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理溼熱體質需要多久才好?

用戶4796888599159


本人自學中醫多年,對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論這三本書研究的最多,也有臨床,所以對你這個問題比較有經驗。

中醫所說的溼,在治療的時候不能僅僅盯著溼這個問題,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溼的主要原因是氣機不暢,所以調暢氣機即可,氣機順了,溼熱自然祛除。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原因:

1.肺燥

2.脾胃運化功能低下

3.肝腎收聚之力不足

1.肺燥主要講究合理的潤燥,比如可用:沙參,麥冬,桑葉等類;

2.健運脾胃主要是強化脾胃功能,可以用:神曲,麥芽,白扁豆等類;

3.收聚肝腎,可以用:女貞子,生地,車前子等類;

中藥調理溼熱,如果辯證正確,用藥得當的話,一週就可以改變現狀,我自己深有體會。


桂枝和白芍


溼熱體質你要幾天往好調,那我勸你該幹嘛幹嘛去吧,因為不可能,幾天有所改善的話還是可以的,如果要往好調你的先看看為什麼你會產生溼熱,然後去處理這個問題或者改掉這個習慣,這是本,然後在祛除溼熱,這是標。如果分開不管怎麼調理都是治標不治本。溼熱是什麼?這個問題你先應該瞭解溼是什麼?溼會因你所處的環境而產生,比如超市的環境中,溼也會因你自身問題而產生,例如你脾虛水氣無法完全運化而產生溼,中醫講味厚為陰中至陰,所以也會因為你飲食五味厚重而產生溼,中醫有寧治十人寒,不治一人溼。你就知道溼氣在六邪裡面是最難纏的一個了,至於溼熱,簡單點說當人體內有了溼氣在外感邪氣熱的時候,它兩在體內相遇並糾纏混合在一起了就成溼熱了,稍微複雜的一種就是物極必反了,就是說溼氣在人體內時間長了達到一定程度有蘊化成熱了。單純溼氣健脾昇陽在加一定的時間就可以了,但是你產生溼氣的一些習慣肯定是要改的或者要治的,不然也是治標不治本。但是如果變成溼熱的話一個就棘手了,健脾可以,但是不能昇陽啊,昇陽熱就又加重了,所以這個我目前還了解不了,但是中醫有句話寒則熱之,熱則寒之,中醫文化計較博大精深,我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總之就是一句話:你要調好光有中醫的藥還不行,你還需要一定時間,你更需要改掉一些習慣。否則我勸你該幹嘛幹嘛吧,調不好。


IT數字


祛溼利溼是治療準則。現代人溼熱體質多,跟飲食過於精細,厚膩有關。飲食結構必須要改變。第二是加強鍛鍊。第三清熱利溼藥的使用要注意,不能一味用苦寒藥。要用些風藥和透熱的藥。


楚御風


溼熱調理是需要一段時間,平時多吃一些祛溼的中藥,紅豆、薏苡仁、等,建議平常少吃辣的食物,少喝酒抽菸,不要熬夜,多運動。我是執業中藥師,關注我。有什麼問題可以諮詢我。


中毅藥


沒有看病人是無法給出答案的,即使診斷過病人也存在個人體質上的差異,也無定數。不要噴中醫,即使一個感冒你去問西醫專家“我幾天好?”他也回答不了。


靈蘭青主


對症,三五天。不超過一週。但是飲食要保持清淡。


藍調大叔


調體質,不是調證,三個月


趙一亦


這要看他的病情,嚴不嚴重這都很難說治好了就治好了不可能打保票。


老球880


如果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