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下令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1萬人只有2千活下來

一說起張國燾,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大叛徒以及他主持的大肅反,殺害了眾多紅軍將士。這些事是張國燾的嚴重錯誤。張國燾另外還做過一件鮮為人知的事,這事可不是錯誤那麼簡單了,而是罪大惡極。

一、四大戰役勝利之後

1932年6月,在徐向前、陳昌浩的指揮下,紅四方面軍將士浴血奮戰八個月,連續取得四次大規模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國民黨軍四十個團6萬餘人。

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還沒開始就已經被粉碎。紅四方面軍也發展到野戰軍兩個軍六個師、地方部隊四個獨立師共4.5萬人,另有可供補充的赤衛軍20萬人。

全國各地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令蔣介石集團驚恐不已,1932年夏蔣介石制定了第四次圍剿的新計劃,打算動用包括嫡系部隊在內的大量軍隊,分三步走將湘鄂西、鄂豫皖和閩西贛南三個根據地全部解決掉。在上海的臨時中央也獲悉了蔣介石的陰謀,在王明左傾路線的指導下,臨時中央向各地紅軍發出軍事訓令,要求他們積極出兵向外發展。

張國燾下令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1萬人只有2千活下來

張國燾原本就是六屆四中全會後,臨時中央派往鄂豫皖蘇區的中央分局代表,對於臨時中央的這一指示自然堅決執行。在他的要求下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西出平漢鐵路信陽—廣水段,打了幾仗下來,僅殲敵一個團,戰果不大。徐向前、陳昌浩考慮到紅軍已經連續作戰多時,部隊已經相當疲勞,便命部隊回師根據地整補。

二、夏店會議之爭

這時張國燾和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從後方趕來,在夏店召開了鄂豫皖分局會議,討論下步行動。非常樂觀的沈澤民認為,國軍在四大戰役中被紅軍打得潰不成軍,被迫退往洛陽,戰鬥力相對紅軍而言已經處於偏師地位,完全不用擔心。沈澤民要求紅四方面軍應該“勝利了要再勝利”、“ 不能停止進攻”,接下來的目的是發動第五次戰役攻佔麻城,威脅武漢。

徐向前則反駁說,前三次圍剿紅軍的大部分都是蔣介石收編的雜牌軍,比如在雙橋鎮殲滅的第34師,系西北軍國民二軍一部改編。在蘇家埠殲滅的第46師,系北洋降軍第三十七軍一部改編,在陡拔河殲滅的第7師,系滇軍第三軍一部改編。在光山重創的第二十路軍,系河南民軍改編。至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部隊,基本上還沒和紅軍交過手。

雙方各執一詞,最後等著張國燾這個中央代表來拍板做決定。張國燾慢悠悠的說:“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是大部分還沒拿出來,但是他的基本嫡系部隊也就七個師,不會都拿來進攻我們。此外其他部隊都是雜牌軍,不堪一擊。我們四方面軍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力量,已經來多少敵人都不怕了。”這等於是肯定了沈澤民的提議,徐向前據理力爭,但在張國燾面前,徐向前說話根本沒用。

在張國燾的拍板下,紅四方面軍主力第10、11、12、73師及獨立1師冒著酷暑南下,準備圍攻麻城。為什麼第五次戰役會選擇麻城為目標呢?看看鄂豫皖蘇區的地圖就明白了,鄂豫皖蘇區分為鄂東北、豫東南和皖西北三塊根據地,彼此相連構成一個“門”字型。

張國燾下令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1萬人只有2千活下來

鄂東北和皖西北是兩個比較穩固的老蘇區,之間卻被國民黨軍佔據的麻城縣所隔斷。這個麻城也正位於那個“門”字型的中間,被鄂豫皖蘇區三面包圍。因此單從形勢圖上來看,奪取麻城似乎是個必然的選擇。

三、麻城、霍邱戰役

駐守麻城的是國民黨軍第二十二路軍30師,他們可以得到駐黃陂的第二十二路軍31師和駐羅田的第54師的支援,彼此之間互為犄角。第二十二路軍原本是愛國將領吉鴻昌的部隊,吉鴻昌曾因蔣介石陰謀消滅他的部隊和反對蔣介石的賣國政策,便要求和紅四方面軍建立盟友的關係。

但在極左思想指導下的張國燾對此根本不答應,除非對方像第二十六路軍寧都起義那樣完全加入紅軍。結果吉鴻昌的計劃不但沒有實現,反在蔣介石的逼迫下被迫下野,新接任的第三十一軍軍長張印相可就沒這方面的想法。

張國燾下令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1萬人只有2千活下來

紅四方面軍在麻城的作戰指導思想仍然沿用前四次戰役圍點打援的策略,首先清理掉麻城外圍據點,殲滅第31師93旅,俘虜旅長章祖卿以下2千餘人,並將第31師92旅團團圍困在麻城縣城內。張印相調集第30、31師前來救援,結果被紅軍重創,被繳槍支5千餘支。到8月初,紅軍已迫近至麻城城牆之下,破城似乎指日可待。

事實上,在麻城戰役進行的同時,國民黨軍右路軍徐庭瑤縱隊就開始了對霍邱縣城的進攻。霍邱是1932年5月紅四方面軍新攻佔的縣城,守備部隊只有紅二十五軍軍長曠繼勳指揮的一個教導團,加上其他地方武裝,總數不過3千。在3萬敵人的進攻下,霍邱守軍堅守到7月中旬終於彈盡糧絕傷亡殆盡,僅軍長曠繼勳等少數人隻身突圍。

霍邱的失守是個危險的信號,暗示著國民黨軍新的大規模進攻即將開始,但張國燾此時仍將注意力集中在麻城上,對此不以為然。畢竟霍邱處於鄂豫皖蘇區核心區的外圍邊緣地區。張國燾只是派彭楊軍校校長蔡申熙改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命他帶領由地方武裝升級而成的紅二十五軍75師前去阻擊和遲滯敵人。

四、紅四方面軍失去戰機

1932年8月9日,就在麻城戰役進入最後之際,國民黨軍三路大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鄂豫皖蘇區發起進攻。他們分別是陳調元指揮的東路軍,轄第55、57師,劉峙指揮的北路軍,轄第2、75、76師,以及衛立煌指揮的西路軍,轄第3、10、12、83和89師。

由於沒有受到地方武裝的積極阻擊和干擾,國民黨軍三路大軍乾脆放棄了穩抓穩打緩慢推進的方式,直撲蘇區核心地區。我們知道,在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反圍剿中,國民黨軍幾路大軍也是採取分進合擊的進攻策略,但其西路軍和東路軍都受到了地方武裝的積極阻擊,以至於前進緩慢。

張國燾下令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1萬人只有2千活下來

那為何在鄂豫皖蘇區沒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在於張國燾不信任地方武裝,儘管紅四方面軍在後方的軍械庫還存有2萬多支繳獲的槍支,但張國燾寧可讓這些槍支閒置,也不願大力發展地方武裝。

張國燾不僅不信任地方武裝,在幾次運動中還大開殺戒,把地方武裝中的許多著名紅軍指戰員殺害。這一方面削弱了地方武裝的戰鬥力,一方面也打擊了地方武裝的活動積極性,使得國民黨軍大軍雲集鄂豫皖蘇區周邊時張國燾等人仍渾然不知。

即使是在國民黨軍開始進攻時,張國燾卻依然麻痺大意,堅持兵圍麻城,直到衛立煌縱隊逼近鄂東北蘇區首府七里坪時,他才慌忙下令紅四方面軍主力馳援蘇區,正面迎擊國民黨軍。這不僅使紅軍失去了有利戰機,也等於是讓紅軍拋棄了以往圍點打援、以逸待勞的作戰方式,而改以自身火力薄弱的缺點去對付火力強大的蔣介石嫡系部隊。這也正是紅四方面軍在之後的馮壽二、七里坪和河口三次大戰中都未能擊潰敵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國燾下令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1萬人只有2千活下來

因為張國燾的得意忘形、麻痺大意和錯誤戰略指導,使得紅四方面軍遭遇了四方面軍史上最大失利,被迫放棄了經營了五年之久的老根據地西撤。在西撤的過程中,張國燾既不明確目的地,又不向廣大將士宣講說明,而是邊走邊打,一直走了3000裡進入陝南,卻又在12月初被迫向南退到城固,遭受重大損失。更惡劣的是,張國燾為了減輕部隊負擔,拋棄了上萬名傷病員。看看中央是怎麼嚴厲批評的:“你們對於傷病兵的處理,真是不可容許的罪惡。第一次想把傷病兵捆起來,將他們拋棄;第二次又將他們關在一個祠堂裡,又企圖拋棄他們;第三次又將傷病兵的糧食奪來另行分配。你們這樣行動的結果,使一萬多傷病員回到蘇區的僅有兩千多人。”

好好看看,張國燾乾的都是什麼事,捆綁傷員把他們扔下,關起來不讓他們跟著走來把他們扔下,甚至搶走傷員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這是人性之惡在張國燾身上淋漓盡致的表現,毫無人性,罪該萬死。

本文作者:迪爾,“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