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札記】從《西狹頌》中來認識這幾組關係的視覺差異(6)


【讀碑札記】從《西狹頌》中來認識這幾組關係的視覺差異(6)

文l 郭名高


書法經典之所以能立得住,主要還是它在技法上經得起推敲。而技法的關鍵在於處理各種關係。從筆法層面講,就是要把握好方圓、藏露、虛實、剛柔等辯證法則。

先說方圓。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曾言:“書法之妙,全在用筆,概舉其要,盡在方圓。”竊以為,在一件書法裡,方圓最少有三層意思:

一、起筆和收筆是方還是圓;

二、線形有方圓,《曹全碑》多圓,《爨寶子碑》常方,其視覺效果截然不同;

三、空間有方圓,多因用筆而產生差異。

【讀碑札記】從《西狹頌》中來認識這幾組關係的視覺差異(6)


《西狹頌》對方圓的處理也包括這三個方面。“厚”字首筆橫畫,起筆與撇畫相接,其形直且硬,撇畫起筆似方,前半部分筆鋒沉得住,線條外邊沿筆直如刀切,故而,這兩處於線形上給人以稜嶒感,可視作方筆;當撇畫成弧後,無論內、外,都是圓筆的特點;爾後,第二橫起筆即藏,雖與撇畫交接,但渾圓的意味還是很清楚的。橫畫至末端,筆鋒逐漸鋪開,再露鋒快出,當以方筆視之;隨後“口”字,起、收二筆直且硬,橫折則外拓成弧線,於是,線形之方圓對比就很明顯。當然,其內夾角也有尖方、鈍圓之別;到了″子”字,弧線尤多,方筆主要有兩處,一是折筆處,無論外形還是其內夾角,都有銳度。二是長橫落筆時,露鋒成方,與收尾波碟形成對比關係。

應該說,在《西狹頌》中,方圓對比的方式是多樣的。而《史晨碑》則不然。

【讀碑札記】從《西狹頌》中來認識這幾組關係的視覺差異(6)


以“厚”字為例,《史晨碑》多用篆書筆意,線形多圓勁,起、收也以圓筆為主,它的方筆多表現在空間上,比如橫、豎相交,其夾多九十度或與之接近,這在李斯的小篆中最為普遍。當然,“厚”字也有其它方式構成的方筆,比如“子”在起筆折處和最後一筆收尾時,皆有稜角。

再從虛實關係上來認識這個“厚”字。

前文已經論及,虛實的營造有兩種手段:

一、線形、線性上的粗細、剛柔變化;

二、筆畫連、斷所構成的空間大小。

在《西狹頌》中,“厚”字的虛筆有兩處極為突出,如藍圈所示,它是通過線形、線性來實現的。

而《史晨碑》的“厚”字,虛筆如橙色圓圈所示,通過筆畫之間斷裂或留空來實現。當然,也有兩處線條極為細柔,可作補充。

【讀碑札記】從《西狹頌》中來認識這幾組關係的視覺差異(6)


結 語


事實上,筆法不同,人的審美感受也會發生變化。圓為柔,方是剛;麴生筋,直得骨;藏是含蓄,露有精神。若求一端,方筆勝則多失於僵死,圓筆眾則易生弱俗。如何處理彼此關係,其關鍵在“分寸”二字。

2020年2月15月


郭名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特聘教授,西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鄠邑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心儀秦漢》《隨書法去遠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