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眾所周知,1941年至1942年,華北敵後抗日戰場迎來了最艱苦的歲月。在日軍重兵反覆拉網式的“圍剿”“掃蕩”下,不少敵後抗日根據地變成了游擊區,甚至淪陷區。

根據地人口降至百團大戰前的一半左右,八路軍數量由40萬降到了30萬。面對困難,敵後抗日根據地因地制宜地採取了很多應對措施,頑強地挺過了黎明前的黑暗。在諸多措施中,將主力作戰團隊縮編成小團就是其中之一。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很多人誤以為,縮編是件很簡單的事,其實並非如此,其中頗有講究。

早年創建紅軍時,編制並無一定之規,處於幼年時期的紅軍,出於迷惑敵人和鼓舞軍民士氣考慮,往往是編制大、人員少,顯得有些“名不副實”。但到了土地革命中後期,1930年和1933年頒佈了兩次紅軍編制表,部隊正規化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其中,按“1933版紅軍編制”,1個下轄3個步兵團的紅軍師在齊裝滿員時的總人數達6044人。對於當時的各地紅軍來說,這個標準仍然過高。歷史上只有紅一方面軍在長征出發前,經過突擊補充兵員的紅1軍團才真正達到了滿編狀態,整個軍團也因此擁有了19880人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人員數量。而同時期的紅3軍團有17805人,平均下來,每個師離滿編狀態還差了一點。至於同期的紅5、紅8、紅9軍團的其他師,經過補充後也只有5000人左右。

三大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時,蔣氏當局給的是“每師2旅4團”的丙種師編制。八路軍誓師出征時,115師共1.55萬人,120師共1.4萬人,129師共1.3萬人,加上八路軍總部直屬隊3000餘人,全軍共4.6萬人。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在這個編制框架內,八路軍各團均達到了2500人至2800人的規模,應該說是比較充實的。需要指出的是,誓師出征時,各營均是4連制,每連人數達150至180人。但是,八路軍營屬、團屬支援火器的數量卻嚴重不足,這直接影響到了戰場上的指揮、調度和戰術安排。

八路軍深入敵後,發展壯大很快。最初編成的15個主力團都抽調出大量戰鬥骨幹去組建新的團隊,因此,等八路軍3個師都完成了戰略展開時,出征時的“四四制”編制已全部改成“三三制”。各連的人數也有明顯減少。這個減少,一方面是因為戰鬥骨幹大批調出,另一方面也是部隊宿營條件的客觀限制:八路軍多以連為基本戰術單位分散活動,編制180人的連隊在一個村莊內宿營時,各方面頗感侷促。而分駐兩個村莊的話,又對部隊聯絡、調度及應付意外情況造成了額外困難。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1940年下半年,華北八路軍對主力團隊進行了一次整編。整編後的團大都由3個營9個連組成。少數主力團每營編4個連,即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團直屬隊一般編有機炮連、特務連(警衛連)、通信偵察連。每團兵力2000至2500人不等,也就是說,團轄12至15個連。

進入1941年至1942年後,上述規模的團,在日軍反覆拉網“圍剿”的情況下顯得目標過大。為謀生存、求發展,縮小部隊規模已勢在必行。這個時候,“小團”這種編制便應運而生了。

華北八路軍的“小團”,由團部直轄5個大連,取消營級建制。每個大連編3個大排。每排除了編制3個步槍班,還有一個機炮班。這個機炮班擁有1挺輕機槍和1具擲彈筒。一般而言,這樣的大連編制人數在130人左右。5個大連加上團屬偵察通信排及團指揮機關,1個“小團”人數編制在700人左右。別看人數只是此前主力團的三分之一弱,但排級部隊同時擁有直射和曲射支援火力,這不僅是我軍歷史上頭一遭,而且還是這種“小團大連制”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在華北敵後,日軍一般在縣城裡駐紮1至2個步兵中隊。重要據點一般駐紮1個日軍小隊,輔以數量不等的偽軍。日軍對八路軍實施大規模“拉網圍剿”時,一股以大隊規模行動。而更頻繁的日常“討伐”,多以1箇中隊為規模。

當時的華北敵後戰場,早年的日軍野戰中隊已越來越多地被治安中隊所取代。這些日軍治安中隊,總人數約在180人左右。由1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訊兵)和3個小隊組成。每個小隊有3個步槍分隊和一個裝備3具擲彈筒的擲彈筒分隊組成,合計52人。每個步槍分隊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這樣算下來,

日軍一個標準治安中隊擁有9個擲彈筒,9挺輕機槍,以及70到80支步槍,另有近20支手槍。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兩相對比,1個八路軍大連擁有的輕機槍和擲彈筒數量,與1個日軍小隊相當,而人數和步槍數量卻是後者的2.5倍左右。在預有準備的情況下,1個八路軍大連能和1個日軍小隊抗衡。哪怕是打遭遇戰,或是遭到日軍小隊突襲,八路軍的大連都有能力全身而退。當然,具體的還得看我方指揮員的臨場發揮。而

八路軍“小團”若聚集起麾下的5個大連,兵力是1個日軍中隊的4倍,火力是其1.7倍左右,是有能力在野戰情況下全殲1個日軍中隊的。

以上並不僅僅是紙上談兵。事實上,在編成“小團”時,八路軍各部都是挑戰鬥素養最高、戰鬥經驗最豐富、戰鬥意志最強烈的老兵留下,武器裝備也是儘量挑好的。其他的人員和武器基本都加強給地方游擊隊了。也就是說,實施“小團大連”制後,八路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甚至解決了由於擴軍過快,導致部隊軍事素質下降及裝備水平下降較快的問題。等於是在縮小目標、減輕群眾負擔、增強自身機動靈活性的同時,極大增強了主力部隊的戰鬥力。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不少根據地的小團,編成後還以大連為單位調配武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因武器來源不一,口徑各異而帶來的彈藥補給、調配困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隊戰鬥力。

這樣的小團,很適宜在極端困難條件下的敵後游擊戰。這種敵變我變的靈活思維方式,以及實事求是的務實做法,幫助八路軍最終撐過了那段艱難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