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不必追 I 教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在親密的糾纏中戰鬥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漸遠行,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

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母子一場的結局,是很多的父母和孩子之間,都會碰到的。看著很殘酷,聽上去也特別寡情。其實,如果真的可以“不必追”,那也算是不錯的一場結局了。可是受儒、釋、道思想影響很深的中國父母,哪裡能這麼灑脫地朝孩子揮揮手說:“不必追!”

龍應臺:不必追 I 教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在親密的糾纏中戰鬥

於是,一場世上有著最親密關係的親人,開始糾纏和戰鬥。

什麼叫親密的糾纏關係呢?

親密關係是浸透在父母還孩子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將他們割裂。而這種關係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彼此緊密聯繫,又互相想要逃離,而且還互相糾纏不清,同時還無法改變。

為什麼這麼“虐”?

因為這種關係,它不像一件東西,可以扔掉;也不像一件事情,可以過去。這三個人,像三隻刺蝟,彼此溫暖,有時候又會被對方“刺一下”,疼痛的時間。有時還會很深長,甚至一輩子。

父母作為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任老師,總是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但是父母自己往往又手足無措;付出一切為孩子好,得到的往往是孩子的不屑一顧;希望孩子理解我們的苦心,孩子卻想要父母給他一點空間......父母和孩子真的是最麻煩的糾纏了。

朋友有一個女兒,非常出色,從小成績就很好。讀小學時,父母就嚴格要求,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過。興趣班、輔導班、鋼琴培訓一個都不落。孩子也爭氣。一直考進了重點高中,成績還是名列前茅。

高考時,媽媽希望女兒考本省的一個大學,離家近一點,報考媽媽最喜歡的專業——金融學。但是女兒在填報志願的最後時刻,卻悄悄改成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大學,學了漢語言專業。當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這個媽媽痛罵了女兒1個小時,還找了學校,但是大局已定。

這個女孩跟我說:“我就是想考遠一點,不想成為我媽的木偶。我從小就必須是個”好孩子“”聽話的孩子“,可是我這次,我想聽聽自己的。我喜歡漢語言文學,可是媽媽說不好找工作,還要讀研什麼的,可是我想試試。知道媽媽會難過,但是她難過一陣子,我會難過一輩子。”

那麼,她媽媽汲取教訓了嗎?沒有。女兒才大一,媽媽又開始給女兒買好房子了。是媽媽看中的,她說,房子離自己家近,方便以後幫女兒帶孩子。

這種故事,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一點也不陌生。

“寶貝!看這條裙子上面的花邊,多好看吶!”

”不好。不喜歡!”

“那麼好看,怎麼會不喜歡?我覺得你穿一定好看!“

”不好看。不喜歡!“

”不喜歡!不喜歡!那麼好看,又是名牌,你媽我都捨不得買,你還不喜歡!算了,別買了,回家!“

我給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她好像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父母就是喜歡這樣。

龍應臺:不必追 I 教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在親密的糾纏中戰鬥

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沒有人徵求他們的意見,就被命運安排了一對父母。然後懵懵懂懂的父母,就開始憑著自己的感覺,開始教育子女。自己覺得很好的,就開始向孩子兜售。

但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特別是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他們開始頂撞父母,不再聽話。然後父母說東,他們說西,甚至用很極端的方式和父母糾纏不清。父母真是怒火萬丈,卻又無可奈何。

小奇,成績不錯。

大家都以為他會考個好大學。可是,臨近高考,他說不想考了。想去國外讀書。父母條件不錯,也就同意了。父母想讓他去美國,家裡那邊有親戚,可以照顧他。可是小奇就是不同意。他說要和同學一起去日本。父母拗不過他,給他聯繫了學校。

讀了一年,小奇就自己辦了休學,不想去了。中國的高考沒有參加,日本的學業也沒有完成。父母十分生氣了。但是小奇說,自己就是想這樣。不想聽父母安排。這個時候,對小奇來說,對錯不重要了,反抗父母才重要。

這麼多的痛苦糾纏的戰鬥,讓父母和孩子的都兩敗俱傷。那麼怎樣從這種痛苦糾纏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呢?這裡提供幾個辦法,給父母嘗試:

01、首先從放棄”我“這個思路,打開局面。

父母先不要糾纏孩子。

父母的人生是父母的。你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喜歡的東西,你自己消化、承受、珍藏就行了。父母怕孩子嘗試、怕孩子犯錯誤,怕孩子失敗。

對孩子來說,所有的經歷、嘗試,都沒有對錯之分,更和孩子人生的的成功與失敗無關。所以,父母首先要收起自己的“老一套”,跟上日新月異的時代腳步。不要被快速成長的孩子,把父母統統“out"啦。

父母必須試著,經常換位思考,那些簡單粗暴的語言是時候停一停了。

”我說多少次了,趕緊去做,馬上!“

”上了那麼多補習班,成績都不行,估計你也不是讀書的料“

”我看你就是笨!......

每天在“我”認為的評價裡,哪一個孩子還能把父母的話當真,如果孩子傻傻地當真了,那麼這個孩子才是真的完了。

02、糾纏不清的戰鬥,一定會帶來傷害。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傷害延續。

前幾天看過一篇小文章。是媽媽向孩子道歉的一些話。媽媽誠懇地承認自己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說了一些過頭的話,導致孩子離家出走。還好,碰上了警察,才安全回家。媽媽真誠的道歉,孩子幾乎是在瞬間就原諒了媽媽。孩子就是這樣,他們聰明著呢。

以前兒子小的時候和我討論過一個英語單詞。“forgive"就是原諒。他覺得這個詞很好,”for(因為)+give(給予)不是給對方寬恕,而是給了自己一個寬恕。這就是原諒。

我覺得“forget"更好,忘記是為了得到。忘記過去的糾纏不清,及時道歉,獲得原諒。這就是不讓傷害延續的絕招。

說句"對不起,爸爸媽媽錯了"不丟人!

03、如果糾纏的事情太多了,父母可以嘗試寫”一封信“,把自己的觀點、依據、想法寫出來。給孩子一個參考。慢慢在字裡行間,用久違了的“愛的語言”和孩子做一次長效的溝通,效果也出奇的好。

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孩子的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簡直就是一部最好的藝術修養的讀物。而後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家、傅敏成為特級英語教師,與父親長篇累牘寫家書,有著密切關係。

父母和孩子,是最親密也是最糾纏不清的,要想理清這個關係,非得父母付出一些努力不可。

小時候,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往上面畫什麼,都是父母在操作。這個時候就及時做好良性的溝通準備,那麼以後的日子,就會通暢得多。

父母是過來人,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不容易。那麼我們就更要早點準備起來,不要等到孩子沾染上了壞習氣,再來和我們戰鬥,那就真的力不從心啦。

相信那份骨肉深情吧,父母、子女,沒有什麼打不開的結,只要我們都拿出誠意來,溝通順暢了,糾纏不清的問題就會煙消雲散了。因為“愛”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永恆的紐帶。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龍應臺:不必追 I 教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在親密的糾纏中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