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臨湘:合理調配 做好醫院物資“大管家”

岳陽臨湘:合理調配 做好醫院物資“大管家”

醫務人員在整理物資。

紅網時刻2月17日訊(通訊員 王願 魯鑫)疫情當前,醫療物資是否充足牽動著每一位醫務人員和群眾的心,岳陽臨湘市人民醫院自1月15日發熱門診、隔離區正式運轉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確保了防控物資的穩定供給。

廣開渠道 保質保量 嚴把進口關

“就算缺,不合格的產品我們也不要,一定要確保一線醫務人員安全。”1月28日大年初四,醫院設備科收到一箱防護服,經查驗是三無產品,科長塗曙東堅決退回。

疫情突發,醫院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告急,僅22號一天的時間口罩、手套就領取掉13000多個,本身庫存並不多的隔離服突然成為急需耗材,如何在春節短時間內補足物資,成為設備科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塗曙東和同事每天打出近百個電話,反覆跟蹤、四處籌措,為了“搶”到物資,他們開車去拖,甚至通宵排隊領貨。在短短一週的時間裡,設備科就採購回各類口罩8.7萬個,各類防護服3200套,確保了防控物資的穩定供給。

對設備科而言,幾乎很少能睡整覺,“洗澡也要把手機帶進浴室,生怕錯過電話,”塗曙東邊清點邊說。疫情防控下,面對醫療物資緊缺,醫院嚴把物資准入關,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每天倉庫保持24小時開放,確保一線隨時需要隨時拿;定點清點庫存,做好物資登記,上報相關信息到各上級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確保了醫療物資穩定供應。

保障一線 合理調配 巧把出口關

“採購20雙乳膠套鞋,替換鞋套。”總務科科長方銀娥2003年曾參與臨湘市非典疑似病例的救治工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她憑經驗判斷後期後勤物資會出現短缺,於是,立即將發熱病區使用的鞋套改為專人可重複使用的乳膠套鞋,避免了後期一次性鞋套採購難的問題。消毒供應中心的孔巾和包布不夠用,並不擅長針線活的方銀娥便自學自制,裁布、修剪、縫紉,做起了“手工匠”,一線人手不夠時,她還主動承擔了門診大廳的預檢分診工作。

“希望在上級領導、社會人士的資助下,能讓一線的戰友沒有後顧之憂,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像塗曙東、方銀娥這樣的後勤部隊,嚴格執行“力保一線”的疫情防控物資發放原則,在保障前線醫護人員各類物資的同時,開源節流、巧把出口關,組織所有在病區從事維修、保潔、送血、停車管理、醫廢處置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防止發生職業暴露、交叉感染等情況,確保人人掌握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