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打響自救戰”之七」專家支招:別盲目追求零庫存

  編者按:原本喧鬧而繁榮的春節假期,突然之間,馬路上車少了,地鐵裡不擠了,高鐵上人少了,商場關門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商業、餐飲、旅遊、房地產等諸多民生產業,被強制按下“暫停鍵”,也給諸多企業打了個措手不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曾經歷的。

  為減少疫情影響,促進經濟平穩增長,2月4日,江西出臺《關於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0條政策措施》,從財稅、金融、人事等提出全方位扶持政策,以擴投資為重點穩需求,扶持實體企業渡難關。“寸風難撼百丈林”——此時許多工廠已經開始復工,而依然在“彈性工作”中的第三產業也並沒有“暫停”,我們聚焦這些企業“眾生相”,以這組“江西企業打響自救戰”稿件,透視疫情對江西經濟的影響、展示江西企業的自救信心、經濟專家都支了哪些“奇招”……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企業慌亂了陣腳,也有企業動用一切可能的信息化技術來穩定企業。江西企業當下該如何走?專家給企業支招:製造業企業不能一味追求“零庫存”,文旅產業或迎來市場的報復性反彈。

  當前應先保證基本的運轉

  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副秘書長、南昌思創企管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曹鵬介紹,現在企業最關心兩個問題,一個是防護設施不足,另外就是工人和原材料不足。因為運輸的問題,原材料還不能達到飽和狀態。對於疫情的發展,我們預期在3月初可以走上正軌,這也是一個機遇,企業可以準備設備改造、數據提取、信息化提升。

  企業在提升自動化水平等領域能做哪些工作?記者瞭解到,以“移動物聯網”為例,企業可以基於移動蜂窩網絡的物聯網應用和示範,推動移動物聯網芯片、模組、傳感器等產業化,推動移動物聯網公共服務及大數據分析等平臺建設,推動移動物聯網接入終端、產品、應用系統集成創新。

  當前,疫情尚未結束,企業都無法全面開工的情況下,江西的製造企業該怎麼做?

  曹鵬說:“目前,我們首先建議企業先保證基本的運轉,等疫情後,協會打算組成一個專家組,針對企業改善。我們預定了30家企業進行針對性的診斷。這30家企業都是製造型企業,這些企業在進行診斷後會進行提高。

  不過曹鵬也給企業一個警醒,“第一,原有的零庫存模式要調整為低庫存模式,其次,有些崗位採取機器換人。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預警效率。” 

 不能一味追求“零庫存”

  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企業的零庫存越來越多的被看成足企業降低成本、完善物流的重要標誌之一,企業實現零庫存,就意味著更多的企業資源進行更徹底的整合。也意味著可以縮短產品生產週期,同時也加快了企業資金的週轉。專家認為,並不能一味追求“零庫存”。

  曹鵬表示:“拿口罩生產來說,為什麼現在這個急缺,並不是生產不出來,而是它生產出來有個消毒、淨化的過程,各個企業都沒有這個庫存。如果你有個保底的庫存量,今年正月初一初二的時候,我們也跟進賢縣的醫療企業進行溝通,他們能生產,但沒有原材料。很多庫存已經到了省內外的經銷商手裡,如果我要從經銷商手裡重新收回來這又要成本。如果有一定的保底庫存量,可以保證3天的銷售,工廠裡又在正常生產,我們就贏得了3天的時間差。我們業內認為2月25日是一個拐點,但防護產品是最致命的問題。打比方我們工廠有1000人上班,一天要消耗多少口罩和消毒耗材。”

  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復工復產

  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透露,疫情發生以來,不是企業都通過信息化來抗擊疫情。如江西聯通開放疫情實時通報、供需對接、在線辦公、在線考勤等功能;江西用友上線了一款疫情上報和遠程視頻辦公軟件,供我省政府部門和企業免費使用;江西思創數碼研發了大數據疫情防控輔助分析決策平臺,並在多地部署使用;江西移動、華為江西代表處、騰訊江西代表處等雲服務商也紛紛推出小程序,供企業免費使用。

  專家還建議江西企業,推薦在線辦公、在線考勤、疫情上報及在線調查、視頻會議、在線檢修、供需對接、疫情地圖、產品發佈等雲產品,協會積極宣傳推廣、加強協調,供省內企業免費使用,探索以雲服務等信息化手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文旅產業或迎來市場的報復性反彈

  時代文旅戰略營銷顧問公司首席顧問熊曉傑則認為會出現市場的報復性反彈!

  他認為,以非典為例,非典過後的2004年,國內遊人數增長了26.6%,旅遊總收入增長了36.9%。

  熊曉傑認為,文旅企業要認真研究市場和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特色化的、有競爭力的產品,開創藍海。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的競爭。而在中國文旅市場,有個性、有特色、滿足消費者極致需要的產品並不多。我們要認真研究行業的趨勢,研究市場的競爭環境,研究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在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非常強調企業必須首先制定和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這三個定位是路線,是綱領。路線是綱,綱舉目張。否則很有可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在各種聲音和誘惑面前亂了方寸。

  熊曉傑認為,文化與旅遊融合了一年,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文化和旅遊還是兩張皮。要充分利用好文化的力量為旅遊賦能,尤其是融合創意、潮流的文化+科技形式會是市場的新寵。同時從運營的角度而言,文化+科技的項目雖然一次性投入成本不低,但可更新性強,尤其不易受各種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持續影響,值得重點考慮。另外,科普和研學是文旅行業經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線下體驗完全沒有辦法實現的情況下,各企業要迅速啟動線上的科普知識傳播工作,通過線上活動,保持品牌熱度和積累私域流量。比如動物園可以開啟動物醫生自媒體知識傳播,博物館可以啟動線上博物館在線課程和講座等。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VR等技術手段,實現網上景區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