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方艙醫院”,到底是地名還是概念?什麼是“方艙醫院”?

近日,武漢開始連夜趕建多所“方艙醫院”,用來集中收治被確診的輕症病人。

對很多人來說,“方艙醫院”是個很陌生的概念。其實,這是來自解放軍野戰機動醫療系統的名詞,方艙是使用各類堅固材料組合形成的可移動整體,方艙醫院”往往指臨時搭建、便於移動的醫院。


都在說“方艙醫院”,到底是地名還是概念?什麼是“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裝備通常由一系列具有不同醫療或技術保障功能的方艙組合而成,具有實施早期治療的救治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可以移動的“房子”,具有組裝快、功能全、機動性強的特點。方艙醫院常作為軍隊野戰機動醫院,主要由醫療方艙、病房單元、生活保障單元及運力等為主要組成,在公共衛生應急保障中發揮巨大作用。


“方艙醫院”雖小,但功能強大。它具有傷員分類後送、緊急救命手術、早期外科處置、早期專科治療、危重急救護理、X線診斷、臨床檢驗、衛生器材滅菌、戰救藥材供應、遠程會診等功能。


檢驗、手術、急救等模塊化系統可單獨運作,也可無縫連接組建成移動醫院,相互組合使用。既可共享方艙內的設備資源,又可對傷病員進行高效處置。


艙內有無菌物品儲存、持續的電源供應、流動水洗手衛生設施等,且“方艙醫院”的艙內無菌程度可以達到三級甲等醫院的標準,可開展手術治療。


武漢建立三處“方艙醫院”,將提供3400張床位,主要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三處“方艙醫院”的建立,有助於扭轉各個醫院的超負荷收治情況,可集中、有效、快速地收治疑似病人,防止疫情大規模擴散。

“方艙醫院”的修建地點與疫情指定治療醫院的距離較近,便於派遣醫護人員和轉運病人,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周邊醫院的收治工作。

此外,天氣還比較冷,“方艙醫院”的建立可以避免不利天氣條件對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影響,同時也為患者、醫護人員提供了基本的用水、用電保障。


按照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制定的《方艙醫院管理規則》,“方艙醫院”原則上收治已確診、且未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的輕症患者。具體標準為: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 臨床分型為輕型或普通型患者;
  • 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齡年齡在18-65週歲之間;
  • 無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基礎性疾病及精神疾病;
  • 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

通過方艙醫院,實現集中隔離治療各社區確診病毒性肺炎輕症病例,控制感染源,避免在社區產生交叉感染,統一進行疾病宣教、心理疏導,給予病人及時科學的治療觀察,防止病情加重進展,降低病重率及病死率。由於進入“方艙醫院”的患者都是輕症,以口服藥物為主。方艙醫院配備生化檢測、放射檢測、病原學檢測等醫學檢查檢驗設備,可隨時對患者情況進行相關監測。


武昌方艙醫院按照每50張病床為一個醫療單元,每個單元配備4醫12護,治療區、搶救區參照正規醫院急診留觀室標準,配置必要醫療設施和藥品。

在醫護力量方面,武昌方艙醫院是採取的“國家醫療隊+武漢醫療隊”聯合模式,所有醫療隊將整合力量,設備統一管理和使用,醫生、護士統一排班。抵達武漢後,醫療隊隊員已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進行統一培訓,確保迅速上崗。


病人進入和轉出的流程是怎樣的?

武昌方艙醫院將按照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制定的防控設置標準、治療標準、護理標準乃至入院標準、出院標準來執行。

病人統一由政府組織轉入“方艙醫院”,經過篩查,符合收治標準的,將進入方艙醫院。根據治療過程中的病情演進情況,出現病情加重達重型、危重型標準時,將送往定點醫院接受救治;治癒的可就地檢測,符合出院標準即可出院。


方艙中病人是否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4日表示,由於入住方艙醫院的都是確診患者,病原相同,交叉感染這個問題不是突出問題。患者入院前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外,還會經過流感抗原篩查,盡最大可能避免可能的生物安全風險。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都在說“方艙醫院”,到底是地名還是概念?什麼是“方艙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