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他搶救了一個肺水腫男孩,13年後他們相遇在戰“疫”一線

全媒體記者 張承斌

2020年春節註定要被銘記。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現在仍在繼續。

在肆虐的病毒面前,一個個白衣天使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為了挽救生命同病魔搏鬥,上演了無數感人的故事。

劉清嶽是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1月25日,他作為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於來到黃岡支援。不曾想,在這裡,一場特殊的相遇正等待著他……


緣起

十三年前的一場生死搶救

“劉清嶽大夫嗎?您還記得,2007年搶救過一個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的孩子嗎?”1月31晚,在湖北戰疫一線,結束了一天的繁重工作的劉清嶽剛坐下準備喝水,就看到這樣一條微信好友驗證請求信息。讀完這條信息,十三年前發生的一起特殊搶救浮現在他的腦海。“難道會是他?”劉清嶽沉思著陷入了回憶。

13年前他搶救了一個肺水腫男孩,13年後他們相遇在戰“疫”一線

2007年,劉清嶽曾經搶救過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男孩:孩子當時只有十二歲,患普通感冒,發燒並一直咳嗽;入院前曾去村裡診所輸液,在過敏測試時出現“青黴素過敏”症狀,最後導致肺水腫並陷入昏迷。孩子被送到醫院後,最終,經過主管大夫劉清嶽和其他醫護人員的努力,男孩被成功搶救過來。

時過境遷。十三年過去,這個名叫“王冰”的小男孩早已長大成人,如今,他的身份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1月28日,他作為山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於來到黃岡支援。

而就在王冰出發之前,1月24日晚,除夕之夜,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收到山東省衛健委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知,該院醫護人員紛紛報名請戰。經該院指揮部磋商,包括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清嶽在內共計7名優秀醫護人員組成了醫院首批醫療救援隊出征湖北,支援疫情救治工作。

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後,劉清嶽通過了對方的好友驗證請求信息。


重逢

十三年後他們相遇在戰疫一線

看到“對方同意加您為好友”的提示信息,王冰撥出了視頻電話,此時的他,心情有點緊張,也有點激動。

“是那個白白胖胖的孩子嗎?”電話接通後,劉清嶽的這句話讓王冰一下子熱淚盈眶。十多年過去,當年救過自己性命的恩人還記得他,他要當面向對方致謝。

13年前他搶救了一個肺水腫男孩,13年後他們相遇在戰“疫”一線

最終,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在分別十三年後,王冰和劉清嶽在戰疫一線再度重逢。

“你好你好,這麼多年不見,你比小時候又胖了。”劉清嶽看著王冰,笑著說道。“感謝您的救命之恩!”說完這句話,王冰就向劉清嶽鞠了個躬。隨後,兩人坐了下來,就當前疫情防治工作進行了交流。

13年前他搶救了一個肺水腫男孩,13年後他們相遇在戰“疫”一線

異地重逢,看似偶然,其實並非如此。在被劉清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之後,年紀還小的王冰就已經勵志要學醫,做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去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有了這堅定的志向,才有了今天的他。

在交談結束之後,劉清嶽送給王冰幾隻醫用口罩,並囑咐他一定要做好防護,“現在我們對這個病的認識還不充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戰鬥。”

這場特殊的重逢,讓劉清嶽感覺很欣慰,“孩子搶救過來以後選擇了學醫,走到我們這個共同的工作領域中來,並且投身到抗擊疫情一線中來,這讓我非常開心。”

“你能夠幹ICU,並且能夠志願湖北,就是對我們當初搶救你最大的回報。”劉清嶽這樣告訴王冰。


約定

打贏這場疫情戰爭後再相見

如今,劉清嶽和王冰兩人都在戰疫一線忙碌著。

比如,為了給患者做霧化,王冰和另一名隊友一天要掰數百支幹擾素,經常把手掰得生疼。

劉清嶽也同樣並不輕鬆。在他的“戰疫日記”裡記者看到,幫助病患同死神博弈的戰爭隨時都在上演。有一次,一個病人突然出現呼吸急促現象,劉清嶽迅速查看,發現患者血氧只有50%,呼吸頻率每分鐘四十多次。什麼原因?劉清嶽迅速在腦海裡尋找答案。痰液堵塞?馬上吸痰,卻並沒有發現任何痰液。隨後,他馬上用叩診的方式,初步斷定病人可能是“氣胸”,最終在穿刺後明確了該診斷。隨後,他馬上利用胸腔置管的方式,引出大量氣體,患者心率上升,氧合指數改善,呼吸頻率下降,他成功地把病人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作為一名醫生,我不能躲避,也不能放棄,我必須去做一名醫生該做的事情。”劉清嶽在日記中這樣說道。

面對共同的敵人,劉清嶽和王冰就像一起為了勝利而衝鋒的戰士。雖然身處不同的戰場,他們卻有著共同的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平安凱旋。

匆匆見面後沒多久,兩人就分別了。“等咱們打贏這場戰爭,勝利凱旋再見面!”他們這樣約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