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


如何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

上一期節目推送之後,有很多家長在後臺給我們留言,其中有一個家長說:他家兒子噹噹,今年五歲半了,媽媽想讓孩子早點上學,這樣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而他則希望孩子可以晚一年上學,但又不想平白耽誤這些時間,問我該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做好準備以適應小學生活呢?

下面,檸檬將給爸爸媽媽們介紹幾招~

首先,家長們要注意提高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讓孩子有豐富的感知材料與經驗,鼓勵孩子多與同伴遊戲,學會與同伴分享合作,培養孩子與同伴及家庭成員的交往溝通能力,為其日後的學校生活打下基礎。

綜藝類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一直非常火爆,參加節目的明星家長和孩子也是樂在其中,原因就在於這個節目提供給爸爸與孩子的不僅是在一起相處的機會,更多的是經歷和體驗。在一次旅行中,孩子會親身感受到很多事物,很多任務需要通過同伴合作才能完成,這一過程鍛鍊了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合作分享的能力,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和父親的情感聯結。所以,建議家長們可以利用孩子未上學的這一段時間,多帶孩子去感受外面的世界。

其次,家長們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教孩子具體的知識。例如,引導孩子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知色彩與辨認形狀;讓孩子學會自己發現、區別不同事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樂趣,而不單單著眼於符號性知識的背誦。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會說話的時候,教他背古詩詞、背唐詩,孩子經常讀、經常聽,也許會倒背如流,但是對古詩詞的含義卻瞭解甚少,更多的是停留在文字符號層面。所以,家長們應該引導孩子真正去體會詩詞、文字所表達的真正含義,而不是光教孩子一些固定的知識。比如,帶孩子去鄉村體驗農民生活,孩子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艱辛。

如何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檸檬同行好友青青,青青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她在教育4歲女兒的時候從來不會把硬知識活生生的塞給她,而是讓她不斷地去試錯、去發現,這時候青青才告訴女兒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這一過程,孩子不僅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同時也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最後,家長們也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前階段是孩子良好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所以這時家長們應該把培養好習慣排在第一位。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心理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學齡期兒童需要培養的是能力品質,儘可能培養勤奮而克服自卑心理,這一時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很難發生改變。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在上小學之前就給孩子提前補功課,其實與孩子的學習成績相比,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檸檬曾經到一位著名編劇家裡做客,編劇的孩子正好上小學一年級,在和編劇閒談之餘,他的孩子一直在沙發上安安靜靜地坐著看書,時不時嘴裡嘀咕著一些話語,很安靜很乖巧,似乎我的到來沒有打擾到他的世界。這位編劇跟我說,他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買各種各樣的書,漫畫書、童話書、經典名著,孩子自然而然地已經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現在不讓他看書都難受呢。雖然兒子現在小學一年級,談起學習成績方面的話題,編輯看似雲淡風輕卻顯示出一股自信的風範,“學習方面沒有過多要求,只要不墊底就行。”

已經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又怎麼可能會落後於人家?

親愛的家長們,現在你們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轉變了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高的讚賞(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私信我,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