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現在各類小視頻app都非常火爆,抖音、快手、火山等在全民間火邊人們的日常生活。可娛樂,可學習,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我們在這些app上也時常看到很多民族性的東西。而漢服的身影也經常能在上面看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她。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漢服,乍聽名字,很多人以為是漢朝時期的衣服,其實不然。漢服是中國漢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至遙遠的三皇五帝時期。然後一直髮展到明朝時期,由於歷史的原因導致了其出現了斷代。她連綿傳承幾千年。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早在炎黃時代便已經開始具備基本形式,更是經歷了周朝的規範制式,以及後期不斷的完善與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漢服與其他衣服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現在電視上大袖飄飄,華麗至極的那些影視劇使用的衣服就是漢服嗎?答案是不一定的,有些影視劇為了突出華麗感,在服裝上可謂下足了老本。但是很多影視劇裡的衣服至多隻是與漢服的形態相近而已,本質上卻是相差甚遠。當然也有很多對衣服有所考究的優秀影視劇,裡面的服裝可以說對漢服的考據非常到位。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漢服,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特點,給人以灑脫飄逸的印象。形制上,漢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這裡的“裳”在古代指的是下裙的意思。“深衣”制,“深衣”制就是通常將上衣和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裙”中的“襦”就是短衣。漢服是有常服和禮服之分的,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比如冕服就是以前古代帝王和百官所穿的上衣下裳制的正式禮服。而深衣通常為常服。俏皮可愛的襦裙,則是婦女喜愛的。古時,不可能所有人都能穿著如達官顯貴那般闊氣華麗,畢竟普通老百姓日常也是需要幹活的,很多衣服穿著並不方便勞作。所以普通勞動人民一般是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如今,我們穿漢服更多的是為了傳承美好的事物與文化,或者簡單的喜歡美好的事物,所以那些糾結甚至以穿漢服不方便工作和勞作的人是無知的,把這由頭掛在嘴邊也是毫無意義的。畢竟日本人身著和服與木屐時也沒見人家在地裡幹活。為此抬槓毫無必要。其實,和服在日本又稱之為吳服,意思是從吳地傳來的服飾。而吳地,則是中國如今的江浙地區。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在不斷的完善著和服,並在漫長的時間流逝中發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約在日本奈良時期,中國正處於大唐盛世當中,日本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來唐朝學習,其學習的各種內容當中,衣冠制度也在其中。於是當時的唐服便傳入了日本,而盛裝“十二單”的外套華服也被稱之為“唐衣”。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在此,我們又不得不提一下“唐裝”。大唐盛世,聲名海外,於是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唐裝”作為唐代的衣服也就是當時的漢服了。由此可見“唐裝”一詞是源於海外的。盛世大唐,男子喜歡頭戴幞頭紗帽,身穿圓領袍衫。所謂的幞頭其實是一種用黑色布帛做成的用來包頭用的。而圓領袍則顯得穿著之人十分孔武有力,所以用途也非常廣泛,在當時,上至帝王,下至百官都是非喜歡。可以說是當時的流行款。而唐代的女子,多喜襦裙。初唐時期,服飾沿襲了自東漢以來傳統的“上衣下裳”制,以求達到能夠顯出女子的身材。而中晚唐時期,女子服飾趨於復古,開始逐漸走秦漢時期的風格,寬衣大袖,飄逸如仙,服飾華麗大氣,寬鬆自然。或許這也與當時的“以肥為美”審美相關。現在我們所說的唐裝,與當時的“唐裝”並非同一事物。如今的唐裝是唐人街華人所穿的中式服裝,是馬褂的一類。無論風格還是款式,二者都沒半毛錢關係。所以自然也與唐朝沒有什麼關係了。

漢服,配飾頭飾也是其重要的部分。古時,男女成年之刻都要舉行成年禮,漢族男女成年後需要將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並使用笄固定起來。漢族男兒多帶冠,或者巾和帽子等。女子則可以憑藉自己喜好,梳成各種樣式。為了更加好看和漂亮,通常女子們還會在頭上佩戴步搖,珠花等配飾。除此之外,漢人喜玉,所以佩玉也是非常流行的。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中國的紡織業最早可追溯至新時期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早在五千年之前,我們就已經擁有了最早期的農業和紡織業,並且能夠使用自己織成的麻布來製作衣服。然後我們又學會了養蠶,並且利用它們吐出的絲進行製作。我們的衣服也在這些的基礎下不斷完善。殷商之後,我們初步建立起了衣冠制度,到西周時期,服飾制度逐漸形成。也是在周代,隨著政治、經濟、思想的不斷影響,衣冠制度被納入了“禮治”的範疇,變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衣冠服制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便開始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各朝各代甚至為此還專門編著《輿服志》,顯示出中國獨有的文化品質與服飾文化。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從周代一直到明朝,漢族服飾制度和基本特徵都沒有大的變化,都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再加以完善。直至明朝滅亡,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力求削弱漢族人民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更好的統治中國,於是用強硬的手段逼迫人們剃髮易服。這才使得漢服停止了發展。

有壓迫自然便會有抵抗,在當時漢族人民長期的一些抵抗中,出現了一系列慘劇,這也導致統治者做出了一些讓步,於是提出所謂“十從十不從”,在服裝上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而僧道不從,倡從而優伶不從;以及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也這正是這有限的讓步,使得漢服不至於徹底毀滅。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漢服其實在清朝時期已逐漸消失,但千年以來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和“十從十不從”又使得其部分元素與在某些方面一直沒有滅絕。我們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的服飾,還有國內以前受到過漢化的少數民族服飾都還保持著漢服的小部分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直到新中國成立,新社會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和人民開始逐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以發揚。我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而那些積極推動漢服運動的人民,則彼此稱呼為同袍。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關於這個同袍稱呼,其實是取自《詩經》—(秦風·無衣)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袍們本著“華夏復興,漢服先行”的行動理念積極的響應與推廣著積極的傳統文化。當然其中也出現種種困難,但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漢服如今的影響離不開同袍們的共同努力。對於積極的推動是美好的,但是在推動過程中自然少不了出現各種分歧與矛盾。在此,筆者還是要呼籲大家理智看待這些問題,畢竟任何事物在其發展的軌道上,這些都是必然。


“華夏有衣.霓裳如夢”今天一起說說這件美麗的衣裳

如今漢服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甚至逐漸產業化。於是也衍生出很多周邊。漢元素服飾也層出不窮。但是漢服與之相較還是有其區別的。在此,個人建議大家都抱著學習的心態對待這些,不能對這些強加觀點,也不可隨流附和他人之見。所謂的考究能使我們對某一種事物具有更深刻的瞭解和更全面的認識, 所謂的創新也必然都是在對某一種事物有足夠的瞭解基礎上,方能踏出嶄新的第一步。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相互衝突的。然而值得我們警戒的是創新不是為了另闢蹊徑,考究也不是為了刻板死守,縱觀華夏五千年,事物無不是在其某些基礎上科學的向前發展變化著。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不喜還望寬容。

(喜歡請點擊 關注+轉發+收藏+評論 哦,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果圖片中好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們看到介意的話,請一定記得私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