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業務嘗“甜頭”永安期貨去年賺了10億元

多家期貨公司加碼增資子公司佈局風險管理業務

本報記者 王寧

鼠年開年後,永安期貨發佈期貨行業的首份去年業績快報,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其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在2019年實現營收231.3億元,同比增長45.33%;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03億元,同比增長12.81%。公司稱,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系風險管理子公司現貨貿易規模擴大、銷售收入增加所致。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永安期貨從風險管理業務中嚐到甜頭外,還有很多期貨公司紛紛發力風險管理業務,長江期貨、創元期貨、天風期貨均於日前發佈了對子公司增資的公告。

風險管理業務成業績新增量

長期以經紀業務為主的期貨公司,近年來欲通過期貨資管和風險管理業務開闢新的盈利增長點。在部分頭部期貨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此前僅靠單一業務營生的尷尬局面似乎已有所鬆動。

永安期貨在2019年實現10億元的淨利潤,這一靚麗的成績在國內期貨行業實屬少有。雖然還有多家券商系期貨公司尚未發佈2019年的經營數據,但按照往年的數據情況,要想超越永安期貨的淨利潤恐怕很不容易。

永安期貨表示,去年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系風險管理子公司現貨貿易規模擴大、銷售收入增加所致。報告期末,公司的總資產為376.42億元,同比增長26.0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68.378億元,同比增長14.54%;所有者權益增長主要系利潤增長所致。

永安期貨同時表示,2019年是期貨市場的品種大年、上市大年和開放大年,期貨經紀、財富管理、資產管理、風險管理及境外業務五大業務板塊共融發展,主要業績指標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期貨業掀起子公司增資潮

以永安期貨為首的部分期貨公司已經嚐到了風險管理業務的“甜頭”,在此示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開始發力風險管理業務。

日前,長江期貨、創元期貨和天風期貨分別發佈關於購買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東股權並對其增資的公告。其中,創元期貨將子公司註冊資本金提升至3.5億元。

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期貨風險管理業務開閘以來,以期權為主要代表的場外業務發展迅速,尤其是在2019年,無論是資產規模的擴容還是參與機構的豐富,都有了長足提高。今年以來,多家期貨公司各自提升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反映了期貨公司開始向風險管理業務發力,預計風險管理業務將步入量的擴張階段。

華泰期貨總經理徐煒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大宗商品場外業務延續過去幾年高速發展的趨勢。隨著場外衍生品在套保套利交易中的進一步普及,整個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綜合交易量持續顯著提升。同時,各風險管理子公司在創新業務上的持續投入繼續產生積極成效,複雜期權以及現貨價格期權的陸續推出,為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有效滿足了實體企業在現貨價格套保、基差對沖、跨品種頭寸對沖等方面的交易需求。可以預期,未來風險管理業務將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