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讓孩子知道“我會喜愛什麼”比“我能擁有什麼”更重要。你怎麼看?

老孫遁世無悶


僅就題目的範圍說說自己的看法。讓孩子知道"我會喜愛什麼"和"我能擁有什麼",本人認為二者並不矛盾,因為喜愛和擁有密切相關。作為一個人,因為喜愛某件事物才希望擁有,而擁有者又可能對其逐步深刻的認識而更加喜愛。關鍵是對於一個孩子,作為一個家長應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優缺點、特長和不足,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從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方面著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從這一點說,讓孩子知道"我會喜愛什麼"應該更重要一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作為家長,發現孩子的長處從而積極引導、培養這方面的積極性或者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孩子的長處不是單一的,是多方面的,作為家長開始不應片面強調某一方面,應全面調動孩子的這方面的積極性。比如,有的孩子腦子聰明、記憶力好、身體素質好、嗓音好、理解能力強、對一些樂器有天賦、既喜歡語文知識也喜歡數理化知識等等,這樣的孩子開始時全面發展是應該的,就不應該從小就重點限制他們朝某一兩個方面發展,而應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引導其朝某個其本人更喜歡的專業發展。這中間,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為國為民的思想教育可能更為重要。

總之,作為一個孩子,根據他們的特點因勢利導是重要的,因為一個人成就一件事業,本身的天賦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又因此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其結果可能是大不一樣的。一些有偉大成就的人,絕大多數應該都是在自己在某方面具有天賦的情況下,自己又在這方面有著極大興趣促成的。


雙啟550


“我會喜愛什麼”是發自內心的動力。“我能擁有什麼”是為了目標而做出的努力。沒有什麼哪個更重要的問題。

喜愛什麼,擅長什麼,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深入挖掘,成為自己的特長,那就是自己獨有的優勢,對將來自我的發展有幫助。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往往更專心,更痴迷,更有耐心,更有毅力。由於喜愛而成名的大有人在:王羲之由於喜愛而有流傳千古的《蘭亭集序》;比爾.蓋茨由於喜愛而有微軟;達芬奇由於喜愛而有《蒙娜麗莎》;羅大佑由於喜愛而有《童年》……喜愛是奮鬥的原動力,可以使人樂此不疲、鍥而不捨地追求。喜愛是快樂的。

“我能擁有什麼”,是目標,有目標就有了方向。能不能堅持下去那就得看自己的毅力和耐力了。這裡有跋涉時的艱辛,困頓時的迷茫,惰性時的糾結。體力、耐力、心智、定力等哪個都不能缺。“能擁有什麼”為了這個目標,一定會失去許多:童年的夥伴、遊戲,自由和快樂。忽略了花香,錯過了草地,挺可憐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擁有”而堅持,都是為了美好的未來。

我個人認為:孩子在童年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比他們“擁有什麼”、“喜愛什麼”重要。成年人的期許有時並不適合孩子。尊重他們的天性、喜好、需求合理規劃管理他們的時間,張馳有度、勞逸結合,是家長的職責。過度放手和過度約束都不利於他們身心的發展。

釀得百花方成蜜,培養孩子應是全方位的。好習慣,好品質,能吃苦,自律自理,有追求,有熱情,團隊意識,耐挫能力,心胸開闊,陽光自信,誠實守信,善良助人……這些都是他們做事做人的基礎,也是他們將來融入社會的必備。

培養一個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李萍2018


這個問題應該是在應試教育和我國教育思想的一個跨越的進步!為什麼這樣講,我國大多數家長都習慣去安排孩子的未來或者說能養一個聽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父母和子女的教育界限不清晰,把孩子當成了私有財產和附屬醫院!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愛孩子,但父母總希望按自己的思維設計去安排孩子的人生!但父母怒略了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人,由於出生的時代文化環境不同,父母給孩子設計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所以在社會上會有一些孩子雖然在別人眼裡是成功人士,但自己卻不快樂!因為他擁有的不是他們想要的,而且這也制約了孩子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我佩服的一位老師樊登老師就是一個例子,雖然他的父親一直想讓他做公務員能穩定在自己的家鄉,但樊老師堅定自己的夢想做了樊登讀書會幫到了更多的人!而且家長一定不要忘記孩子喜愛什麼能去選擇證明了孩子被尊重的獨立個體資格感,一個人被尊重和有了資格感未來才會有動力去追求夢想為社會貢獻價值!最後送給家長一句北大校訓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大鵬鳥羽飛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更傾向於前者。很多知名人士都說過,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愛因斯坦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要遠比讓孩子知道擁有什麼更好。

首先,興趣愛好可以驅使我們朝著這方面發展,給我們努力創造方向。

其次,喜歡就預示著慾望,好奇,得到,當一個人的內心出現對某一事物的渴望時,他就知道自己要如何做才會得到。

再者,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一個孩子知道自己已經擁有時,哪怕是一點兩點,人都是有滿足欲的,尤其孩子的心理本來想事單一,當擁有時就不再選擇努力,而是坐享其成,現在有很多人都放棄努力,而是坐等啃老,其實這於教育有這至關重要的因素。

最後要說的還是,教育是一門學問,多看說,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引導孩子發現自己喜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將擁有什麼,從而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到最後一事無成,什麼也不會。


好油坊666


我個人認為是讓孩子知道“我喜愛什麼”更重要,一切的擁有都是短暫的,而人,不管在任何年紀,都該有自己心之所向,有興趣愛好,才能顯出一個人的真性情,人的興趣愛好,是人的天性,一個有自己愛好的人,自然會在這方面精於別人,而這,不也正是我們讓孩子學習的意義麼?

讓孩子擁有什麼,雖然是現成的,可是那也只是帶給孩子短暫的歡樂,讓孩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培養孩子有主見,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是不是比讓你給孩子擁有現成的房產或者存款更有意義呢?


福清阿姐


我會喜歡什麼,這應該講的培養孩子興趣和孩子自己的愛好,我覺得這方面還是很重要的。對於一件事,一個物品,要讓孩子明確知道是因為自己喜歡才去做,才去想要這個東西。而不是說,別的小朋友就去幹什麼了,別人有的東西他也一定要有。不能讓孩子養成盲目攀比的習慣,而應該讓他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秉承著自己的初心,是因為自己內心真正的喜歡才去想要做。

而我能擁有什麼。我覺得事情都有兩個方面,首先這句話容易讓孩子走向比較功力的一面,做什麼事情不應該想著我能擁有什麼,得到什麼。而是要想著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能給別人或者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其次才想到自己。另一個方面也有好的一面,說明孩子的判斷力和主見方面很強,這也對孩子以後步入社會有很大幫助。所以我覺得事情都有兩面性,要正確對待,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是聰哥


孩子是很叛逆的,就拿我自己的小孩來說,你越喜歡讓她成為什麼她就越跟你對著幹,唱反調,相反的如果你用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你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再用老套的方式來教育。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的重要的。3歲以後估計都有點晚了,我就是一個不是很好的案例,3歲以前對她非常的溺愛,現在已經快9歲了一些不好的習慣非常難改回來,比如吃飯三心二意,吃飯要看電視要看抖音[我想靜靜],不夠專心。寫作業也是一樣三心二意。我一個頭三個大[擦汗]。回到主題,讓她知道喜愛什麼肯定比擁有什麼更重要,一個是主動創造的意識,一個是被動創造的概念,主動創造就是從小發現她的喜愛從而循序到專業。專業就能發揮特長,有特長就能創造價值。這是個漫長養成習慣的過程。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做任何事都是會出尖拔萃。看看她現在叼的樣子[笑],我一直在努力,加油[加油]



廈門小豬傳奇


我贊成這種說法。讓孩子知道“我喜歡什麼”,也就是發現孩子的特長培養孩子的興趣。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全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善於發現、重點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俗話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讓孩子長大後成為碌碌無為的平庸之人。你說是嗎?


水木123456789123456


自從自己結婚成家後,就生養孩子,作為一個當父母親的人,有責任把自家孩子護養教育長大,特別是現在社會里,把孩子上學讀書都看作是頭等大事來抓,如果自家孩子將來考上大學,或有更高學歷,是一個家庭的榮耀。同時作為當父母親,如何瞭解自己孩子愛好和性格脾氣,心裡走向,是很重要的,然後正確有序,引導好孩子的發展方向前程,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充分了解父母親的心願,去接受父母的心願,做到互相勾通,認識,接受‘。


新世紀1572


我看是這樣,父母培養一個孩子,根據他的愛好,和他的思維能力,讓他自己知道人生的價值觀,把她 造就成社會有用的人才,成為社會的棟樑,比你給他再多的財富都強,再多的財富他會花完,一身本領他永遠用不完。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