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理財最難的什麼?

康愉子


沒有狠心去存錢,沒有計劃的去花銷,沒有理財的理念和習慣。遇上專逼一下,誰都是精打細算理財高手。不是不理財,而是沒遇見讓你自覺理財的高手。


飛向光明8968


1.理財最難的是什麼?

我認為,萬事開頭難,最難的是剋制慾望,延遲滿足感,建立正確的收入分配方式。

很多人賺了錢第一時間想的是支出:終於可以買一個新款包包、新款手機了,這樣的人很難發財。真正的理財達人都懂得延遲自己的滿足感。

有過心理測驗,給小孩面前擺上棉花糖,5分鐘之內不偷吃的獎勵翻倍,能夠剋制慾望的多能獲得更好的成就。理財的本質就是這樣,剋制現有的慾望,贏得未來的收益。

就像《小狗錢錢》裡面說的,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鵝,每天獲取1顆金蛋,而不是殺了金鵝吃肉。

經常有人說我的錢太少了,不值得去理,其實潛臺詞是不想剋制自己的慾望,削減現有的消費水平。可是不削減現有水平,就沒有閒錢,沒有閒錢投資,就沒有資本收益,沒有資本收益,就只能苦苦幹活,還是沒錢。比較好的方式是每一筆收入首先拿出一部分建立金鵝賬戶,讓自己的金鵝不斷長大,建立自己的資本收益。



2.如何實現財富增長

建立金鵝賬戶就一定增長麼,這可未必,不恰當的投入很可能血本無歸。我個人以為,增長的效率可以參考定期利率,1年,3年,5年期的。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超出標準利率太多的收益,就要謹慎考慮承諾是否只是畫餅。能力可行,就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就是大家推薦的那樣,每月定投指數基金。

快點飼養你的金鵝吧!


今股笑談


大家好! 我是風中尋夢,一枚業餘理財愛好者,歡迎關注我。

我覺得理財最難的是止盈。

為什麼這麼說呢?股市有這麼一種說法,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買的基金等理財產品估值過高以致於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是我們買了之後不知道何時去賣出。

股市有漲有跌,只要我們堅持在低估或正常值時買入,肯定會有高估盈利的時候。然而,我們大多數人知道止損,虧損了一部分馬上就賣掉,但盈利的時候卻不知道止盈,這與人性的貪婪有關。我們盈利了,就想著賺更多,卻往往忽略了股市的風險,從而一次次錯過賣出的機會,事後再懊惱不已。

我們投資理財要克服的就是人性的貪婪。我們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更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重要的是把握現在,把握已經到手的利益。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設置好目標收益率,比如設定目標收益率為10%,一旦達到這個目標就可以直接一次性賣出,不要想太多,把自己盈利的先拿到自己口袋再說,然後擇機再入。對於新手而言,這樣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很好的把握既得利益。

記住不要指望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羅馬也不是一天建起來的,我們只要一直在盈利,慢慢的資金肯定會越來越多。當本金多了後,即使目標收益率一定,但收益金額也會越來越多。

比如,2萬的本金,收益10%,合計就有2.2萬;但如果本金是20萬,收益10%,合計就有22萬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同樣的收益率情況下,只要本金夠大,你的收益也會大很多。重要的不是一次性賺多少,而是一次次能守住自己既得的利益,積少成多,賺大錢的時候還在後面。守住自己的利益,就是守住了本金,為下一次進場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中尋夢


我們老百姓理財需要掌握一定的財經知識,找對靠譜的理財渠道,具備一定的理財資金,這都反映出,我們做好理財需要一定的門檻。但作為專業理財師,我認為在理財過程中,最難的是時刻保持健康的理財心態,何為健康心態?請聽我慢慢道來。

一、建立健康理財心態的前提在於“有目標”

在理財之前,我們要首先問問自己,我們理財的目標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說,這不是廢話麼,理財當然是為了賺錢。沒錯,但想要賺多少錢,我們要思考過麼?如果我們期望能過持續獲得穩定的理財收入,不追求高收益,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購買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而如果想獲得高收益,也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那麼股票型基金、信託類產品可能就是你的首選的。因此,只有目標明確,才能為建立健康理財心態打下堅實基礎。

二、保持健康理財心態的關鍵在於“不貪心”

“不貪心”,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坦率來說,我們都很難抵禦“高息理財”的優惠,畢竟同樣是1萬元資金,在銀行裡放著可能一年就幾百,而放在所謂的高息產品裡一個月就能獲得上千的收益。但是,我們要記住一點,“收益越高 風險越大”,而收益超出了正常區間,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騙局!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因此,如果我們要保持健康理財心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到“不貪心”,只有不貪心,按既定目標完成自己的理財計劃,才能安全有效地獲取收益。

三、完善健康理財心態的保障在於“多交流”

這裡的“多交流”是鼓勵我們多和理財專業人士交流,這是因為我們普通人的理財知識畢竟還是較為欠缺的,很多時候,遇到理財中的疑問個人無法理解,還是要依靠於專業人士的。同時,這本身也是一個提高我們理財能力的極佳方式,通過與理財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交流有助於加深我們對理財方面的認識,提高自身理財水平。


綜上,健康的理財心態是理財中最難、也是核心的部分,但我們普通人還是有多種辦法來樹立起正確的理財價值觀,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財,獲取可靠的收益!


欣奇理財師


最難的是沒錢。

理財理財,第一位的是要有“財”可理。只有財富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是真正理財,因為“理財”其實是一種有效的、追求投入產出比的資本非產業投資行為。這種行為需要“理”性、經濟性,或依託於第三方的專業性。象銀行賬戶的閒錢配置、微信的餘額寶等,一定程度上只是小額資金的集聚,提高資金效率和收益率;與其說是“理財”,不如準確說是銀行或微信運營商的“理財”——他們集合了資金以貨幣基金等方式取獲得差額回報了。

“沒錢”的第二個表現是資金(資本)的流動性。即一旦失去對資金的掌控權,就面臨著風險。比如,我們把資金投向某些財富公司、P2P平臺、非法集資平臺等,表象看是“合法”的高額收益回報,事實是資金被騰挪,早已失去了合規的投資路徑,“財”已不屬你,“理”到最後人去樓空、本金也打水漂。現在,隨著各種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產品、類產品、衍生產品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還有很多披著合法外衣、逃避監管的各色機構,我們不妨擦亮眼,多留心多甄別。保持資金可靠的流動性,是促進資本在流動中增值的前提。


萬眾管家


想要通過理財實現財富增長,首先要科學的分析自己的經濟狀況和風險偏好,然後規劃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案,之後按照規劃嚴格執行。

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當屬三點:

1、保持客觀的態度分析,通常我們買入資產之後都希望他可以增值,但是走勢並不一定符合預期,只有客觀合理的分析才能夠有效的確保計劃的合理性。

2、拒絕過度的貪婪,人性中固有的貪婪是投資的大敵,適度的貪婪可以保持我們對於財富的渴望,但是過度的貪婪往往會讓人連本帶利一起輸回去,就像股市從3000漲到5000之後還再期待漲10000的人一樣。

3、克服恐懼,想贏怕輸是人們固有的性格,我們敬畏市場卻不恐懼市場,很多時候資產的最好投資機會往往出現在熊市的末端,人人都在懼怕的時候,克服恐懼獨具慧眼的人,往往可以買到最好的資產價格,實現財富的最大增值。


一夢江湖千秋遠


理財最難的是正確的認知,

往外,正確的認知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其實從最基礎的CAPM,到最高深的期權定價,幾乎所有的金融模型都是基於風險和收益的定價來展開的,所以說,金融的本質,就是研究風險和收益。

有了準確的風險和收益認知,那麼,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為什麼現在5以上的理財不要買,為什麼創業板四十倍的股票還有機會?風險是相對的風險,收益也要看比較的收益。

做到正確認知風險和收益的關係,既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所以專業和非專業的區別就會很大。

往內,是正確的認知自己,

這個世上,往往越是務虛的東西,越接近實相,因為實相本就不可說,一說就錯,越說越錯!

很多人,明明內心深處是想吃雞肉的,結果點了個牛排,嫌棄味道不好。出問題的可能不是廚師,出問題的可能還是自己。

我們買入理財時,真的知道穿透以後的資產,信用風險如何嗎?我們買入債券基金時,真的瞭解過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關係嗎?甚至我們定投股票基金時,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風險偏好是怎樣的嗎?

往外,認知市場,往內,認知內心。



鄭宇光


有人認為理財最難的地方是眼光或者說長遠的視野。

這確實是幾乎所有人共同的難題。如果我們能在房地產熱來臨之前就有眼光看出房地產將要大熱,那麼我們很有可能就會提前投資於房產。如果我們能在前年就看出黃金將要大漲,我們在去年初就會大舉買黃金。如果我們能及早看出一家上市公司的發展潛力,那麼我們當前投資它的股票下去,十年後就會獲利達幾倍甚至幾十倍。

缺少眼光是所有做投資理財人的共同難題。即使是世界級別的大投資家也會經常感嘆自己眼光不夠好。比如投資家巴菲特就曾經看錯了幾家公司,結果股票虧損了幾十億。

其實對於普通人除了眼光以外,還有更多的理財問題。有的人可能眼光還可以,但是缺少長期堅持的精神結果一樣賺不到錢。對於這樣的人理財最難的就不是眼光,而是堅定的信仰。

我年輕時就看好一家公司的轉配股,當時價格只有2元多,我持有一年就保本賣出了。二年後轉配股上市時股市牛市,當時的價格漲到了50多元!

我為什麼眼光夠而卻沒有堅持住呢?

表面是耐心不夠,實質是缺少對投資理財的本質上的深刻理解。

只有很深的投資理財的認知水平,才可能有超出常人的收益。

所以我現在認為理財最難的是有近於本質的理財投資認知。有多深刻的理財領悟就有多少的理財成果。認知能力決定我們的財富。


孟可的思想空間


理財不是一時的事情,是一世的事情,為什麼很多人雖然工資不少,卻存不下錢,就是因為沒有掌握理財的關鍵。理財最難的地方有幾點

1 貪婪,貪婪是人的本性,當你賺了錢,還想再賺更多的時候,結果就是虧損,慾望是無窮的,賺錢也是,凡事適可而止,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2 不知道怎樣縮減支出,賺的不少,支出很多,每個月都存不住錢,無節制的花錢 ,最後也是沒有存款。控制支出的方法是記賬,養成記賬的習慣很重要。

3 理財投資比較激進,做理財投資,把所有的資產都投進去,就想著一夜暴富,心態不正確也做不好理財,理財心態要放平,用四分之一左右的資金做理財,選擇安全性好的理財項目。


貝西財商課


我覺得理財最難的是和自己的情緒和本能作戰。

很多時候,投資理財都是反本能的,我們的生存本能讓我們成為“世界之王”,讓我們站到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在投資理財市場,生存本能讓我們一再吃虧,是本金虧損的重要原因。

01 恐懼,股市中踩踏事件發生的主因

開年第一天,股市一片慘淡,千股跌停、哀鴻遍野,很多投資人都因為病毒傳播,看衰股市,忙不迭的賣出手中的籌碼。

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比較鎮靜,到了下午,大盤指數跌幅超過6%,年前的收益全部虧空,我也害怕了,也把手中的股票、基金出清。

結局大家也看到了,最近這幾天,大盤逐漸修復,指數重新接近3000點,而賣掉籌碼的人,把賬面虧損變成了實際虧損。

這又是一輪“恐懼”造成的血案,因為恐懼,股市中常常出現踩踏誤傷事件,本來負面消息並沒有那麼嚴重,然而群體性恐懼,導致“股災”的出現。

原始社會,恐懼讓我們避過了很多災禍,草原上的草一動,我們就會懷疑是不是獅子接近,“恐懼”讓我們快速逃跑避開,也許最後證明只是虛驚一場,但是跑一跑並沒有讓我們損失什麼。

理財市場則不同,對於負面消息的過度反應,會嚴重的威脅本金安全。

病毒的傳播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但是“恐懼”也讓我們視野窄化,誇大了負面影響,而忽視了股市指數本來就不高,病毒傳播暫時還沒有影響經濟基本面等等因素,於是匆忙的賣出股票,導致了本金虧損。

02 貪婪,站在5000點眼望10000點

與恐懼相對,貪婪的情緒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

15年參加工作沒幾年,我第一次接觸股市,當時恰逢股市走牛,遍地都是賺錢的機會。

初入股市我還膽小,但是沒多久,天天聽到單位同事彙報自己的“戰績”,連續吃到好幾天的漲停板,貪婪逐漸讓我失去理智。

那段時間,只要把錢投進股市,往往第二天就會有收益,股市像是造錢的機器,只要你敢放料,它就會給你結出果實。

後來,我利用信用卡套現,拿出很多不屬於自己的錢投入股市,沒多久,股市崩盤,當時的投資決策讓我現在都還沒有翻本。

貪婪讓人迷失心智,就像是群體的狂歡,每個人都被金錢衝昏了頭腦,對於風險毫無察覺,結局往往是虧損。

原始社會,甜食不常見,於是但凡看見蜜甜的果實,原始人最好的策略就是----及時行樂,貪婪的情緒讓他們能夠汲取更多的能量,在野外存活下來。

然而,投資市場則不同,股市是依託於經濟週期性波動的,沒有單純直線上升的指數,貪婪的情緒讓我們“一山還望一山高”,忽視了股市的基本規律,虧錢就很難避免。

巴菲特的名言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但是投資中,最難做到的就是,如何確定,什麼時候該恐懼,什麼時候該貪婪。

投資理財時,我們常常不能依本能行事,而應該反本能的,運用理性思考的力量,把自己拉回科學決策的軌道,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困難,所以,巴菲特只有一位。

03 從眾,讓你一直是被割的韭菜

除了貪婪和恐懼,從眾也是容易導致我們投資理財虧損的因素。

人類是群居動物,從眾是烙印在我們的基因裡的。原始社會,跟隨群體行動,能夠最大限度的削減風險,讓我們能夠活下來。

投資理財世界則不同,過度從眾,只會讓我們一直是“韭菜”。

君子蘭在1984年被命名為長春市市花,市民都以養君子蘭為榮,君子蘭的價錢水漲船高,有的花種超過萬元,要知道這可是1984年的萬元。

當時的長春,花市繁榮,很多人購花是為了轉賣,當作投資以期未來獲得高收入。也許有人開始並不喜歡君子蘭,也不認為它能賺錢,但是看到身邊人都在這樣做,並從中獲得不菲的利潤,難以避免從眾心理、形成羊群效應。

1985年,政府採取行政手段抑制超高的花價,君子蘭迅速貶值到數百元,那些炒蘭花的人,血本無歸者大有人在。

在現代投資市場,從眾的心態同樣很普遍,看到大家都在炒幣,連比特幣是什麼意思都不懂的人,也開始投資“幣圈”;看到互聯網公司火熱,也開始追逐熱門股;看到P2P平臺熱鬧,也跟風投資網貸。

哪裡人多,哪裡熱鬧,就跟著在哪裡投錢,這樣的人,虧錢是常態。

綜上,投資最難的事是和我們的本能作戰,本能讓我們成為萬物之靈,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但是卻讓我們在投資理財中賠錢。所以,冷靜下來,不要憑本能行事,才有可能真正的從投資理財中獲益。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