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線服務井噴而出。連日來,記者深入

在線買菜、在線美食、在線購物、在線辦公等多個領域,直擊企業如何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思路“疫”外崛起。

在線生鮮——

訂單量每天翻番 “無接觸配送”深入社區

在成都,盒馬鮮生、永輝買菜、京東到家等生鮮電商的配送業務火爆,每日的配送額度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

與此同時,一種新興的社區生鮮電商的配送模式也迅速形成並受到歡迎——用戶只需要提前一天在網絡上下單,第二天就能憑取貨碼直接從菜櫃中取到現摘的新鮮蔬菜。

“疫情發生後,我們注意到了市民居家隔離‘買菜難’的問題,公司連夜開會決定提前復工,從1月29日正式復工至今,每天加班加點生產和配送。”幸福有菜智能菜櫃的運營方幸福鑫控集團(以下簡稱“幸福有菜”)總裁俞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我們的訂單量每天都在翻番。”

據瞭解,幸福有菜目前已在成都300個小區有佈局。俞慧給記者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個小區按1000戶來算,至少服務了全市30萬戶家庭。

“目前,我們基本覆蓋了成都‘南門’,在成華區,錦江區,青羊區也有一些佈局。”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消費者通過手機在網上下單

在這場分秒必爭的戰“疫”中,進一步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創新人們的消費方式和常規消費物流模式,以消費品的“流動”適應消費者的“不動”,進而形成“宅經濟”或者“非扎堆少接觸經濟”體系和新型消費業態顯然已成為了眾多企業共識,而其發揮的作用也不僅僅穩定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社會經濟循環,更穩定了人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

在線美食——

24家餐飲企業半月在線配送銷售額逾千萬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原本高朋滿座的成都各大餐飲門店,但在線美食卻又是另一番熱鬧場景。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2月11日中午12點過,位於成都花牌坊的大龍燚火鍋外賣站點裡,負責人成良軍收到外賣電商平臺的訂單,“上午收到近70個外賣單,一天最多時可銷售300多單,營業額達到6萬多元。”

已經開展了5年外送服務的大龍燚,在這個春節將外賣站點由原來的2個增加至5個。由於其在蓉所有直營門店均暫時閉店歇業,大龍燚將重心暫時轉移到線上。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大龍燚提供的火鍋外賣 受訪者供圖

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安心的外送服務?

大龍燚董事長柳鷙告訴記者,疫情當前,大龍燚的所有外賣在製作完成後均必須嚴格密封好才開始配送。每一位外賣員的健康證、外賣安心卡也都可以隨時出示。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店員為上門點餐的顧客進行體溫測試

疫情發生後一直都在堅持營業的南堂餐飲,則同時選擇了“兩條腿走路”。

成都南堂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燕透露,堂食方面,在嚴格執行成都禁止群體性餐飲經營活動的基礎上,門店備足了酒精、手套、口罩等物資,供消費者餐前使用,大廳內拉開了餐桌之間空間距離,餐中為消費者提供分餐制、雙筷制,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線上方面,南堂餐飲推出了“暖心零點美食”、“愛心便當”、“好吃醬料、滷味、早點到家”等豐富的產品。“我們會加外賣消費者的微信,將消費者所點菜品的製作、出品全過程拍給對方看,同時我們也製作了

‘外賣安心卡’,上面有做菜人員、外賣人員的體溫檢測記錄,確保消費者能夠放心用餐。”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美團外賣正在為南堂餐飲消費者送餐 受訪者供圖

從堂食轉到線上,不僅為復工後市民就餐提供瞭解決之道,也切切實實減少了企業損失。柳鷙透露,目前大龍燚的營業額大約佔到以往同期的六成左右,“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小龍坎老火鍋總經理榮幸則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他們的外賣單量較平時增長3倍,線上銷售額也達到226%的增長。主打新川菜的南堂餐飲,目前線上整體運營情況甚至比平時好出了不少。來自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的數據顯示,自2月1日拉開餐飲企業在線配送活動到2月15日,第一批加入在線配送的24個品牌388家餐飲門店共完成訂單數12.62萬筆,銷售額達到1130.27萬元。

這兩天,在市商務局的指導下,成都餐飲業又開始了另一番嘗試。“與前期在線配送不同,我們最近在指導成都大型餐飲企業開展‘百店名廚名菜到家’的活動。餐飲企業使用同一款小程序,免費入駐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原料、輔料等已經搭配好的半成品,再根據餐飲名店廚師已經拍攝好的小視頻,自己在家制作‘名菜’。”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告訴記者。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顧客取餐都要進行體溫測試和手部消毒

在線逛街——

線上不打烊 63家購物中心開通線上服務

受疫情影響,春節以來,成都大部分購物中心持續調整營業時間。疫情雖然讓“春節模式”暫停,但消費者的購買力依然強勁。在這場戰“疫”中,不少購物中心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及時調整線下商業運營策略,儘可能地滿足特殊時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記者瞭解到,在此之前,部分購物中心並沒有完善線上渠道,疫情之下,這些購物中心用最快的速度、最簡單的方式構建起線上客戶群體。據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商業運營專委會統計,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63家購物中心、重大品牌開通線上購物服務。

諸如:

成都大悅城率先在成都推出“線上不打烊”服務;

仁恆置地廣場上線“雲購物”;

成都悠方精選了多家悠方在營品牌,掃碼添加店鋪在線選購;

成都伊藤洋華堂開啟線上購物通道;

勁浪體育正式上線“勁享會員商城”;

成都萬象城則利用官方抖音號試水直播平臺;

具有雙線優勢的成都蘇寧廣場藉助自家APP及小程序集合上千家品牌商戶,聚焦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社群營銷,引導實體商業向線上轉化,實現線上線下雙線融合。

在危機找尋商機,是這些購物中心的初衷。

去年就開始試水,並在北京西單大悅城首先開啟“雲逛街”模式,讓成都大悅城成為成都首家運用該模式的購物中心。對此,成都大悅城總經理田維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相較於現在的小程序,下一步大悅城會更加系統地推出網上商城,讓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大悅城”,屆時線上的促銷活動、產品品種豐富度、定期特供都跟線下一樣。

除了大悅城,不少商場也在進行電商平臺的建立,如成都九方購物中心預計於2月26日開通“臉臉”線上商店,成都萬象城目前正著手對“一點萬象”功能進行優化,後期計劃實現線上購物。在挑戰中進行行業革新的成都商業,有一些則已經“小有成就”:作為成都市15家生活必需品重點保供企業之一,成都伊藤洋華堂的電商平臺“伊藤到家”線上訂單增長5-6倍;成都王府井的線上微商城自1月1日至2月11日,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有餘。

對此,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秘書長張萍表示,在這場戰“疫”中,成都商業憑藉多元的創新力與靈活的運行調度能力,以“變化”迎接“變化”,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及時調整線下商業運營策略,儘可能地滿足了特殊時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在線公務——

無接觸式辦稅、特殊時期政府服務不掉線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辦稅繳費業務也逐步增加。如何大力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渠道,築牢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已經有了一系列舉措。

在高新區稅務局,日均提供服務約2200人次的稅企掌上通,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全天候線上涉稅服務,力爭用“辦稅不出門、服務不掉線”為企業復工復產後進一步推行“非接觸式”辦稅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為了便於復工復產企業最大限度線上辦理涉稅業務,龍泉驛區稅務局讓原本只有諮詢功能的962600納稅服務熱線和800082000稅企QQ號,兼具受理不能通過電子稅務局或APP辦理的“企業依申請辦理申報比對異常、稅控盤解鎖”“個稅申報密碼發放、重置“各類電子數據接收”等17個業務事項,讓當前正忙於生產復工的企業不用來回跑路,就能線上辦理更多涉稅業務。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而在在線醫療方面,楊繼瑞則建議道,“要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醫院建設,各個醫療機構自行開發醫療APP,並將醫療預約、分診、候診提醒、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及複診,處方開具、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結算、移動支付等服務置於APP中,確保‘小病不出門’,既能在一定程度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更有助於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及連續性。”除此之外,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面對面”接觸風險,成都市稅務局在提供預約服務、錯期錯峰安排辦理的基礎上,還與市房屋管理局、不動產登記局等部門聯合開通“一窗式”受理、線上辦理服務。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錦江稅務遠程為納稅人服務 受訪者供圖

非常時期,戰“疫”正酣,一場“現場只有一人”的雲簽約活動在成都舉行,“四川·成都‘電商直播產業園’”項目正式落地雙流區。變“面對面”簽約為“屏對屏”簽約,身處成都、美國、杭州、廈門的相關負責人僅用10分鐘就四地聯動完成簽約。為了解決企業和求職人員的切實問題,成都近日開啟網上招聘會,不僅為用人單位免費辦理網絡招聘服務,還開闢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及重點企業緊急招聘專區。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線結盟——

多家企業發“借調令”“共享員工”共渡難關

受疫情影響,在線消費需求激增,但眾多企業面臨無“人力”保供;另一方面,部分受疫情影響的餐飲、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用工需求短期下降,部分員工閒置在家。為了緩解供需矛盾,“共享員工”正成為企業聯手共渡難關的創新舉措。

突發的疫情不僅檢驗著各個企業背後的供應鏈、運營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打通了供應鏈之間的流動。繼盒馬鮮生與餐飲企業“共享員工”之後,包括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永輝超市等在內的企業紛紛發出“借調令”,通過招聘因疫情而無法復工企業的員工,以兼職方式解決眼下的用工難題。

2月12日,盒馬的一則佈告也讓不少身居“盒區房”的城市居民堅定了“出門買菜”被“等菜上門”取代的想法,佈告稱“今天開始,盒馬全國開放3萬個崗位。一起迎接春天。”

“疫情加上春節的因素,使得用戶線上訂單暴增,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恢復產能,‘共享員工’模式成都亦在推進,已有多家企業在推進合作。”成都盒馬總經理桑海歐表示,盒馬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在“盒區房”小區外設立自提點,用戶下單之後可以與配送小哥通過電話溝通,減少面對面接觸,保障用戶和配送小哥的安全。“我們還在配送環節加入‘配送安心卡’,讓客戶實時掌握配送小馬哥健康狀況,做到讓客戶安心配送端,而配送商品附上會接觸貨物人員姓名,身體溫度情況,做到可以追溯,讓顧客買的放心、買的安全。”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外賣安心卡,讓顧客吃著放心

近年來,“共享經濟”的概念深入人心,它的重要意義在於盤活了市場上的存量供給。隨著“共享單車”“共享民宿”等的普及,“人”是否可以服務於“共享經濟”也成為討論的話題。

“共享模式”連接企業成為共同體,對已有人力、物力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利用,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也聯動企業開啟了一場“救人亦自救”抗“疫”行動。

在線資本——

概念股持續走強 中長期需關注企業業績

在線服務的“疫”外崛起,在有著“經濟晴雨表”之稱的資本市場也有體現。近段時間,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場上,一批與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相關的中國上市公司表現十分出色。

新東方在線、好未來、跟誰學、網易有道等股價一路走強,部分公司甚至創出了歷史新高;而A股市場上,在線企業培訓第一股創業黑馬在2月6日、2月7日這兩個交易日漲停,其中2月7日的換手率更是超過了14%。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多地學校延遲開學,在線教學成為眾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力推的替代方式。目前,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等在線上市公司都推出了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免費在線課堂。需求的急劇增加,多隻在線教育概念股連日漲停。例如,新東方在線近日股價一路攀升,雖然上週略有回調,但在2月7日最高價摸至39.35港元/股,創出歷史新高;2月10日,中概股網易有道漲幅達39.48%,收報29.50美元/股,創上市以來的新高。

除了在線教育之外,遠程辦公的需求也實現了爆發,多隻相關個股漲停。開年第一個交易周,在線辦公第一股金山辦公5個交易日上漲超過30%,成交金額近50億元。光環新網、城地股份、美利雲、網宿科技等大批個股都走出漲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週收盤,不少在線概念股在前期衝高的基礎上有所回落。業內人士強調,從中長期看,投資者仍需關注企業自身業績和潛力等因素。

首席觀察

成都日報首席觀察員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

“互聯網+”迎來又一次升級與蛻變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成都日報首席觀察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接受記者專訪時,則把此次疫情同2003年的非典疫情聯繫起來,進行對比研判。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成都日報首席觀察員楊繼瑞自疫情發生以來,持續關注疫情中醞釀的互聯網經濟新機遇。

“不同於17前的非典,如今的中國具有突出的‘互聯網+’優勢。”楊繼瑞首先指出,經過17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基於互聯網的社會基礎設施,且深入中國社會的毛細血管。據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視頻等都佔據了超過80%的網民使用率。

“同非典相比,此次戰‘疫’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的應對和馳援行動。”楊繼瑞認為,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互聯網+’在疫情中迎來了又一次升級與蛻變。”

他指出,在人們減少外出的背景下,互聯網娛樂、視頻網站、遊戲都不可或缺,這其中誕生了很多新模式,比如《囧媽》與字節跳動的合作,這種免費模式一方面是對傳統影視產業鏈的衝擊;另一方面意味著互聯網企業的邊界在弱化,業務更加趨於融合。同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在線服務開始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比如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在線教育、在線購車、遠程協作辦公等線上服務和模式,讓更多網民有了更直接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將會帶來更多的商機。楊繼瑞表示,“正如2003年的非典間接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爆發,相信這次同樣會讓更多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脫穎而出。”

“毋庸諱言,在疫情結束之際,前一階段被壓抑的經濟活動將會出現反彈。”楊繼瑞指出,“2003年非典結束後,中國經濟就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他進一步認為,“如果能有效把握疫情結束後的反彈趨勢,充分發揮投資、消費的帶動作用,就能有效對沖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他認為,“在互聯網在線服務方面,政府要給力於各種線上消費、辦公、學習及醫療業態。”

化危為機,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圖據視覺中國

具體而言,楊繼瑞表示,“在疫情之下,人們的消費方式將進一步創新。追求安全便捷的消費方式將引領時尚,虛擬旅遊、網絡遊戲、智能零售、無人投遞、遠程醫療、虛擬現實等將進一步興起。”他指出,要重新審視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的可能性,培育新型消費場景,迎合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方式變化,以優質服務為理念,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整合各行業優勢資源,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

在線學習方面,楊繼瑞建議,“可通過這段時間的在線上課的模式,進一步探索適宜的在線教育模式,逐步培養學生形成在線學習的能力及習慣,便於今後在線學習的常態化開展。”

而在在線醫療方面,楊繼瑞則建議道,“要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醫院建設,各個醫療機構自行開發醫療APP,並將醫療預約、分診、候診提醒、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及複診,處方開具、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結算、移動支付等服務置於APP中,確保‘小病不出門’,既能在一定程度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更有助於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及連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