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文|福林媽咪

最近毛不易一首寫給媽媽的歌《一葷一素》又火了一次,很多人都說:“想到了自己的親人,聽哭了”。

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了一句讓人很有共鳴的話:“我們(我和父母)不像現在的親子關係那麼的親密。”

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的愛是比較內斂的,需要被發現,藏得很深,有時候還會把愛表達的很彆扭:

孩子摔倒、受傷,父母愛孩子的表現是責罵,其實父母比誰都心疼;

孩子考了好成績、做了好人好事,父母的表現是讓孩子別驕傲,其實父母比誰都驕傲;

在跟別人說自家孩子的時候,明明很自豪,偏偏要跟別人用貶低的話來表達;

……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現在已經為人父、為人母小時候幾乎都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

父母羞於表達愛,用付出的形式,企圖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又不會直接表達,讓孩子用體會的方式明白:父母是愛你的。

但是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上沒有經驗,他們很難去揣測到父母是愛他的,反而會很直接的認為“我是父母的傀儡,他們並不愛我”這樣的結論。

網上出現關於父母和孩子矛盾的話題,作為孩子的一方,常常用消極的態度看待和父母的關係:

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我父母愛的是成績,不是我”;

“我父母只是想掌控我,讓我完成他們的目標”;

“我父母從小就打我,我對他們沒有什麼感情”;

“我父母只給過我錢,從來沒有愛過我”;

……

孩子對父母誤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長久的相處中得到的錯誤信息,這會讓誤會越來越多。

直到孩子長大了、離開了,有了更多經驗和知識的時候,才會真正的體會到“爸爸媽媽是愛我的,只是他們不懂表達”。但是和父母的關係卻已經沒辦法拉近了。

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父母的愛也是彆扭的: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讓孩子知道,但是又渴望孩子知道父母的愛。

在這種形式下,孩子常常誤讀父母的愛,認為:“父母的愛,是為了綁架孩子,讓孩子聽話。”

父母和孩子之間明明有長長的時間相處,有長長的時間表達親子之間的愛,卻白白浪費了時間,白白消耗了親子之間的愛。

父母如此彆扭的表達愛,原因很多:

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1、羞於表達愛

在傳統文化中,要求內斂,父母都常常羞於直接給孩子表達愛。

父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對他們直接的表達過愛,他們會認為“把愛說出口是羞恥的。”

這種觀念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2、父母想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

作為父母的思維定式是:讓孩子怕我,我就管得了孩子,我就是有權威的。

所以很多父母不跟孩子交心,不跟孩子說愛,只是用“權威”來管教孩子。

但其實,“權威”意味著孩子對父母是認可、信服的,從而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或建議,而不是板著臉的形式化的威嚴。

3、父母想要“窮養”孩子

“窮養孩子”不光有金錢上的,還有心理上的,這兩方面,都會有父母會用。

很多父母會有錯誤的教育理念,在“心理”上窮養,比如說:

“在家裡,父母打過、罵過,孩子在外面就會堅強”;

“我不跟孩子說愛,是不願意孩子太軟弱”;

“對孩子太好,孩子就沒辦法獨立了,就要嚴厲、兇一點”;

……

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之前常說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童年可以治癒人心,童年時光,孩子得到了充足的愛,感受到了充足的愛,那麼他走入社會的時候,這份愛會給他信心,讓他更有勇氣度過難關。

心理學家Rubenstein, C.M.做過一個研究:大部分孤獨的成年人,回憶童年時期父母對他們的態度通常非常冷淡,也不會開口說愛。

父母不直接表達愛,缺點在上面已經說的很明確了:

讓孩子不相信父母的愛,白白消磨掉了親子之間的愛;

孩子沿襲父母的態度,不敢有親密關係,不敢對他人表達愛,包括父母;

孩子的孤獨,和父母讓孩子感受不到愛有很大關係。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麼做。”

但是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做”的隱秘,對方永遠體會不到、不知道的話,做並沒有說那麼有用。

在養娃的過程中,表達愛,不光是要做,更是要說,說出來,讓孩子體會到,讓孩子明確的知道:父母愛你。

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但是呢,把“愛”說出來,看起來簡簡單單,但是運用到現實中,父母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一道坎兒,沒辦法打破自己這麼多年來的認知,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方式。

父母該如何才能跟孩子很直接的表達愛呢?

1、突破自我,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

當孩子出生之後,可可愛愛的一小團,父母就開始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多給孩子擁抱。

這樣養成習慣之後,在孩子長大後,父母也會樂於經常對孩子表達愛。

2、以寫信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

有些父母性格和認知上,就是無法跟孩子說“愛”,那麼父母也可以嘗試以寫信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一下內心想法,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和愛,讓親子之間的感情流通起來。

3、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孩子

積極樂觀的態度就是對孩子的認可、鼓勵、誇獎,這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讓孩子願意相信父母對他的愛。

愛孩子,要不要說出來?父母“彆扭”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孤獨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經不起錯過。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通過經驗和經歷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愛,沒有跟孩子形成好的情感模式,那麼孩子在長大後很難去突破自己的原生家庭。

就像上面提到的,就算孩子在長大後知道父母的愛,懂得了父母的愛,但是還是無法跟父母好好相處,因為他們不會、不知道。

所以啊,父母不要錯過孩子的童年,不要在孩子的童年時刻缺席,跟孩子彆扭相處。

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