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為什麼能準確定性中草藥的功效?

正義之劍158318193


李時珍寫書應該和徐靈胎寫書類同,橫向對比多。其實醫書藥典也只能這樣寫。都是先找來頗多藥書,剔除錯誤的,補充不完整的,寫下前人未發現的。整個勘誤驗證的過程確實堪稱偉大。


秋棣華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記得讀初中時的一個夏天,全家人都聚在院子裡吃晚飯,鄰居小夥伴正好也來了,他看著我們吃的“狗爪豆”很好奇,然後問了一句:“以前第一個吃狗爪豆的人,他是怎麼知道這種食物必須要用水浸泡過才可以吃?”

狗爪豆,我們客家話又叫虎老豆,摘下來必須要用水先煮一遍,然後再放進清水裡浸泡一段時間才可以吃。這種食物被客家人視為一道美食,煮的時候放點薄荷進去,燜出來味道特別香。但它卻是有毒的,被人稱為素食界的“河豚肉”!

因此每次吃狗爪豆的時候,我就特別佩服歷史上第一位吃這種食物的人,他肯定是中毒了,而且告訴大家這東西很美味,後人就根據他反饋的情況,將狗爪豆水煮加浸泡處理後再吃。

李時珍如何確定中草藥的功效?

前面說了狗爪豆,就是想說明中草藥的發現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從最早的“神農嘗百草”就可以說明,古人對中草藥的研究都是通過發現、嘗試、驗證,最後才將其記錄在冊的過程。

神農嘗百草是一個神話傳說,相傳他的皮膚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體內的五臟六腑,這樣他吃進去的每一種草藥,都可以看到在體內的情況。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實際上我們祖先對於中草藥的研究,靠的是經驗和積累。

李時珍生活在明朝,此時有記載在冊的中草藥種類已經非常豐富,他仍然走訪了很多地方,向漁夫、農民、藥工,甚至是捕蛇者學習,尋找藥書中沒有記載的藥,驗證已經記載的藥,就這樣完成了將近200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

李時珍對中草藥的發現,其實很多是來自民間,比如他記載的“明水”,又稱為方諸水,這是一種貯存在大蚌殼裡的水。書中記載,用“明水”洗眼可以明目,他的這一發現非常明顯是漁夫告訴他的!因為漁夫是長期接觸這些東西的人。不過這種東西我們還是不要輕易嘗試,要考慮細菌和寄生蟲是否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中草藥是我們祖先經過長期的生活發現,並反覆試驗後總結出來的,歷史上不斷有醫藥師對這些經驗進行分類驗證,最終記錄進藥書冊裡。

結束語

中草藥的發現經歷了幾千年,但裡面的記載也並非都適用於現代。比如中藥裡經常提到的“無根水”,這是古代服藥時常用的藥引。

無根水就是指天下落下來的雨水,還沒有接觸到地面時接來的,或者是露水、雪、霜等等,總之就是不能落在地上。古代人不明白,其實雨水就是“蒸餾水”,現代大氣汙染嚴重,如果接雨水來飲用肯定是不乾淨的,因此無根水也是可以用乾淨的水經過蒸餾後獲得。

我認為現代的環境和古代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的中草藥書籍也應該重新進行整理和編輯。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李時珍確定藥性也並不容易,請聽我分析。

我們從李時珍本人和歷史背景分析一下。 李時珍家世代行醫,他的的父親醫術很高,是當地的名醫,李時珍從小隨父學習醫術,22歲開始行醫,那時已經流傳了很多本草藥書,如《神農本草經》《證類本草》《本草經集註》等等,但品類不全(如蟲類藥),許多有用的藥物沒有記載;有些藥物只記了個名稱,沒有說明形狀和生長情況;還有一些藥物記錯了藥性和藥效。看到這種情況,李時珍決定重寫一本藥書。 為了寫好這部藥物書,李時珍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還親自到各地去採藥。走遍了出產藥材的名山,拜訪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他還親嘗百草,判斷性和藥效,耗時27 年,三易其稿,終成《本草綱目》 可見用心之細而艱苦。 從上面可以看出李時珍確定藥性。 第一 :運用了前人千百年的經驗積累。 第二:自己行醫臨床積累、見證,還親嘗百草以驗藥效。


中醫姚曉文


我是傳統藥材賣家,也是中醫世家後代。同時也是接受現代科學教育的人,學習現代了有機化學和微生物學。

題主會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根據自己對李時珍,對《本草綱目》的瞭解提出的問題。基於自己的瞭解,回答這個問題先了解李時珍和這本書。

李時珍首先是出生在傳統意義上的中醫家庭,對傳統中醫有一定了解,也讀過比我們現在更多的古藥典。他應該也是一個熱愛自然動植物的人,是一個博物的醫生。

[本草]記錄的內容,有符合客觀現實部分也有不符合客觀的內容。

一般作為一個成年普通市民,沒有專門研究過這本書,接觸到的李時珍和[本草]主要還是年輕時上學的教科書和看過的電視劇。另一個事實是能看到的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是有側重的。

李時珍所描述的中草藥功效對於當時歷史條件來說應該是最接近正確的中草藥功效,他通過看古書,自己摸索品嚐,收集其他權威醫師意見等獲得。

但隨著實驗科學的進步,中藥材的正確功效一直在研究出來,所有人都應該有發展眼光,社會和科學都在發展進步。

一個人的知識,只能是通過大量閱讀,大量研究思考論證,邏輯推論,實驗研究而獲得的。在明朝的歷史背景,科技水平背景下他雖然很努力,但確也沒有辦法完全正確瞭解中藥材的功效。瞭解的也就是當時認為最有效的功效。

有必要歸還李時珍為一個真實的人。

#詔安#


詔安南湖參茸


李時珍沒有準確定位,李時珍只是做了一個總結,你看過本草綱目嗎?就下這樣的結論,李時珍的本草裡面有一半的都是莫名其妙的東西


孫家酸辣湯


十七八世紀的一天,一位敢為天下先的法國畫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決定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來吃被世人公認為帶有劇毒的番茄。面對番茄這麼好看的東西,這位畫家實在是按奈不住自己的內心,即使死也無憾了。

於是,在吃完了一個番茄之後,他非常的平和,內心極為的平靜,不動聲色地等待著死神的到來,可是除了口中留有番茄的餘香,以及吃番茄的時候極其美味的味道令他回味之外,別無其他。他躺在一張床上,等了足足一天,反而精神越來越好,沒有絲毫不舒服的反應,更別提死亡了。懷著激動的心情,他像打了一場勝仗一樣對世界宣佈,番茄根本沒有毒,反而很好吃,你們可以嘗一下。

番茄這麼美妙的食物,在這位畫家第一次食用之前,一直被視為只能欣賞,而不能食用的有毒物質。由此我想到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同時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李時珍確定藥材的功效方法其實有很多,一個就是根據以前的相關醫書的記載,最好的方法便是實踐了。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很多時候就是靠著自己去親自去問了解的老人,有的別人也不知道的就只能自己親自嘗試了,效仿“神農嘗百草”。

李時珍確定曼陀羅的作用,便是靠著膽量與勇氣親自品嚐的,還差點死了。話說李時珍雲遊四海,走遍名山大川,一次便來到一個小村莊。李時珍本不想在此地久留,可是一個跳舞的人給吸引過去了,那人是似醉非醉,左搖右晃,李時珍看著覺得很有意思。

於是他便上前詢問這是怎麼了,村民說這人乃是喝了曼陀羅所炮製的藥酒。他非常好奇,決定研究研究曼陀羅,於是自己也用曼陀羅泡酒。可是沒辦法,沒有人願意喝這種東西,都不想變得和那個醉漢一樣,醜態百出,於是李時珍只能自己上了。

李時珍在喝了幾口之後,先是感覺腦袋昏昏沉沉的,然後也左搖右擺起來,最後狠狠地摔倒在了地上,幸虧身邊人給他喝了解讀的藥,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李時珍就是靠著頑強的毅力,才能夠撰寫出《本草綱目》,給我們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徐聊


李時珍的代表作是本草綱目,李時珍的父親就是朗中,李時珍的父親本身是不願他子承父業的,但他自己喜歡,又善於專研。李時珍不過是把前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又自己翻山越嶺,自己採藥,自己品嚐,在前人的基礎上增遺補漏,歷時數年,走遍千山萬水,遍訪能人異土,耗時數載,終成本草綱目。古時神農氏嘗百草,種五穀,始稱炎帝。黃帝和岐兩人討論天象,陰陰陽,又談到五臟六府,七經八脈,山支黃之術《黃帝內經》是中醫的曾祖,世代相傳。


淺藍色的天空12


帶著天賦來的,不一樣的人體系統。



光能祝福


由於李時珍既嚴謹、好學、勇於探索,又注重積累臨床經驗,因此醫術日益精深。為了弄清楚許多疑難雜症,他不僅栽培藥草,炮製藥 物,進行各種試驗,而且經常深人民間,走向大自然,進行探本溯源的 實地考察。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遊歷了湖廣、安徽、江 蘇、江西、河南、河北等地,對各種藥用性能“一一採視,頗得其真”。

每到一處,都虛心向藥農、樵夫、漁夫、牧人請教,還親自下煤窯,到煉 鉛、鍊汞的坊觀察各種植物的生活習性,掌握了礦物藥品的採集和煉 制。此外,他還發現了不少醫學著作中的諸多錯誤並予以糾正。例 如古書記載:“大豆能解百物毒”。李時珍為證實此說法,自己先服 了一種有毒藥品,然後再服用大豆,但是結果沒有起到解毒的作用, 後加入甘草方奏效

他曾遊武當山,聽說當地出產一種榔梅被稱為“仙果”,宮廷貴 族們都把它當做寶貝,規定地方官年年進貢且禁止當地百姓採摘。 為了證實此果是否有返老還童的效果,李時珍不顧危險,攀懸崖峭 壁,好不容易採摘一枚,帶回家鄉,經過細心研究,他知道“仙 果”——榔梅只是普通梅的一種,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根本談不上 “返老還童”。

為了給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的中草藥,四處拜名醫,後來寫出了本草綱目,被後人稱為醫聖。

至於樓主所問的問題,說了這麼多其實那就是李時珍自己反覆以身試藥的結果。





七色海棠


大多數中草藥的藥性描述並不準確。中醫必須與現代醫學結合才會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