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上幼兒園把天真丟了,上小學把童年丟了。你的看法呢?

竹林幽聽雨


應悟空邀請回答:這種想法只是你的看法而已!在我心目中,小孩子依然是那麼的天真與可愛,小孩子就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一點沒有變!如果你的孩子變了,那麼不怪孩子,只能怪你自己而已😄,是你給他生活的環境,是你的家庭氛圍讓他從小耳薰目染所以很小就失去了天真,如果你單純,那麼你的孩子就單純!

現在的小孩子學習負擔是比較重,但這不是變的理由!如果你不比較,少計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願意學習,有興趣地學習,那麼他會感覺很放鬆,那裡會失去童年呢?

如果你沾染許多惡習,那你的孩子肯定不會很純潔,近墨者黑,上樑不正下樑歪而己!


初夏思夏愛華夏


我不是很贊同這句話的前半句!之前有很多家長反應,幼兒園小學化,教育局也要求各幼兒園不得過早的教小學知識。現在幼兒園裡的孩子們還是挺開心快樂的,並沒有失去天真。



說實話,現在幼兒園裡的孩子比我們以前幸福太多,幼兒園裡各種玩具,教具,老師帶著做遊戲,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沒有多的玩伴,有些孩子很孤獨的,在幼兒園就會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還是天真無邪的,

對於"小學把童年丟了",確實是這樣。身邊好幾個朋友,從孩子升入一年級,正式進入小學後,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忙的見不到人影。

每天放學後,作業很多,不到九十點,作業是寫不完的,每天輔導作業都筋疲力盡,到了週末,又是各種補習,興趣班,孩子根本就沒有空的時間享受童年生活,根本就沒有童年。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剛升入小學一年級,除了國慶元旦這樣的假期我見過他外,就再也沒見過他了,每天通過微信聯繫。基本上不是在寫作業,就是背課文,或者是在上補習班,忙的不得了。真的是比種田還忙。孩子經常說,媽媽,我好想回到幼兒園!

不要說有玩的時間,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現在的社會壓力大,不光大人有壓力,孩子的壓力也大。大環境如此,也沒有辦法!



所以,我覺得,幼兒園的孩子還是天真的,小學的孩子確實丟了童年!


靜靜的樂寶


現在的幼兒園教育,“形式化”太嚴重,把幼兒園當成一種賺錢的手段而已,根本不尊重孩子的“天真”的天性。關於幼兒教育我的觀點如下:

1、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0~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並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

2、幼兒的思維多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教師或家長在引導幼兒學習時應讓幼兒慢慢由被動變為主動、積極、創造性的學習。幼兒園應該創設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保持並不斷髮展幼兒的好奇心。

3、皮亞傑曾說過,“兒童就是科學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兒童天生對這個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而事實上,幼兒也正是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獲得了對世界的瞭解和認識。在幼兒學習科學活動中,教師首先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當幼兒的回答與教師的預想結果不同時,我們要尊重並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其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活動。


小李的語文生活


你說的很對,天真和童年是人後天發展的必備的,但是現在很多人缺了。但是什麼原因導致呢?除了學校和社會因素,家長是否也沒有把孩子的天真和童年放在心上呢?而是一味的堅持早教、補課呢?費心費力費錢,家長苦不堪言,但是錯誤的理由還支持家長樂此不疲呢?所以說當下主要看家長能否淡定,能否堅持放棄世俗的孩子起跑線觀念,能否自己帶領孩子擁有天真和童年,那就看家長了。


凱歌高考諮詢


都是家長在拔苗助長的結果。



和平之洲


其實也許並沒有丟,只是少了。人之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有得總會有失,你為何要盯著失去的那一方?人生不長不短,每個階段會有它的特點,每個階段也有它令人懷念而難以再得的珍貴財富,要是一直回頭看著已經不再的美好,你也會錯過現在可以充分擁有享用的一切。童心,快樂,思想,就個人經驗而言,一直都有,一直在變,隨著口味在變。


陝西人在杭州


在這個飛速發展快節奏的時代裡,各方面競爭異常激烈,已經超出了一般概念的優勝劣汰。所以如果不丟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放開了的玩耍,不丟青春前面時代的花季雨季的美好,也許會要丟的就是一生。


搏理數理化之巔


我認為孩子沒有丟掉任何東西,是很多家長再給孩子做選擇,家長們往往站著成年人的立場,以自己的經驗、閱歷,理性但主觀的幫助孩子做選擇。大人們試著換位思考,多徵求孩子的意見,多溝通,多陪伴,不但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大朋友們也能找回自己的童心。



大盛158703918


沒有丟,早點入學利大於弊。因為花去了慒懂時間,學到了啟蒙知識,度過了有價值童年,“少年不學習,老大徒傷悲”,“人不學不知儀,玉不琢不成器”。從小為以後的成名成家打基礎,向美好的人生目標奮鬥,意義深遠。


晉嘉年代


不用擔心,孩子過早地適應環境,適應這個社會,也不是啥壞事。該來的,總要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