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感動,叫“我報名,我去”

100餘名醫護人員踴躍報名援鄂

“我報名!支援武漢義不容辭!”

“護長,我報名!”

“我一個人無牽無掛,讓我去!”

有一種感動,叫“我報名,我去”

海南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第一批)出發儀式

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當接到海南省衛健委組建志願湖北醫療隊的通知後,海南省人民醫院各科室微信群都被報名的消息刷屏了。一聲聲“報名”紛至沓來。

謝甜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一名醫生,當她看到通知後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我的老師和兄弟姐妹都已從各地奔赴武漢支援,我要回去跟他們並肩作戰。”謝甜曾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學習8年,武漢市中心醫院工作1年,對武漢有著深深的感情。“非典時期我還在實習,導師在一線抗擊非典,英勇無畏,這麼多年深受影響,我也要成為像他那樣的人。”謝甜說,自己已經做好充分準備,隨時可以出發上前線。

像謝甜一樣踴躍的還有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年輕小夥子韋超超。剛入職兩年的韋超超,家裡四代都從醫。“雖然我的年資低,但是我自認為重症的一些操作熟練度還可以。”“如果後續重症患者增多,我可以更多的承擔一部分操作,讓高年資上級們可以更好集中精力”。年資低還不符合入選條件,韋超超卻一直在給自己爭取上前線的機會。

楊志佳是心內科CCU的一名普通護士,跟部隊的丈夫相識十年來只過過一個團圓年,收到通知後主動請纓參加救援隊,中午被抽調後下午立即返回醫院參加院感培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國家有難肯定要往前衝。”楊志佳說,自己還有四歲的孩子在家,也會擔心自己會被感染,但也沒有多想,自己是一名醫護人員更是一名黨員,要擔負起這份責任。

49歲的陳賽語是報名人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名護長。消化內科太多年輕護士爭相報名,陳賽語覺得他們的孩子小不方便出門,主動提出來替代年輕護士去支援;神經介入科的程婉媛得知護長肖淑立主動報名參加救援隊後提出來要替換護長,自己上前線……全院共有100餘名醫護報名,其中第一批50多名。1月28日發出第二、三批報名通知後,又將近50人踴躍報名。

枕戈待旦,醫療隊待命出發。報名出征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很多,當他們得知報名消息時,想都沒想就報名了,正如謝甜說的,“早日控制疫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是每一個醫護工作者心裡最盼望的事情。”醫院按照要求最後甄選出10名符合條件的醫護人員,第一批援鄂的人員是,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娜、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謝甜、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劉莉、專科護理診療中心護理師王家岸、腎內科主管護師鄧倫飛、急診ICU護士鍾克墉、神經外科ICU護士朱盛森、內科ICU護理師許柳明、心外ICU護士劉啟慧、心內科CCU護師楊志佳。

奮戰島內一線的醫者擔當

在海南省傳染病醫院僅有四層的樓裡,嚴格地區分著患者通道、醫務人員通道,一樓員工通道,地上用亮黃色寫的“潛在汙染區”、“半汙染區”顯得格外刺眼。

有一種感動,叫“我報名,我去”

隔離病房內的醫護人員

感染科的林鋒、吳彪、吳濤、李暉、蔡小芳等醫護人員可以說是身經百戰了。從畢業後走進傳染病醫院那一刻起,他們一直忙碌在這個專收治艾滋、乙肝、結核、流感等全省各類重症、突發的烈性傳染性疾病的四層樓裡,相互團結的堅守在這裡。這一次,他們仍然堅守。

有一種感動,叫“我報名,我去”

隔離病房內的醫護人員

“這一次春節特殊時候,但很讓我感動,科裡所有人都沒有猶豫,召必回!”吳彪說,全科室70餘名醫護人員除了在崗人員,其餘休假人員接到通知後,全部趕回醫院。“有不少同事都是買好了機票,臨時退掉,甚至有的同事已經到了機場又趕了回來。”

蔡小芳在傳染病醫院已經工作了十餘年,這一次面對有可能感染的高風險,蔡小芳毅然第一時間回到了猶如戰場的隔離病房。然而她兩歲的孩子還生病在家,聽著孩子在電話裡找媽媽,蔡小芳流了眼淚。“那是一個戰場,而我是屬於那裡的戰士,這是我的責任。”蔡小芳說。

有一種感動,叫“我報名,我去”

隔離病房內的醫護人員

重症醫學科的謝曉紅、田佳,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陳永倖、張炳麗、劉運嬋,全科醫學科張運君、腫瘤內科一區邱純、心血管內科高鵬、心臟外科莊仁瑋、神經外科羅凱、保健中心一區李雲倩、保健中心二區李曉婷、神經內科劉濤等醫護人員紛紛加入了這場戰“疫”。

對他們而言進入隔離病房,就是一次生死的考驗。他們沒有推脫、沒有猶豫,毅然決然承擔起醫療救治的神聖使命,這就是他們的醫者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