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到對父母不心懷怨恨?

程文順


不用問怎麼能做到?只要想到這是你的父母,你的心就能軟化,這是自然血緣的一種力量。

說幾句大實話吧,不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慈愛,有些父母對子女可以說是相當殘忍,有些都令人髮指。

無論怎樣?那都是父母,自然血緣把你和父母連在一起了,沒有辦法?民間有一句俗話,什麼你都可以選擇,唯有父母是你選擇不了的。

無論父母對你做了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看著滿頭白髮的蒼老之人,還是自然血緣的關係,想恨你都恨不起來了。

況且不是有一句話嗎?許他們不仁,不許你不義,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所作所為,你不要再重演一遍,抱著這種心態,就放下了對父母的怨恨。

弟子規裡有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讓自己做一個賢德之人,你就會放下了怨恨之人。

聽我的吧沒錯。



京西玉人


恨的起源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來自父母的諷刺,挖苦,打罵,呵斥和否定。有的時候,父母不經意的一句冷嘲熱諷的話,就可能給自己幼小的心靈帶來沉重的打擊。孩子心中感到委屈,對父母有怨恨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孩子也知道,恨父母是不對的,那孩子會怎麼辦呢?只能把這種恨壓抑到自己的內心深處。

然而,這份壓抑到心中的恨並沒有消失。等到孩子長大後,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就會通過反抗父母來發洩內心的恨。例如,青春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很叛逆。而成年人,由於受家庭責任觀和傳統孝道價值觀的影響,不能直接向父母表達恨意,有些就會通過網絡平臺尋求發洩。

恨的影響

一個人心中對父母的恨,不但影響和父母的關係,也會給自己的親密關係蒙上陰影。有些人和同事,朋友,甚至配偶都可以和諧相處,但是一旦回到父母身邊,就會有各種衝突和對抗。自己和父母總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彷彿小時候的情景再現一般。

也有一些人十分痛恨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發誓有了孩子以後絕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然而,真等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卻仍然沿用當年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打罵苛責不斷。這就是恨的延伸,通過孩子來發洩壓抑在心中的恨。

恨的化解

一個人對父母的恨,是其他所有恨產生的根源。如何化解心中對父母的恨意呢?心理學上最常見的自我療愈方法有:傾訴告別和感謝告別。具體的做法如下:

1. 具有儀式感的傾訴告別。

拿出一張紙(或幾張),把自己內心對父母所有怨恨的事情全部寫下來,可以罵人,寫什麼都可以,盡情的寫,甚至邊寫邊哭都可以。這個過程相當於把心理病灶給揭開。這些病灶深埋心底,平時不會怎麼樣,一旦遇到相應的場景刺激,就會跑出來侵擾我們的內心。寫完之後,等到心情平復了,再把這些紙燒掉,要親眼看到這些紙化為灰燼。這個化為灰燼的過程,就相當於和過去告別的儀式。

2.通過感謝來徹底告別過往。

可能某些人會說,“我這麼恨我父母,他們如此對我,為什麼還要感謝他們?” 這樣的疑問,其實是在尋求一個感謝的理由。感謝,是一個儀式,一個姿態,感謝對方並不代表認同對方是正確的。我們需要感謝的,並不是某個人,而是我們的經歷。因為這些經歷,我們認清了這個世界的規律,獲得了自我成長。對父母的感謝詞,可以參照以下文字來自己撰寫: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帶我來到這個世界,讓我有所經歷,有所成長。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以在父母愛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也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關愛,鼓勵和信任下,變得自信而有安全感。然而,這些看似美好的一切,卻並不是我所能掌控的。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無法左右父母對我的態度和方式,因此無論我現在有怎樣的表現,我都是沒有過錯的。即使我現在對父母依然心中懷有恨意,我也是沒有過錯的。

感謝父母以他們特殊的方式來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對我承擔無限責任,給予我無限的愛,那就是我自己。每個人真正愛的其實都是自己,父母也需要愛自己。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好好的愛自己,盡我所能去做讓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感謝父母帶給我的這樣獨特的成長經歷。這份經歷讓我明白了: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挑釁強者的後果就是受到懲罰。弱肉強食才是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我很慶幸現在就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樣可以讓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的做到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身邊的人。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我的父母,已經逐漸遠離了我的人生。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要做,很多精彩等著我去發現和體驗。此刻的我,卸下了過去的包袱,步履輕盈,像一隻自由歡快的小鳥。這種完全靠自己的感覺,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自由,如此的美好……”

你可以在每晚睡覺之前,心中默唸這些感謝詞,讓自己處於愉悅和放鬆的心境當中。最好頭腦中能配合想象一些畫面,主題就是自由,想象自己像一隻歡快的小鳥,在自由自在的飛翔,無拘無束。

傾訴和感謝的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核心就是:通過儀式,為自己心中的恨找到一個歸宿,讓恨遠離我們的生活。只有與過去告別,我們才可以讓自己的目光更加清澈,腳步更加輕盈,活的更自由輕鬆。


舊事凡念


1. 換位思考,代人著想。

如果我是我父親,我會認為,“生你養你這麼多年,這麼疼愛你,你還想讓我向你道歉?!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也是我們為人父母所認為的最好的教育方式。”這樣想,不僅當下即可化解煩惱,還能淡化我執,讓自己更加自在和快樂。

2. 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

收回自主權,不再把問題和責任推給別人。自己已經成年,對自己的人生負完全的責任,有完全的自主權。現在的苦樂,全由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獲得內心成長。尤其,佛家更認為“如是因,感如是果”,今生感得的苦果,全是由於自己過去世所造下的惡業。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當下就要開始斷惡修善,消業積福。

3. 莫向外求。

意識到我輩子都可能求不來父親一句真心地道歉,如果我還一直執著這句道歉,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這是我絕對不想看到的結果;那麼,向外求是無解的,那就向內求。放下對外界的執著,轉而尋求內心的轉化和放下。既然我求不到,我改變不了我的父親,那就放下這份執念。還自己一份自在和灑脫。

百善孝為先

4. 孝順父母是最大的恩田。

我們說培植福田,消業積福。那什麼才是最大的恩田呢,即孝順父母。和父母的關係順了,外界的關係也就順了;父母開心幸福了,自己的運勢也就好了。所以,我們感念國土恩、眾生恩,首先要感念父母恩。

5. 慈心融化嗔心。

對被人懷恨在心,最好的化解方法,就是升起慈悲心和憐憫心。比如,看到父親以前做過的傷害我的事情,也是由於他有煩惱。在煩惱的指使下,他自己不由自主,造下種種惡業。所以,父親是煩惱的奴隸。這樣想,內心便會可憐父親,進而沒有了怨恨之心。內心得到安寧和自在。

當然還有很多的化解和對治的方法,或許您會說,道理誰不會說,怎麼才能做到呢?

家庭幸福

那就需要認識到我們現在的想法和煩惱,也是長期以來觀察修和安住修得來的,現在我們要做的是依循這種心理運作規律,換個方向。運用佛法的正知正見,重新審視這些問題。

比如,如果我一直執著於對父親的仇恨,最終會害了自己,也害了整個家庭;但是,如果我認同並運用上面的正知正見,換個角度看過去的傷痛,感恩父母,孝順父母,這樣一定會讓自己開心快樂,內心成長,家庭幸福,事業有成,最終利益到自己。


標峰理評論


父母覺得做什麼事都是對的,不融孩了說話,好像他她是過來人,經歷了許多,怕孩子受到傷害,或吃虧。全部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是愛,可不知道該子怎麼想的,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愛你的話,你可以和他們夠通,把你心裡面想的說出來,或找一個你信的過的人,間接把你的心裡話說出來,這樣的話,你的怨恨就消失了,無論什麼時候,找機會把話說出來,就算達不到任何作用,你也沒有怨恨啦,因為你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了。心情好多啦。我不知道你是啥年齡的人,千萬不要有怨恨,學會夠通,學會感恩,父母給了你生命,用心血養你長大成人。人都有解不開的結,說出來就好了。


用戶55916893265


看到這個問答,我有必要回復下

你既然這樣問,肯定已經對父母心懷怨恨

1.因為你父母干涉你的生活或者情感?

2.因為你父母對你兄弟姐妹好,對你不好?

3.你父母不給你上學?

如果是12,你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

可憐天下父母心,你不要去怪他們

更不要去怨恨他們,或許他們也無奈

如果是3,你更要自食其力

現在上學都有貸款,你可以貸款上學

畢業後自己來還,相信你可以

所以不管怎麼樣,希望都不要去怨恨

因為怨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你是他們生的,養你也不容易

你需要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他們

你會怎麼做?

希望被採納,考核期,謝謝


阿年吖在深圳


主要就是換位思考 對父母要打不還口罵不還手 不管怎麼說 她們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多為他們想想 想想她們怎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對她們有什麼好處 對你有什麼好處 [微笑] 父母是天下最無私的對你的人了 小時候不懂 如果長大一些還不知道體貼理解父母 那就沒機會了 珍惜!



我愛你秋天的落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覺得這個不用強調,不管是在哪個國度,百善孝為先,沒有孝道,談何其他的事業心或者對💓有責任感?因為孝心中可以看出很多細節的事情!

首先,有沒有孝心意味著子女懂不懂🉐️感恩。對於父母而言,沒有感恩,那麼孝道如何傳承?母親👩懷胎十月。對於朋友👬,對於同事,對於社會上曾經幫助過我們或者我們遇到的那些人,沒有感恩,人和人之間就沒有了基本的信任和互幫互助;

其次,為人父母后,想必我們都知道了父母是多麼不容易,供我們讀書,幫助我們組建家庭,現在社會壓力比較大,節奏也會快些,又會幫我門帶小孩。二胎放開以後,父母會更累一些。在🚌上或者幼兒園門口,總會看到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去接孩子們,等小孩出來以後,馬上就會上前給他們背書包,喂水喝,喂吃東西等,我們為何對父母心懷怨恨?

最後,每個人的家庭👪因人而異,或許有的子女確實跟父母之間發生了一些誤會或爭吵和矛盾,不過,雙方嘗試著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辦法總比問題多!

總之,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家和萬事興!



晉昕Team


1.站在父母角度思考問題,多體諒他們的難處。

2.心平氣和地解決分歧,多溝通。

3.永遠要記得生下來並養育一個小孩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他們可能會面臨金錢,婚姻等等的問題,他們的青春將會奉獻在你身上,他們的時間和生活軌跡也將面臨轉折)所以永遠感恩父母!


在奮鬥的青年


不管什麼時候,你就想想你小時候。你以前父母怎麼照顧自己的,父母辛苦一輩子為了誰,不還是咱們啊!我從來不怨恨,生氣時候可能有。但是談不上怨恨!這輩子,讓父母欺負自己是幸福的事情!


情天的鄉村


即使對父母有意見,也不應該心懷怨恨,因為,父母給你了生命,又給你養育之恩,怎能對他們怨恨呢,多想父母培育你的辛苦,多想生活的不容易,慢慢就會化解這種不良情緒。

因為這個世界上最讓我們感恩的就是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