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後,地球出現過其他的大型動物統治地球嗎?

AnberD


  自從恐龍滅絕以來,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其他大型動物統治著地球嗎?

  儘管它已經滅絕,但它統治了地球2億年。 6500萬年前,它完全滅絕了。 它可能被小行星或火山摧毀。 爆發也是由於恐龍的死亡,人類得以出現,但人類生存的實現距離6500萬年還很遠。 那麼,在恐龍滅絕之後的時間裡,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地球霸主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樣的生物可以成為地球的霸主。 恐龍由於足夠大而成為地球的霸主。 其他動物無法撼動恐龍的地位。 這不是力量,而是智慧。 我們使用智慧創造的武器的理論遠不止於恐龍。 人類不僅是地球上的霸主,而且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文明。 地球的統治地位只能取決於它的大小。



  自從恐龍滅絕以來,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其他大型動物統治著地球嗎?

  恐龍死後,是否有任何動物可以匹配它們的大小? 答案是肯定的,古老的鑽石牙和天山副犀牛是最好的。 其中,天山副犀牛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曾經在大約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生存。 它的長度為9米,平均重量約為16噸。 它每天消耗500公斤食物,但它是素食動物。 其死亡原因是自然災害造成的。



  自從恐龍滅絕以來,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其他大型動物統治著地球嗎?

  除了上述兩隻動物外,恐龍死亡後還出現了許多大型動物。 某些力量不屬於恐龍,但它們畢竟死亡了。 歸根結底,大型動物出現的可能性歸因於氧氣含量的持續下降。 它越來越低,巨大的食物消耗超出了食物鏈的承受能力,因此它們無法繁殖併成為地球的霸主。 人類是最適合地球環境的生物。 人類的成功是偶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西域小夥講科學


恐龍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非常巨大,當它們消失後地球有出現了那些巨型動物呢?

小盜龍就簡單介紹幾種生活在新生代的巨型動物,讓各位開開眼!


先看看陸地上的巨獸吧

天山副巨犀(Paraceratherium)

副巨犀是公認的已知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估計其身高6米,肩高4.5米,體長9米,體重在16至20噸之間。

納瑪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

納瑪古菱齒象又稱納瑪象,是一種大家不太熟悉,但是體型可能超過天山副巨犀的超級巨獸。根據化石推斷,納瑪古菱齒象的肩高可達5.2米,體長近10米,體重更是超過了20噸。如果研究屬實,那麼納瑪古菱齒象才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體型上比霸王龍還要大!


看完了陸地上的,再來看看海洋中的:

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

巨齒鯊是非常著名的超級海怪啦,它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鯊魚,而且還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魚類。一般認為巨齒鯊的體長近20米,體重達到了70噸,僅僅是一張大嘴就有2米長,2米寬!不過最近的一些研究稱巨齒鯊比我們預計的要小,不過並沒有得到確認。


利維坦鯨(Livyatan)

利維坦鯨是一種大型的齒鯨類,體型與今天的抹香鯨差不多,體長在13至18米之間,體重約60噸。利維坦鯨的外形與抹香鯨相似,但是不同的是嘴中長有兩排巨大的牙齒,最大的牙齒長度可達36釐米。利維坦鯨是兇猛的食肉動物,甚至不屬於巨齒鯊。

無論是天山副巨犀、納瑪古菱齒象,還是巨齒鯊和利維坦鯨,都已經滅絕了,不過今天的地球上依然有巨型動物存在,它就是須鯨類,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藍鯨。


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也是人類所知道的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成年藍鯨的體長能夠達到甚至超過30米,體重超過150噸,這個體型依然達到了動物的極限啦!

所以,我們其實很幸運,因為我們與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


古生物探索


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了,不過這傢伙生活在海洋中,而在陸地上的最大者,可不是如今的大象,而是一種犀牛,但比如今的大象大得多,且主要生活地區是在我國,這種動物就是天山副巨犀了。


天山副巨犀是一種巨型犀牛,又叫天山準噶爾巨犀,屬哺乳綱奇蹄目犀牛科。這種巨獸是幾乎不亞於恐龍的龐然大物,其體型壯碩,四肢粗壯,頭部稍小,前面無角,肩高約4米多,頭部抬高約5米半,身長則可達9米,平均體重約16噸重,最大者體重在20噸以上,是現代大象體重的3~4倍,可謂是比大象大多了,雖然體型還趕不上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但肯定是恐龍滅絕之後土地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了。




從天山副巨犀(天山準噶爾巨犀)的名字就可以發現,這種動物是和我國的天山以及準噶爾盆地有關係的,距今約3000萬年前,這種巨獸就主要活動在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區。在漸新世早期,這一帶的氣候肯定比現在要好的多,溼潤的氣候帶來大量的降水,使得這一帶水草豐美,天山副巨犀作為一種草食性動物,一天至少要吃500公斤食物。


如今世界上生活的犀牛共有五種,分別是非洲的白犀和黑犀,亞洲的印度犀、爪哇犀和蘇門犀。但是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遠古的第三紀時代,犀牛這種動物非常繁盛,可謂種類繁多,僅我國就發現數十種犀牛的化石,在新疆生活過的古犀牛有天山副巨犀、大唇犀和矮腳犀等,其中也是以天山副巨犀最大,至於這些動物為什麼滅絕?一般認為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以及這一帶的氣候變化有關。


人類的方向


玩過一個遊戲,ARK Survival Evolved,中文名是方舟進化生存,裡面有很多史前生物。有一次去上海自然博物館,突然發現裡面很多化石,我都能說出名字,再次覺得從遊戲中,我們真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今天,我就從方舟出發,把恐龍之後地球上出現過的大型動物挑選一二介紹下。我儘可能使用遊戲中的截圖,也算是對這款優秀作品的致敬。

方舟中大部分出現過的生物,都是恐龍,畢竟他們是往日地球上霸主的代表,暴龍、棘背龍、食肉牛龍、異特龍,雷龍、三角龍、副櫛龍...但恐龍不在我們今天問題的討論之內。下面,我們開始正題。

砂獷獸 Chalicotherium

這是一種體型巨大,靠兩條後腿和指關節行走的動物,屬於爪獸科。我對它印象很深刻,所以將他放在第一。與它的邂逅,我正行走在孤島的南部,在一條小溪邊遇到他,在啃樹葉的它,突然對我發起攻擊,兩支可怕的前爪是我那原始小人最後看到的物件。

砂獷獸由於食量巨大,無時不刻在啃食樹葉,行動緩慢,難以逃避自然災害,在中新紀之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巨犀 Paraceratherium

巨犀是一種溫和的哺乳動物,我第一次看到他,是乘騎著翼龍飛過島中央的熱帶雨林,一隻只體型高大的巨犀行走在樹林間。

巨犀是已知地球上存在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體型遠遠超過大象,主要以樹葉為生。同樣已經在中新紀後逐漸滅絕。

泰坦巨蟒 Titanoboa

泰坦巨蟒一般出現在水邊的沼澤中,每當趕路時,聽到一陣陣嘶嘶聲,就覺得頭皮發麻。

泰坦巨蟒生活的年代氣候溼潤溫暖,平均氣溫可以到30攝氏度以上。在這樣的條件下,泰坦巨蟒體長可以到12米以上,體重超過1噸,主要生活在沼澤和熱帶雨林中。這種生物已經在5800萬年前滅絕,否則對於人來說,他們是一種和食肉恐龍一樣可怕的存在。

帝鱷 Sarco

帝鱷經常在河邊或者小溪邊遇到,總會冷不丁地跳出來,一陣撕咬後,基本上人就會重度骨折,成為它的腹中餐。

帝鱷,身長8-13米,體重最大可達11噸,它雖然不是恐龍,但已經和食肉恐龍一樣,稱霸白堊紀的水陸兩棲地帶,是電影恐怖殺人鱷的真實再現。


劍齒虎 Sabertooth

劍齒虎是很出名的一種史前巨型哺乳動物,他最有名的就是鋒利如巨劍的牙齒。在遊戲中,它迅猛的速度讓我遠遠看到它,就想繞著走。

劍齒虎在史前一萬年還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祖先曾經使用原始的石箭和木棒,與它恐怖的巨齒對峙過。

恐熊 Dire Bear

恐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它巨大的體型,比現代普通的熊大了整整好幾圈。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就有一頭恐熊的模型。只要看過它,就不會希望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他。

<strong>


猛獁象 Mammoth

猛獁象是一種眾所周知的史前生物,他最有名的就是長滿全身的長毛,這是為了應對冰河時代的惡劣氣候。但隨著冰河消融,氣溫上升,猛獁象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人們曾經在西伯利亞的冰原中出土過猛獁象完整的冰凍屍體,這使得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真實猛獁象的形象。

<strong>

方舟中還有很多很多史前生物,比如原始馬陸、巨齒鯊、阿根廷巨鷹等等,這裡不再一一展示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嘗試下這一款遊戲,方舟進化生化。


球球大百科


恐龍滅絕之後,地球出現了許多巨型生物,有些不在恐龍之下。


阿根廷鳥是已知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翼展為7米,質量約為72公斤,它能背起原始馬。相比之下,現在翼展最大的鳥類是3.65米的流浪信天翁。



龍王鯨是一種生活在4000萬到3400萬年前的古代鯨魚。它的化石在美國、埃及、約旦和巴基斯坦被發現。這種巨獸會恐嚇全世界的海洋生物。它有兩隻未完全退化的腳,用途不明。龍王鯨長12-20米,是晚始新世最大的海洋動物。



“普魯斯鱷”(源自發現地普魯斯河)。每個時代都有巨型鱷魚。白堊紀時,有帝鱷和恐鱷科。恐龍之後,可以說更大、更專業的鱷魚出現了。普魯斯鱷是有史以來最大鱷魚的競爭者。這種13米長的巨型鱷魚生活在南美洲,與巨型鳥類阿根廷鳥是同時代出現的,在800萬年前,它就威脅著這片大陸的生物。



副角犀屬是一個已滅絕的無角犀牛屬。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高近5米,重約20噸。它生活在3400萬到2300萬年前。它的遺骸在中國和前南斯拉夫之間的歐亞大陸被發現。



完齒豬(地獄豬)是偶蹄目的一個滅絕的屬,生活在2900萬至1900萬年前的北美。光是完齒豬的頭骨就有將近一米長。它有1.8米高,曾經漫遊北美大陸,幾乎吃它能找到的任何東西,這可能就是它被稱為“終結者豬”的原因。



巨蜥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非常大的蜥蜴,7米長的巨蜥曾經生活在澳大利亞,直到大約3萬年前才滅絕。澳大利亞最早的人類定居者可能在野外遇到過巨蜥。



泰坦巨蟒是一種滅絕的蛇屬,生活在大約6000萬到5800萬年前。科學家估計它的總長度約為12.8米,重約1135千克。它比霸王龍還要長,胃口也很好。泰坦巨蟒生活在哥倫比亞的沼澤和沼澤地。



雖然恐鳥(又名恐怖鳥)有翅膀,但不足以讓它們飛起來,但它們在兇猛和速度上就像名字一樣。恐鳥是所有鳥類中最大的,它漫遊在南美洲,用暴力統治這片大陸,很像它們的恐龍祖先。僅它的頭骨就長到了一米左右,它的喙鋒利而帶鉤,能夠猛擊殺死獵物。



鯊魚已經在這個地球上存在了4億多年,並在每一次大規模滅絕中倖存下來。巨齒鯊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食肉動物之一,身長,18米的巨齒鯊也是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巨齒鯊是大型鯨魚的捕食者。



生活在大約1200萬-1300萬年前的利維坦鯨是一種滅絕的鯨魚物種。利維坦鯨吃巨齒鯊。它的牙齒超過30釐米長。利維坦鯨是以聖經中的一個巨型怪物命名的,上帝為了阻止它繁殖不得不摧毀它。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千尋君來回答。

你指的大型動物是有多大?別忘了地球史上已知最大的動物——藍鯨還“健在”呢!

很多人都把恐龍當做“巨大”的代名詞,卻總是忽略了藍鯨,藍鯨的體型比所有被證實的恐龍都要大,唯一有可能超越藍鯨的傢伙就是未被證實的易碎雙腔龍。還有“終極大衛星”——新西蘭大魚龍。

問題中所提到的恐龍滅絕之後出現過其它大型動物嗎?恐龍駕崩之後,登基的就是哺乳動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當中大塊頭也不少,隨便列舉幾個。

巨犀,史上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最高9米,長12米,重20噸,已經超過了多數蜥腳類恐龍。

恐象,已滅絕的巨大原始長鼻目,體重最大可超過15.6噸,是現代非洲草原象的2-3倍。而史前時代體重能上10噸的長鼻目非常多。

板齒犀,體長可超過8米,體重超過8噸。

雷獸,一種形似犀牛的巨獸,最大的雷獸體重在10噸以上。奇蹄目果然盛產巨獸。

由此可見,在恐龍滅絕之後也是有一些大塊頭的,但陸地上始終沒能再出現巨型蜥腳類恐龍那麼大的生物。這跟環境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大氣含量濃度下降導致很多物種體型下降,而且頻繁的冰期使大型物種難以生存,經過數千萬年的淘汰之後,現存的陸地生物體型都比千萬年前的祖先要小很多。但有一種動物卻實現了逆襲,那就是我開頭所講的鯨類。

鯨類的祖先巴基獸只有一條狗那麼大,在近海地區生活,最後選擇“下海”。因為海洋的變化遠遠小於陸地,因此鯨類得以在海洋中自由演化幾千萬年後最終稱為地球史上最大的動物。


百科千尋君


恐龍之後再也沒有超過恐龍體型的大型動物統治過地球了,但哺乳動物綱當中的不少目科屬也有很大型可以類比恐龍的動物,共同統治著地球。畢竟恐龍目下屬的各科屬中也只有部分品種才具有巨大的體型。

動物的體型與地球氣候以及大氣含氧量有密切關係,恐龍的時代恰恰是地球自出現陸生大型動物以來氣候相當溫和和含氧量相對較高的時期(氧含量達30%,現今只有21%),而後來的哺乳動物,尤其是新生代則經歷了好幾個冰期,包括我們人類都是末次冰期進化的結果,這些冰期對地球的大氣含氧量影響很大。


菱齒象和長頸副巨犀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二,其體型和體重是完全可以類比恐龍的。

下面讓我細細道來……(本來已經寫了二倍於這個篇幅,但悟空的編輯器出問題導致沒有保存下來,欲哭無淚啊,這裡是挽救回來的版本,大家姑且看看吧,歡迎評論探討,還有關注、點贊、轉發。)


單孔目動物

  • 最著名的單孔目動物(產蛋哺乳動物)曾是被稱為哈克提針鼴的已滅絕的長喙針鼴種,從西澳大利亞發現的幾塊骨頭化石中得知,其體型約一隻綿羊的大小,重量可能達到30公斤。


有袋類

  • 已知最大的已滅絕的有袋動物是雙門齒獸,長約3米,身高2米,重達2786千克。

  • 兩種最有名的食肉有袋動物是袋獅和袋劍齒虎(比塔斯馬尼亞虎大),長約1.8米,體重100-160千克。

  • 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袋鼠是巨型短面袋鼠,它可以長到3米,體重230公斤。

  • 最大的古代跳袋貘幾乎與馬一樣大,長約2.5米,重約200公斤,並有四條強大的腿。

    [悟空問答·小宇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偶蹄類

  • 已滅絕的巨河馬是化石偶蹄類動物中最大的一種。長4.3米,高2.1米。鉅野牛的肩高達到2.5米,並且有超過2米的角。最大的滅絕牛科動物是原牛,公牛的肩部平均高度為155-180釐米,雌牛的平均高度為135-155釐米,而匈牙利的野牛種群則有公牛達到155-160釐米。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駱駝是敘利亞駱駝。肩高3米,高4.0米。來自北美的大駝,可能達到2485.6千克,肩高超過3.4米。


    上圖:巨河馬跟懼龍的身體比例。

  • 兇齒豨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全齒獸,長3.7米,肩部2.1米。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巨庫班豬,體重高達550公斤,肩高超過1.3米。

  • 已滅絕的愛爾蘭麋鹿(Megaloceros giganteus)和罕角駝鹿(Cervalces scotti)的大小與阿拉斯加駝鹿相似。然而,愛爾蘭麋鹿擁有最大跨度4.3米的鹿角,大約是駝鹿鹿角最大跨度的兩倍。寬胸駝鹿(Cervalces latifrons)的重量是愛爾蘭麋鹿的兩倍,但它的鹿角較小。


奇蹄類動物

  • 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奇蹄類和第二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是長頸副巨犀。據估計,最大的個體肩高4.8米,鼻子到臀部長7.4米,體重17噸。

  • 史前最大的馬是北美的巨馬,估計體重超1250千克,肩高2米。

  • 巨貘體重500公斤,身長2.1-3.5米,肩高0.9米。

食肉動物(食肉目)

  • 已知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以及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陸地哺乳動物捕食者是南美短臉熊。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南美短臉熊肱骨表明,其大型雄性體重可達1588-1749千克,後肢至少高3.4米。

  • 已知最重的貓科動物是昂棟虎(Panthera tigris soloensis),最大的標本重達470公斤。上圖:巴釐虎、孟加拉虎、昂棟虎和亞氏虎


  • 已知最大的狼種是恐狼(Canis dirus)長1.5米,重50至110公斤。有史以來最大的狗是上犬,肩高0.94米。最大的熊狗是一種體重約773千克的犬熊。
  • 迄今為止最著名的鼬類很可能是巨型水獺。它的長度超過3米,體重約為200千克,遠遠大於其他任何已知的生存或滅絕的水獺。


長鼻目

歷史上最大的陸生動物是長鼻目的菱齒象,體重約22噸,肩高約5.2米。歐亞大陸草原猛獁象的最大個體估計在肩部達到4.5米,體重達到14.3噸。

上圖:菱齒象與現代非洲像的比例。

齧齒目

  • 莫尼西鼠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齧齒動物,長約3米,身高1.5米,重約1噸。

    上圖:莫尼西鼠如果要做寵物的話,恐怕你家車庫也不夠呢。(悟空問答·小宇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小宇堂


恐龍能夠出現是因為恐龍形成了以恐龍為主的食物鏈,如果恐龍生活在現在的世界上,因為人類社會的強大和不能形成密閉的食物鏈肯定會滅絕,密閉的食物鏈就是有吃肉的、有吃草的、還有吃恐龍的恐龍的完整的食物鏈。

就連現在最大的藍鯨也在滅絕的邊緣,一方面被人類大量捕捉,一方面它的食物被人類過度捕撈,另一方面它的無線聯絡系統被人類的電波干擾,使它們互相經常失聯,找對象難和集體狩獵難,所以食物經常斷頓,好在它能忍飢挨餓,要不早就滅絕了!



但它只能算海洋的霸主,能統治地球的大型動物繼恐龍以後就再沒有了!要說數量上統計地球的有很多,比如細菌、蚊子、螞蟻、蒼蠅、蟑螂等。


恐龍的滅絕給我們很多啟示,它好比工業,不但要投資大,而且需要社會在人員培訓、交通、住房、福利、醫保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引導,任由它自生自滅恐怕再扶持起來就難了!


黃蜂二師兄


恐龍不是一個物種,而是數千個物種的歸類,恐龍中雖然有像阿根廷龍這樣的龐然大物,當然也有像鳥類祖先那樣的小恐龍。自標誌著恐龍時代結束的大滅絕以後,哺乳動物沒有迅速佔領生態位,一些大型食肉爬行動物取代了恐龍。

普魯斯鱷(Purussaurus)是一種巨大的凱門鱷,生活在2040萬到53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曾被估計有13米長,8.4噸重,長度跟泰坦巨蟒差不多,但是體重遠遠大於泰坦巨蟒,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爬行動物的有力競爭者。普魯斯鱷是一種能夠攻擊大型獵物的頂級掠食者,同時作為凱門鱷,普魯斯鱷有非常結實的頭骨,裡面長著巨大的圓錐形牙齒,適合用來抓住強大的獵物。

小行星的撞擊並沒有影響到海洋,海洋中相繼出現了一些巨型食肉動物。龍王鯨(Basilosaurus)也稱“蜥蜴之王”,是一種大型掠食性的史前始祖鯨屬動物,生活在約4130萬到339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統治著淺海領域。龍王鯨的體型是史前鯨魚中罕見的,它身體光滑,像鰻魚一樣,從頭部到尾鰭末端長達20米,重量5到10噸左右,依舊比藍鯨小,龍王鯨還算不上是鯨中之王,後期的鯨目動物可怕得多。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利維坦鯨(Livyatan),生活在中新世時期,重達50噸,是同時期史前巨齒鯊的有力對手,與抹香鯨親緣較近,長17.5米,可以捕食10米長的鯊魚、海豚、海豹和其他鯨魚,顯然比現代的抹香鯨更厲害,現代的抹香鯨主要吃巨型烏賊。

當然,恐龍滅絕的最終受益者是哺乳動物,經過長期進化,哺乳動物最終佔據了恐龍的生態位。儘管史前最大的哺乳動物從未達到過大型恐龍的大小,但總的來說,它們比現存的任何大象犀牛或老虎都要威武得多。在所有的史前巨型哺乳動物中,巨犀(Indricotherium)是唯一一個有數千萬年前的巨型蜥腳類恐龍那麼大的動物,生活在3000萬到1660萬年前。重達20噸,是現代犀牛(1噸重)的祖先。

巨犀是食草動物,最大的陸地食肉哺乳動物被認為是安氏獸,生活在大約4800萬到41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時期。其化石於1923年在蒙古首次被發現,頭骨就長達一米,目前對其知之甚少。


科學閏土


直接回答:不好意思,沒有。

理由一:環境不允許。恐龍為何滅絕?無論是地球招受行星撞擊或火山集體爆發還是別的什麼未知原因,在後恐龍時代,地球的環境肯定出現了大的改變,氣候、溫度、氧氣密度、大氣壓強、地心引力,生物鏈鏈等等,都已經不適應恐龍的生存,以前的食物沒了,吸一口氣氧氣都不足,體重又變大了,大型生物在地球上根本沒有可以生存和進化的空間,滅絕是遲早的。



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藍鯨,因為體型過於龐大隻能在海里帶著。



地球目前的生態最適合的就是我們當前這種緯度大小的生物群體生存,所以物競天擇這個是有道理的。

理由二:智商不夠高。大型生物往往智商不高(恐龍應該是最高的了),沒法靈活適應環境。恐龍身為地球曾經的主宰,由於身體過於強大,不需要進化出類似於現今人類的智慧,便可以很好地生存,這也導致了恐龍在地球上進化的時間比人類還長,但卻沒有擁有人類的智慧,只要環境一改變,智商不夠用,只能呆呆地等待死亡,如果智商夠高,有可能會憑藉先進的技術逃離滅絕的窘境。



所以,過於強大不一定是好事。人類之所以進化到目前的智慧,力量“弱小”也是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