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把自己從小養大的姥姥膩歪對嗎?

王大拿


這個沒有對錯,只有偶然與必然。你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有感情。你從小跟姥姥一起生活,是你所處環境的客觀偶然,處得久了主觀上就必然會不自覺的受她的影響。

一是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回憶以前和姥姥生活的點點滴滴,昔日的溫暖感覺會環繞著你。

二是當你在生活中、在情感上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會特別想念跟姥姥在一起的生活。

三是以後的工作生活上接觸到的人,你都會拿來跟姥姥相比,彷彿不符合姥姥三觀的便是錯的,這是因為姥姥已經在你心目中先入為主了,是她完成了你的性格塑造。

第四,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有機整體,它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你不能在姥姥膝下過一輩子,總要走出去面對這個世界,遇到挫折困難你要自己學著去解決,做出自己的事業,再回頭孝敬姥姥,相信這也是姥姥最希望看到的。加油!



弗爻


我是覺得人要知恩圖報,他養你小,你養他老。我是我姑奶奶(爸爸的姑姑),帶了兩年的,她對我的那種好,讓我永遠刻印在腦海中。

那年,5歲的我剛到姑奶奶家生活。天氣好冷,我又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吃啥吐啥。姑奶奶和姑姑急都急哭了,用自行車馱著我去8里路遠的鎮醫院。姑奶奶把我裹的象個粽子,抱著我坐在自行車後架,不停地邊哭邊小聲說:“天呀,保佑文文快點好呀。”用手不停地摸著我的手,看我的手冰不冰。

到了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水土不服,沒有大礙。配了些藥回來。我吃了藥,也就好了。

姑奶奶還是很自責,她總以為是給我穿少了,著涼了,一回家,她就把她那件珍藏在箱底的絲棉襖,翻出來,讓會裁縫的姑姑,幫忙改成我穿的小棉襖。這件絲棉棉襖,是姑奶奶60歲生日,姑姑買給她的生日禮物。平時她是捨不得穿,她看我生病了,就大方的給了我。這件衣服,我穿了三年多。

我知道姑奶奶對我好,我想著去看她,記著她的生日,買著她喜歡吃的食品。我覺得每個人都要對老人好。等疫情結束後,我要在去看望她老人家。



故鄉人和事


你這種情分我也能深深體會到,你是對的,非常支持你的行為。

我的爺爺奶奶在武漢洪山區張家灣種地賣菜,我小時候每年期待的不是過年而是,暑假和寒假,因為只有放長假我才能賴著爸爸把我送去武漢玩。在那裡我每天都跟著爺爺奶奶上街去賣菜,奶奶總是讓爺爺一個人守攤,帶我去玩買好吃的。奶奶的錢包是一個四方塑料袋有一個拉鍊,外面還用紅手帕包著,每次拿錢給我買吃的都要打開手帕取出錢包,這個場景被我看了無數遍。我當時覺得挺費事,現在想想奶奶是個謹慎的人。所以我的記憶裡我的童年就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

記得那年剛出來打工,有一天突然接到家裡電話說奶奶病了,我火急火燎跑回來,看見奶奶靠在床邊吃藥,我高聲喊奶奶,奶奶輕咳幾聲笑了,她說你怎麼回來了,我拿著老闆預支的五百元錢給奶奶,奶奶說不要,手在枕頭下面摸出一個用紅手帕包著的塑料零錢包鼓鼓朗朗對我說,奶奶還有好多錢沒有用完呢。我頓時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我的奶奶09年走了,那年冬天很冷。我在她身邊守著陪了她一晚上。[流淚][流淚][流淚]

很羨慕你有報恩的機會,珍惜吧,好好善待對你好的人[祈禱][祈禱]


別笑逗逼來了每天更新


看得出你是一個很聰明,很孝順的好孩子。我跟你的情況差不多,我從小是奶奶帶大的,雖然我馬上四十不惑的人了,但我最愛的人依然是奶奶。

我們做晚輩的,長大以後,陪長輩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方面是我們需要努力奮鬥,努力生活。另一方面又想盡作為晚輩的孝道,真的很為難。惟一的辦法就是在家裡的時候儘量的孝順長輩!

可孝順也是要講方式方法的!有時候我們以為老人喜歡的東西,你給她買了,她表面上高興,但心裡不一定開心,因為她會心疼你花的錢。有時候年紀大了的老人就像個小孩子,需要我們去哄哄她。其實她要的不是我們的哄,而是我們對她特別在乎的感覺,只要老人心裡感覺到了你對她的在乎,那就是她最開心的事了!

還有,一般我們中國人的情感比較含蓄,但對自己最愛的人,就應該做得奔放一些。比如說,你可以更膩歪一點,撒撒嬌。還有,情況可以的話,不妨撒著嬌讓老人給你做點你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了之類。其目的不是為了自己想吃什麼,而是讓老人家感覺到她還有用,還能為晚輩做點什麼。條件許可的話,還可以跟老人做一點簡單的遊戲什麼的。逗老人家開心!

這些都是我的經驗之談,希望能夠幫到你。同時也祝你姥姥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吾常醉


想多了,和姥姥有感情,膩歪也正常!

我姨家的姐姐打小是我看看帶大的,後來大學畢業有出息了,放個假多半時間都守著我姥姥,帶她買衣服,買吃的,只有我姥姥不願意要,沒有她不給的。

我小時候也喜歡去我姥姥家,但是吃完飯就想走,和老人也說不幾句話。直到年齡大了,才真正體會什麼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想要盡孝已經沒有機會了!

後來我覺得應該是年齡到了,才會明白老人的心思,懂得多陪陪老人,但是回想過去,我那個姐姐從小到大一直就纏著我姥姥。

也許小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陪伴,但是她恰恰做到了!

什麼叫媽寶男,那說的是沒有主見什麼都聽母親的話得那種。您顯然不是,只是一種依賴罷了。

不要在乎外在的說法,好好陪陪老人,但不要讓老人太勞累,要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別人眼裡你就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而不是什麼媽寶男!

你沒有做錯什麼!


星塵的夜空


很正常的一種親情,我兒子就是他的姥姥姥爺養大的,現在都快上大學了,還喜歡和姥姥姥爺膩歪,這是人之常情。每次放假回來,第一時間就會回到姥姥家,看看姥姥姥爺,聊聊天,每次姥姥都會給他做各種他愛吃的飯。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羊羔都能跪乳,何況是人,誰對他親,他是知道的。所以和姥姥親近,是他感恩的一種自我的感情宣洩!



幽右


為什麼要這麼問。有何可質疑的?

我就是從小在姥姥身邊長大的。我是老家最小的外孫子,上學之前我媽大部分時間我帶著我在姥姥家待著,到了我開始上小學了,我就一個人在姥姥家徹底住下了。因為我上學的學校離姥姥家只有不到300米,而且還不用過馬路,我上三年級以後基本就沒人送我了,都是我自己上下學。

記得那時侯我的姥爺因為腦出血,常年行動不方便,都是姥姥在照顧,還要照顧我,那時候的我完全是姥姥身邊的跟屁蟲,不關我姥姥去拿也都帶著我,有什麼好吃的也都給我,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我中學畢業。

直到我16歲那年我姥爺去世,我姥姥也因為照顧我姥爺16年,把自己累的頸椎不好,壓迫神經,導致手腳不是很利落。一些細緻的家務活自己也做不了,例如縫衣服啊,牽被腳啊,剪指甲啊,這些都不行。都得我媽或者姨啊舅啊來做。可是我姥都看不上他們做的這些,嫌他們做的不好,其實也很好,只不過他們不是按照我姥以前的做法做,可是他們誰又知道我姥以前是怎麼做的,只有我知道,後來我一有時間,就有來做以上的那些。只有我做的被子,我剪的指甲我姥才滿意,還經常跟家裡其他人說就我做的好。以後不用你們做這些,等我回來我做。而我姥姥最愛做的就是等我去跟她嘮嗑。我們祖孫倆能聊一整個上午。她給我講她們以前的事。我就認真的聽,多好!

直到今天我姥姥已經離開我十多年了,我時常在想,假如今天她老人家還在,我也有個可以說心裡話的人啊。


聚天明


看到作者的問題,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擔憂。因為我也是由我的姥姥,親手把我帶大的。爸媽從小到大就沒有撫養過我,所以我的姥姥就身兼數職,又當爹又當媽的把我帶大

我現在快20了,我姥姥已經68了。

我也有有了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跟我的姥姥膩歪在一起。

這就是親情和血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為什麼就不能膩歪了呢是吧。

這跟他們所謂的“媽寶男”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的。

首先老人家把你帶大,你依賴她這是正常的。正因為你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才會這樣。

不論是從道德還是血緣上你這麼做都完全沒錯的!

所以寶寶就不要擔心啦~[耶]


孤犬大大


一句話:你是個孝順的孩子。

能如你般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孩子已經不多了。

不少小年輕,不是嫌棄老人髒就是嫌棄老人嘮叨,卻忘了當年他(她)把你當寶捧著,從末嫌棄過非屎即尿的邋遢樣,耍潑撒嬌的賴皮相。

許多老人,當兒孫長大,不再被需要時,是孤獨的,失落的。

老小孩,同樣需要玩伴。

姥姥,因有你的陪伴而幸福快樂著;讓她欣慰的是,你還是她心中的寶,沒走樣。


家鄉氣象


百善孝為先

沒什麼對不對的,我們和親人團聚,本來就是人之常情。尤其是長輩年齡大了,身體機能老化,我們能陪伴的時間就很短暫了。所以和姥姥相聚沒有什麼問題。

我對媽寶男的定義是,什麼事情都聽老媽的,自己無原則,無主見,無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是個長不大的寶寶。自己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