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軍事地形學:莫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孫子曰: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海宸譯文: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這就是軍事地形學,軍事指揮員的必修課目,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有利法寶。


說說軍事地形學:莫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古今中外,利用有利地形取得作戰勝利的戰例舉不勝舉,有的還以少勝多,以劣勝優。比如說平型關大捷,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層層設伏取得戰果。甚至於古代關口,都是依託獨特的地形進行設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投入較少的兵力守關,便可保一方平安。

現代戰爭,地形的影響依然非常大。比如美國打伊拉克時,受到的阻力不大,伊軍戰鬥力原本就差,再加上並無險可守,因此根本無力抵擋美軍的進攻。但美國打阿富汗時,進展卻沒那麼順利,並不是阿軍戰鬥力有多強,而是阿軍所佔地形非常有利於他們防守,有效的遲滯了美軍的作戰行動。如果不是因為美軍的裝備實在太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機動能力超強,美軍極有可能步俄羅斯的後塵。當年俄羅斯出動大批重裝部隊攻打阿富汗,結果無功而返,其原因就在於看上去很嚇人的重型裝備在山地根本無法有效發揮作用,甚至還成為累贅活靶子。

再說我軍,作戰時在地形的利用上,深得《孫子兵法》真諦,先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以劣勢裝備打贏了優勢裝備,毛主席說:

“美軍鋼多氣少,我軍鋼少氣多,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其實毛主席留了一手沒有說,就是朝鮮的地形非常有利於我軍作戰。倘若放到平原地帶,戰爭的結果就不好說了。後來又在越南戰場再次打敗美軍,地形因素仍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說軍事地形學:莫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現實生活中,掌握一些軍事地形學知識也很重要。

某地方政府組織抗洪搶險,負責一線指揮所的領導,沒有認真勘察地形,組織人員隨便找了塊平地搭建。部隊應急分隊趕到後,帶隊領導一看就發現不對勁,叫趕快轉移。地方領導們將信將疑,有的還覺得部隊領導小題大做、多此一舉,但看到部隊領導非常嚴肅,並且已經命令部隊組織指揮所轉移,也就不好說什麼。指揮所轉移到某高地不到半小時,原先指揮所的位置已經被洪水淹了。後來在覆盤時,部隊領導拿出軍事地形圖給大家分析,大家才醒悟,原先指揮所的位置地勢偏低,幸虧部隊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新的政府機構改革,各級政府均成立了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指揮當地的應急管理行動,無論是抗洪搶險,還是反恐維穩,都少不了要用上軍事地形學。在部隊工作過的同志,曾經學過的軍事地形學知識肯定可以發揮作用。沒有部隊經歷的同志,也要趕緊補上這一課,有備無患。


說說軍事地形學:莫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現在很多人喜歡自駕遊、爬山、野外露營、探險等等新鮮刺激的項目,甚至包括一些團建活動的拓展項目,組織者往往都要經過相對比較專業的訓練,其中很重要的培訓內容之一就是軍事地形學,比如露營地點的選擇就相當有講究,倘若為求刺激和方便,將露營地點選擇在沖溝的河灘上,地勢平整,用水方便,可如果夜間河水上漲(這是大概率事件),則會非常危險。

孫子在開篇中只是說了地形很重要,具體如何分析判斷地形,後面會有專述。海宸亦不再囉嗦,總之對於身邊事,都要多留心多學習,做到“不可不察”,以免書到用時方恨少。

你對生活認真,生活總不會辜負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