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有意义吗?

曾经书本告诉我们 人 是群居动物 但长大了 生活告诉 我身为个体 要学会在喧嚣中独处不知何时开始我的笑不是因为自身的欢欣 而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氛围和环境也不知何时我开始喜欢黑暗的宁静 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才真正属于我自己不知不觉我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若无其事的开着不痛不痒的玩笑,附和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话题 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有意义吗?

我总是在模仿身边人说话与做事的方式仿佛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标准而我是时代唯一的异类

我总是渴望着一通电话 一条信息这恐怕就是我被人记住唯一的讯息害怕着被同伴丢弃 希望所有时间都不会被遗忘这种害怕 时时刻刻带给我恐慌因而会刻意的刷起存在感但并不是为了想在人群中出挑

仅仅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只是想能融入人群当中可越是在人群之中 越发体现出我独自一人依然孤单

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有意义吗?

《乌合之众》里古斯塔夫·勒庞说过:“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智力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用智商去换那份让人感到安全的,归属感。”

恐怕真的是这样用本不应该出现在我身上的行为与话语来换取人们的注意

竭尽全力贴近人群

却没有发现本来的人群 也是镂空一片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所谓的人群 只是视角所带来的假象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之中

当有人拼命想进入你的故事

便成为了异类


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有意义吗?

其实不去融入某个圈子 才是真正的合群

我们仿佛才找到真正的自己

用自身的喜好去观察整个世界才能更清楚 更客观的得到答案

不需要蹑手蹑脚的像他人的样子靠拢

因为 你本来的样子 才是他人最向往的

一板一眼地活着 只会泯然众人

被淡忘在他人记忆中

用你的方式 你的性格 在他人的记忆中留下闪光点

这才是真正被他人所记住的方式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他人而去委屈自己

因为我们的故事为自己而谱写

用了大把时间去合群 却完全没有做自己更讨人欢喜

其实他人最向往的 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