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3歲多了,總改不了吃手的習慣,和小時候吃母乳少有關係嗎?

fly20785186


這是屬於小孩口欲期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三歲之後繼續持守比較厲害的話,那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造成的原因呢,大多是教養環境的原因,還有是特殊的成長經歷或事件。不要訓斥孩子,多引導孩子做一些手工等遊戲,對孩子多陪伴。必要的時候給孩子增加一些固定的戶外身體運動。當孩子的心理安全了,對自己的身體控制力更強了,吃手的行為自然就會改善。


C媽育兒


首先,媽媽要知道寶寶為什麼吃手指?

寶寶吃手指其實是“口欲期”的一種正常行為。

寶寶從出生後到1—2歲,也就是吃母乳的階段,寶寶的“快感”主要集中在口腔和唇舌部位,也就是通過吸吮乳頭動作來達到原欲的滿足,這就是所謂的“口欲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通過嘴巴去接觸和了解這個世界,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必經過程

這個階段的寶寶,不光吃手指,還會吃手能觸碰的任何東西。因此,爸爸媽媽發現孩子進入口欲期時,一方面不能阻止孩子用“嘴”來感知世界,另一方面要關注孩子的衛生,關注他所接觸到的東西是否安全。

1,為了不讓孩子接觸到不安全的東西,儘量打掃好家裡的衛生,收起小顆粒的東西,以免孩子不小心吃到嘴裡卡住。

2,家長一定不可以一味直接制止孩子吃手或者咬毛巾、衣服等,可以給孩子準備牙膠,磨牙的小零食等代替。

3,家長不要太大驚小怪,這樣更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一切均是正常現象,陪寶寶安全度過就好。

總之,嬰兒在口欲期是需要被滿足的,如此才不致於造成長大後的心理不平衡及缺乏安全感。

多大寶寶的吃手行為需要糾正?

吃手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有很好的心理促進作用,能給小寶寶帶來安全感、歸屬感,還能減輕緊張情緒、對抗孤獨心理,是非常必要的行為。

但2歲以後,寶寶吮吸手指的行為會逐漸消失,因為他需要用手去嘗試其他更有趣的事!

如果寶寶過了2歲還吃手,家長就要幫助寶寶做口欲期的過渡工作了。

1,父母要找到孩子吃手指的原因,對症下藥。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在吃手指,多半是因為內心愛的缺乏,或者緊張無助。父母應主動關心孩子心理需求多陪伴孩子,瞭解他們內心的需求,給予關懷與安撫,讓孩子得到慰藉。

2,家長一定要坦然面對,切不可大驚小怪,這樣或許會加劇情況惡化

孩子無論什麼原因吃手,不要驚慌,不要批評,觀察原因,看似不經心的把孩子的小手拿出來,這個需要家長的智慧了。

3,給孩子提供儘量多的活動時間,轉移注意力。

孩子大多數吃手要麼無聊,要麼緊張,家長可以多多關注,又要顯得不那麼特意,給孩子讀書、做遊戲,幫助他控制吸吮手指,鼓勵孩子能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逐步讓孩子忘記要吸吮手指。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來。久而久之 這件事就過去了。

4,保證孩子勤洗手,衛生安全很重要

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至少要保證衛生。

5,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論是吃手指還是咬指甲,矯正起來都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不能急於求成。要改變吃手指、咬指甲這壞習慣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孩子難以控制這行為,很容易會產生壓力,並感到焦慮,繼而產生其他負面情緒或行為,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時要有耐心,避免打罵懲罰孩子。無論是正常的“口腔期”,還是心理行為形成的“吃手指”,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愛和理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伴娃成長1234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小朋友吃手指頭的原因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來看。如果是剛出生的小朋友,則吃手指頭主要是小朋友探索外界環境的一個過程,他可以通過對手指的吸吮來訓練自己的口腔,從而可以感受到外界的一些刺激,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如果2到3歲以後仍然有吸吮手指的動作,則家長一定要通過教育來減少其吸吮手指。

1、舉措建議

父母應該多給孩子玩玩具,讓他們用玩玩具來分散注意力。也可你的孩子一個奶嘴來滿足他吮吸的需要。當嬰兒有吮吸手指的傾向時,伸展袖子覆蓋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當然,嬰兒在手指上塗上辛辣的成分來戒掉吮吸手指並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小心避免嬰兒弄到眼睛。另外,如果不能幫助孩子擺脫在家吃手的問題,可以帶孩子去醫院矯正。兒童口腔科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控制兒童的不良習慣。

2、注意事項

當嬰兒吃手指時,手指會在嘴裡施加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後的外力。長期吸吮手指後,上下頜的正常生長會受到干擾,上頜前突、下頜後縮、撅嘴畸形等會逐漸形成,導致上下前牙不正常接觸,更重要的是,它也會影響嬰兒的面部美。在吮吸手指的過程中,如果牙齒剛剛生長,那麼在吮吸手指時施加的力的方向將導致牙齒在不正確的方向上生長,從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和咬合,並容易引起口腔問題。一旦寶寶吃了手指,很容易滿足於吃手指的樂趣和不願意參加其它活動,這對智力和心理都有影響。根據調查,缺乏愛人照顧和安慰的嬰兒往往會養成吃東西和吮吸手指的習慣。如果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將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





幸福的小泥人


寶寶斷奶之後就不停地嘬手指,這是表示他餓了?還是說寶寶身體中缺少某種元素?還是寶寶成長過程的一種必經階段?還是……我是各種猜測加上一籌莫展。聽說長期吮吸手指會影響牙齒的正常發展,由於不斷地進行吮吸動作,還會引起下頜前突畸形。天啊,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究竟怎樣才能幫助寶寶改掉這個毛病呢?

A

4歲之前改掉這個毛病就不會影響恆牙。

斷奶初期,寶寶一時還不能適應,吮吸手指會對寶寶的嘴唇造成類似嘬奶或是吸奶嘴的刺激感,會讓寶寶感到很安心。嬰兒時期的寶寶肚子餓了也會吮手指,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不必非讓寶寶改掉這個習慣。

要是2歲多了寶寶還在吮吸手指的話,就需要給孩子糾正了。這時候媽媽們可以想辦法制造出一個讓寶寶沒機會吮手指的環境。比如引導寶寶玩一些要用到手指或者要發動全身來玩的遊戲。因為就算媽媽命令寶寶"不準吮手指!",寶寶也會偷偷地吮,所以還是想辦法讓寶寶玩一些能用到雙手的遊戲,例如讓寶寶玩泥巴,這樣寶寶不知不覺地就能改掉這個習慣。只要4歲之前改正這個習慣就不會影響寶寶的牙齒健康。


閩南黑妹


孩子經常“吃手”,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對於吃手的行為是寶寶在孃胎裡就自帶的本能反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理慢慢成熟,尤其是到了幼兒園後會有很多的玩伴和玩具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會慢慢減少吃手的行為,若這時孩子還出現吃手現象就被認為是一種心理運動功能障礙,這時家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吃手現象多加註意,尋找孩子吃手的原因,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減少吃手現象。在幫助孩子糾正吃手行為的同時,家長們應該先了解寶寶吃手的原因,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口欲期”探索行為(2歲之前)

2歲之前是寶寶的“口欲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吸吮這項技能,等寶寶出生後每天的動作就是吸吮媽媽的乳汁,若母乳未能得到滿足,寶寶就會通過吸吮手指來代替母乳。這只是一種心理滿足需求,一種本能反應,並不是一種不良行為習慣。

4-7個月的寶寶開始對世界產生好奇感,他們會通過視覺、聽覺來認識這個世界,而這時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也開始慢慢發展,所以還會用觸覺去感受,我們會發現寶寶最初是將整個小拳頭放進口中,後來慢慢精細到將一個手指準確放入口中,這其實是寶寶精細動作得到了發展。

2、安全感不足的表現

寶寶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若這時醒來發現沒有媽媽陪在自己的身邊,便會通過大哭或吃手的行為來填充內心缺乏的愛和安全感。除此之外剛出生的寶寶總是會對外面的世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若此時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如寶寶摔倒在地、被父母大聲呵斥、或者外界爭吵的環境,都會容易刺激到寶寶幼小的心靈,從而引發寶寶產生焦躁不安的心情,而這時寶寶便會通過吃手來慰藉自己的情緒和受傷的心靈。

3、習慣驅使

正常情況下一般孩子到了4歲的時候,就會慢慢減少吃手的行為,若這時孩子還會出現吃手現象,這說明孩子已經把吃手當成了一種習慣,就像有些人喜歡吃零食、喜歡抽菸一樣上癮,這種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依賴,一旦發展下去就難以戒除。

俗話說“病從口入”,雖然孩子平時接觸的東西並不多,但是出於對世界的好奇,他們喜歡經常用手來抓東西,這樣手上便會沾染許多灰塵和細菌,若不及時清理便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經常吃手,還會給寶寶帶來其他的一些危害。

該如何糾正“吃手”壞習慣,父母懂得對症下藥

處於嬰幼兒時期的寶寶吃手是一種正常現象,但當孩子已經超過4歲還在吃手,家長就要採取適當的方法介入了。而這個方法並不是使用強制性的暴力手段明令禁止孩子出現類似的行為,而是採取溫和的手段和途徑,一步步慢慢引導孩子改掉吃手的壞習慣。

1、幫助孩子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或者動畫片引出吃手的話題,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告訴孩子:吃手是小寶寶的行為,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吃手了,否則別的小朋友會嘲笑你的。讓孩子明確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溫和的幫孩子建立自我認知

當孩子出現吃手的行為時,家長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若這時直接呵斥,孩子的關注點只會在父母的情緒和態度上,併產生畏懼恐慌的心理,根本無心聽父母說了什麼。家長要知道一點,孩子吃手指很多情況下是出於下意識的習慣,不自覺的就把手指放進嘴裡,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我又吃手指了”,這個認知很重要,注意提醒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這樣才更容易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3、給孩子自尊、逐級限制

孩子吃手是一種習慣,不可能一次就能改正,當孩子在公眾場合吃手時,家長不要當著眾人的面嚴厲呵斥,因為孩子也有自尊心,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增加吃手的頻率,家長可以等到回家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一步一步限制孩子吃手行為。

4、找到更好的替代物

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家長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商討選擇哪些吃手的替代物,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如可以在孩子手上系一個紅色繩子,或者帶一個比較顯眼的裝飾品,這樣孩子每當拿起手想吃的時候,看到這個裝飾物就會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孩子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所以戒除也不是輕而易舉那麼容易的,家長在幫助孩子戒除吃手的習慣時,一定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前提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找到孩子吃手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嘿呦喂哦


三歲左右的寶寶啃手指頭的話,您觀察看看是不是存在寶寶長時間見不到父母親焦慮,導致寶寶產生心裡缺乏安全感,從而出現啃指頭的異常行為。要多給予寶寶關愛,不要過多的提醒此行為,逐漸會得到改善。另外建議上醫院查微量元素,看看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當存在缺鐵或鋅時,容易出現異食癖、啃指頭等行為,必要時給予對症治療。


美小護的媽媽經


以前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看見一次糾正一次,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長大了就改掉了,還是讓孩子勤洗手以免細菌感染



感恩有你suu


希望能幫助到你 [大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7a000d04b18acd0b12\

無敵小娜椒


和少吃母乳沒有一點關係,我鄰居家吃奶到3歲,孩子5歲了還吃指頭,大概是沒有安全感,孤獨吧,多陪陪孩子,轉移注意力


小曉凡的日常


考慮是孩子缺少某種微量元素,並不是主觀想吃手,現在一些大人一樣有不知不覺吃手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