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的都是見利忘義的人

本文轉自:生活小事


1

剛剛有個閨蜜和我哭訴了半天和娃的鬥爭。我也陪著著急,同時想起一件事情。

我的娃現在高三。他初中二年級的家長會,我印象特別深。

老師讓孩子給家長寫一封信,在家長會上播放。孩子們寫的幾乎都是讓家長不要太囉嗦,讓家長不要玩手機,讓家長不要對他們的生活幹涉太多之類的。

可把家長們氣壞了。

我們是玩手機嗎,我們那是在處理工作啊。誰願意總看手機啊,但我們不看行嗎?我們很囉嗦嗎,我們已經儘量少管他了啊。但很多時候是不管不行啊,這眼看著就要初三了。初三了還不管,那考不上高中誰來負責呢,他自己能負責嗎?

因為孩子都不在,老師只是用PPT播放孩子的信的影印版,家長們也猜不出哪封信是自己的娃寫的,百口莫辯,恨得牙關緊咬。

老師家長會上說的話,我記到小本子上了。當時我就想,我忍了,我要看看老師說得到底對不對。

以下部分是重點。

老師說,大家彆著急,初中的孩子,確實比較難管,也不容易溝通,你們儘量離孩子遠點,給他們一點空間。

他還說,孩子成長有規律,到了高三,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會非常好,尤其是和媽媽,會很親近。很多屆學生都是這樣的。

話說,一眨眼高三就到了啊。

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老師說的真的是對的,娃現在很懂事,我基本上不需要怎麼囉嗦了。

姐妹們,如果你們的孩子還沒讀高三,忍一下,未來還是很值得期待的啊。

2

比如說,上週五娃從學校回來,我煎了牛扒等他吃晚飯,可他說要在外面吃過飯再回家。

他還問我在幹什麼,我說如果他不回來,我晚飯後就和其他同學一起,去看一下到廣州出差的大學老師。

他說,“看到你們的週末生活這麼豐富,我很欣慰。”

他要在外面吃晚飯,當然我可以說不行,還拖著從學校拿回來的行李呢,怎麼也應該先送回家啊。


但我還沒有說不行,他就很“欣慰”地把電話掛斷了啊。

沒辦法我只好把昂貴的牛扒自己吃了。食材很貴不說,自己的卡路里還超標,雙重心痛。

結果到了晚上十點,我和老師同學的聚會都結束,已經回到家了,娃還沒回來。

我還以為推開門,可以看到別久重逢的兒子挑燈苦讀的樣子呢。

這不好好收拾一下是不行了。

首先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不回來共度週末,其次不考慮作為高三學生的重任,這麼晚了還在外面玩,作為一個高三生,難道有什麼週末不周末的嗎?

過了一會,娃拖著皮箱、揹著書包回來了。我強作鎮靜,準備說幾句簡單的開場白後,就在長桌後面一坐,驚堂木一拍,正色道:“你過來一下,媽媽有幾句話要和你說。”

我剛在長桌後坐下,娃一個箭步衝上來說,“媽媽,我買了奶茶,我們一人一杯,你先選吧。你要哪個口味啊?”

我一看,奶茶低糖飛冰多果肉,正合我意。好開心啊,我也是有人給買奶茶的人了,我還能說什麼呢。


晚回來一會就晚回來一會唄,誰還沒年輕過呢。

3

每次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佐羅都端坐在一邊,頭一直伸著,眼睛看著我們。


如果我們不看它,它就用鼻子拱我們的手臂,提醒我們要給它吃一點。

每到這時候,我都嚴肅地提醒大家,不要喂人的食物給佐羅,對它的健康不好。喂人的食物給它就是謀殺。

佐羅非常聰明,它一般是每個人都拱一下,最後沒有人給它,它就又重新回到我這裡,拱我的手。


顯然認同我是家裡的絕對權威啊。

往往我最後都會給它吃一點什麼。喝完奶茶,我撕開蓋子,把裡面的果肉撿出來給佐羅吃了。

因為狗的小眼神實在是太誠懇了啊。

娃說,“你又說不要餵狗吃人的東西,為什麼你每次都喂。”

我說,“這些東西是健康的,只有我才能掌握原則,知道什麼該給什麼不該給啊。”

有一次湖水想餵狗,她說,你吃的東西很多都是沒油沒鹽的,給狗吃怎麼了呢?

我小聲說,怕它養成壞習慣啊。

湖水說屁啊。

一個狗,又不出去工作,又不出去上大學,習慣壞就壞點,有什麼所謂呢。

有時候我想想也是啊。但在家裡,我還是不許大家喂任何東西給狗。

我們這些當媽的,經常是很沒原則的。有時候我們最在乎的,還是自己作為絕對權威的優越感吧。

4

所以我最近經常和閨蜜們講,不要為了孩子的事情生氣。


娃買了包零食你覺得他亂花錢,你給娃買幾百元的衣服,你覺得很划算。娃寫作業的時候玩一會手機你覺得浪費了時間,但帶著娃出去旅遊不惜和學校請假你又覺得沒什麼。

大部分媽媽,包括我自己。

都是糊里糊塗的。

所謂的原則,都是自己的感覺吧。

如果自己還沒把道理搞懂,沒把自己壞情緒的點在哪兒搞懂,就不要去無端端地吼娃了。


往大里說,也是霸凌,往小裡說,吼娃的效果雖然有,但比起兩人之間感情的磨損,孩子的困惑,可能那點效果,都微不足道了呢。

我不是教育專家,我就想提醒大家一下,好像到了高三,娃的鬥爭經驗豐富了,和中年婦女相處的技術嫻熟了一些,不會輕易把媽媽惹毛。遇到事情往往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的關係會好很多。


如果你的娃還小,這一天還是很值得期待的。加油吧。


當媽的都是見利忘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