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內參]如何進行產品商業化?

壹點方圓·產品內參: 產品全流程,產品運營,產品商業化。

~~~~~~~~~~

商業化 - 遵循健康的商業選擇

[產品內參]如何進行產品商業化?


[產品內參]如何進行產品商業化?


[產品內參]如何進行產品商業化?


商業化讓產品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這樣的產品才能健康發展。

舉幾個例子:

廣告投放型商業化產品

廣告投放型商業化產品,雖然自身有很大的流量,但流量很難變現,只能採取幫別的平臺導流過去,別的平臺又願意付費買流量,達成雙贏。根據對方想獲取效果不同,產品形態以5種形態呈現:CPM按千人次計算成本;CPT按每個用戶激活試玩或付費來計算成本,優勢可以有效杜絕作弊;CPC按單個點擊付費;CPA按行為付費,例如:支付成功、放入購物車、註冊、諮詢等;CPS按廣告點擊後產生收益的佣金分成。

像新浪微博公司,將廣告投放型商業化產品玩的極致;例如榜單廣告就是牛逼的CPC模式變形後的創新商業廣告產品;初期做好榜單的運營,讓用戶習慣每天無聊時刷刷榜單,看看明星八卦。現在刷榜單用戶過億後,就上線了榜單廣告產品。一個榜單廣告每天5輪播,土豪商戶可以5輪播全買,霸佔全天的廣告位,當然也考慮到屌絲商戶需求,可以只買1輪播,只是每刷新5次,才露出一次廣告,流量只有五分之一的轉化。這種廣告策略靈活多變,用於滿足不同商戶的需求。

價格策略型商業化產品

價格策略型商業化產品,主要適用平臺型產品,自身有流量,有用戶,但在競爭中既要保證價格具備優勢留住用戶產生消費,又要在保證收益得到最大化基礎上用戶不會流失走。對於價格策略商業化產品形態,多種多樣,沒有固定形態存在。但在總策略上就是三部曲:抓取、比價、定價。

例如:OTA行業的酒店業務,首先是利用爬蟲工具,抓取競爭對手的價格,通過特定技術將區域、酒店名稱、房型、是否含早等因子匹配上,然後將多個平臺價格進行對比,計算出差價;最後根據差價制定出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MBL價格策略。當我們價格lose了,我們要實時生成一個新的馬甲價格,保證我們低價格,留住屌絲用戶;當我們價格beat或meat了,我們要實時生成一個新的馬甲價格,綁定優質服務引導土豪客戶下單,賺取更多的收益。

增值業務型商業化產品

對於主業務線銷量不錯,但又受到政治或其他因素影響,讓主業務線營收利潤空間非常的小,就像雞肋,食之有味,棄之非常的可惜,這時就會衍生出增值業務,讓主業務線聯合增值業務創造出超大的價值空間。

例如:現在的機票業務,航司給出的是底賣價模式,讓分銷渠道利潤空間非常的小,但是如果綁定客人需要的增值業務,利潤空間會非常大。我們常見的方式就是客人買機票,一定會購買一張30元的航空意外險。這份航空意外險對於運營的公司來說,利潤空間遠遠會大於只賣一張機票的利潤。

成本管控型商業化產品

成本管控型商業化產品是屬於內部資源管控,雖然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但是對內部資源的優化,以及輔助公司朝著正確發展發現,幫助是非常大的。

成本精細化管理系統,首先把公司市場花銷、人員工資、硬件設備等等費用,均攤到單個訂單上,然後再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應用,計算成本是否合理。例如:假設公司平均單間夜收入是15元,對於某酒店,單間夜確認成本20元,且月均累計訂單小於10單,這種酒店就應該加入“黑名單”,不讓這種酒店參加公司的任何紅包促銷活動,不讓這種酒店使用人工確認審核等成本。這麼做,將公司成本降低,同時也不會傷害到用戶體驗,這是一舉兩得的商業化產品。

關係營銷型商業化產品

對於社交型或工具型的產品線,自身具備很大的互動性和活躍度,雖然用戶運營做的非常不錯,但是公司核心還是希望流量能變現的。關係型營銷型商業化產品是需要根據具體業務場景,整合多種策略形成一條完整的商業化產品鏈。

導購工具實現商業化,首先在社區裡面培養核心或種子用戶,讓這些種子用戶形成自己圈子,以圈子方式帶動更多的用戶註冊,然後以自己意見領袖的威信,引導這些用戶進行消費,達到商業化的目的。

來源丨產品狗聚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