點,如有偏頗,權當杜撰。


走在路上亦是風景


很多老人在家自己生活,也不願意去養老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一:怕影響兒女的名聲。有些老年人兒女齊全,而且生活得都不錯,就是沒有一個兒女把老人接到家裡贍養的。老人要去養老院,兒女百般阻攔不讓去。老人考慮到兒女的名聲,也就含淚放棄,自己孤獨的過日子。

二:養老院大多數都是兩個人一個房間。一般老年人在家生活隨便,說不上什麼時候睡上一覺醒來,喝點水,打開電視便調自己喜歡的電臺,時而做下來聚精會神地看電視劇,時而站起來邊聽邊踱步。聽到高興處,忍不住跟著劇情大笑兩聲。在養老年住,想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可人家正打著電視看她喜歡的節目呢,也不好意思改調自己喜歡看的頻道。所以兩個人住一個房間,在很多地方都不方面,感到受拘束不自由。住單間,條件又不允許。

三:在養老院不管你是健康的人,還是有各種各樣疾病的人,衣服被單等都在一起洗。晾乾後也不消毒,有一些健康的老人就接受不了。

四:養老院多大年齡的人都有。有的拄著柺杖一步一步挪動著走;有的有病落下後遺症,說話不利索,由老伴陪著;有的歲數大了,頭髮零亂,不注重儀表等這些現象,有些老年人覺得這裡的氣氛太沉悶壓抑,不利益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有的老人在小學校附近租一個小平米的房子,經常散步在學校周圍,聽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看他們天真活潑的笑臉。

老年人不願意上養老院,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覺得老年人手腳利索的,還是在家生活好。如果覺得力不從心了,再上養老院也不遲。條件好的,請個保姆在家頤養天年。


林語夢溪


這樣說吧,現在養老院的條件本來也沒那麼好,而且老人受限制,不如在家裡特別的自由,如果你想體會老人為什麼不去養老院,你就把自己送進醫院,組長,一個星期你就明白了,當然了,如果你住單間兒,住高幹那另說,但是你不能離開醫院,你要在醫院吃,原水還要接受治療,還要每天有人看護著你,只有你能夠出來轉轉,你用這種方式要求,在醫院住上一個星期,你就能明白老人為什麼不願意去養老院?

這裡也提示語句,怕你太笨,想不明白,在醫院你每天會接觸不同的病人,看到那些病人,你心情是怎樣的?每天都可能有人在你身邊走掉,我說的是天堂,你的感受又會是怎樣的?而且你換了一個地方睡覺,其實在醫院住院的人是睡不踏實的,因為你不知道你的病友是什麼樣子的,當你走過一次,你對人生會有一個深刻的感悟。

再說一方面,如果你真要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那麼就去養老院好好的看一看,或者你試住幾天,看看那到底怎麼樣?如果你覺得真的非常好,那還可以,有的養老院還是不錯的,但是有一些養老院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好。


李歌格


《寧孤不進養老院》前段時間,我路過一個鄉級養老院時,看到裡面有一群孤寡老人生活的很幸福,耳目一新,隨及詢問那裡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都是六十歲以上無兒女、無依無靠的五保戶,其住房,衣食,醫療由國家集中供養,儘管這樣,還是有寧孤不進養老院的老人仍在村上散養著。

國家為這些老人頤養天年,有這等好事,為什麼還有寧孤不進養老院的老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對養老院的生活不習慣。

他們不習慣養老院的“大鍋飯”生活。凡不願進養老院的老人,有過曾經的美好,有過坎坷的人生經歷,因為太多的不順成了現在的這樣,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學會獨立,會一手茶飯,能打理生活,小酌時,一人飲酒獨自醉,二仙品茶話桑麻。養老院那種大鍋飯吃不來,也不習慣。

他們不習慣養老院的安逸自在的生活。不進養老院的老人,都是因為還能勞動,身體好,這是前提。這樣的人以勞動為本色,不會因為家庭的變故或不幸而成為孤寡,他們是好樣的,他們的內心是亮堂的,在他們看來,身邊站著的是村幹部,身後靠的是政府,他們家損志堅,一生與農家生活結緣,在那溝溝窪窪裡你隨便給他一塊地,他就能讓農家作物和糧食碩果累累。

他們不習慣養老院的循規蹈矩的生活。因為一輩子的勞動,他成為勤勞的人,成為閒不住的人。菜園也好,莊稼地也罷,處處都有做不完的事,這樣的人你說他能心甘情願地到養老院過那種曬曬太陽打打牌、循規蹈矩過日子的那種生活嗎?這是斷然不可的。

他們不習慣養老院的有紀律約束的生活。孤寡老人就在“孤寡”二字上,“孤寡”時間久了,獨自生活習慣了,就生僻,怕吵鬧。他們獨居一隅,獨來獨往,白日一人耕耘,夜晚一人夢眠,都是有條不紊,自由有序。這種生活久而久之地下去就習以為常了,並不希望有人打擾這份寧靜。那種“吹哨”排隊、集合開會的日子他們不習慣,何況這裡有萬里晴空,朗朗明月,放棄天然的氧吧日子不要,到集鎮湊什麼熱鬧?

看來,寧孤不進養老院的老人還有諸多的理由。


珊瑚在線


我是不願意在集體中過日子的。年輕時知青出民工,修建國道,住過50人的大鋪。年輕還能湊熱鬧,老了更喜歡有純粹屬於自已的空間才舒服。尤其,原來與自已相濡以沫的室內陳設是老人生命的一部分。

記得六十年代看雜誌報導,一國內記者在西德採訪養老院。一德國老人在自已獨立房間門口見到記者握手寒暄後,擺手讓客人時無不傷感的第一句話:‘’這是我生命的最後一站。‘’然後他講述這裡的條件非常好,但自已沒有親人,無奈住到這裡。西方人如此,何況國人。

現在一些養老院是兩人一房間,又增加了室友和睦相處的難度。……要理解面臨死亡的老人們的心理,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