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13名援建工人10天完成施工昨返回,有人曾連續工作36小時

渭南13名援建工人10天完成施工昨返回,有人曾連續工作36小時

2月16日,15名參與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回到陝西,其中13人返回渭南,入住定點隔離點進行14天隔離觀察。17日,華商報記者採訪了正在隔離觀察期的工人時俊峰,他向記者回憶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10天親身經歷。

渭南13名援建工人10天完成施工昨返回,有人曾连续工作36小时

車不停直奔武漢 有人連續工作36小時

2月5日上午,時俊峰與其他來自合陽縣、大荔縣、富平縣等地14名工人上了去往武漢的高速,“我們15個人都是建築工人,以前主要幹水電、電焊等工作,彼此之間也比較熟悉,春節期間武漢疫情比較嚴重,看到武漢建設醫院的新聞,我們就商量一起去那邊,盡我們自己的一份力,家人很支持我。我們15個人5日上午開了3輛私家車上了高速,一路狂奔向武漢,中間不進服務區,車是大家輪著開,吃飯在車上解決,因道路管控,很多地方通行不了。最後我們通過西安的一家公司拿到了通行證,才得以繼續前行。”時俊峰說。

15個人年齡平均32歲,高速上3輛車一直在跑,6日凌晨2點左右,15人順利到達武漢,他們直接開車到了雷神山醫院工地,“到了工地我們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建設中,主要負責建設房頂排風口等工作,我們每個人勞動強度都比較大,有人連續工作了十七八個小時才去休息,最長的工作記錄是連續工作36個小時,最後在管理人員要求下才去休息。”

渭南13名援建工人10天完成施工昨返回,有人曾连续工作36小时

連續工作10天完成工作立即返回

為何要工作那麼長時間,難道不累嗎?時俊峰笑著說:“工地安排工人休息的地方離工地比較遠,坐大巴大概要35分鐘,來回耗時長,就希望多幹一會兒儘可能早完工,讓武漢的患者儘早住進醫院,大家才爭分奪秒的工作,雖然身體累,但我們內心是暖的,感覺不到累,在我們15人共同努力下,2月14日我們負責的工程完工,15日對工程進行了檢查,確認達到交付標準。”

15日,武漢下雪了,時俊峰等人為不給工地添麻煩,15日下午他們踏上了回家路。因雪比較大,當晚很多高速封閉,時俊峰等人不得不在孝感服務區過夜,第二天凌晨4點,又繼續開車返回陝西。“回來之後,我們先將蒲城縣、富平縣、西安市的6名工人送回,他們被當地工作人員直接送到隔離點,剩餘我們9人返回臨渭區,下高速時還遇到了小插曲,負責檢測的人一聽我們是從武漢回來的,都投來異樣的目光,讓我們等待了很長時間。最後工作人員引導我們到高新區的一家酒店先隔離觀察14天。”

目前,時俊峰等人體溫監測均為正常,生活有專人負責,“因工作的時間比較長,有些衣服需要換洗,打算這兩天好好休息,換洗下衣服,期待隔離期後儘快與家人團聚。這次武漢之行花費了約1.5萬元,也全部由我們15人分擔,比起國家的投入,我們這點小錢不算啥。”

華商報記者 唐保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