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是魚變的?沙漠蝗每平方米產卵20-40萬,4000億隻正在飛來

中國民間有種說法:蝗蟲是魚變的,乾旱的時候魚產的卵會變成蝗蟲,水澇的時候蝗蟲的卵也會變成蝗蟲。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尤其是現在蝗災氾濫,非洲蝗蟲漂洋過海到達印度,是否會到達中國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心。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蝗蟲是魚變的?沙漠蝗每平方米產卵20-40萬,4000億隻正在飛來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為魚蝦”。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


蝗蟲是魚變的?沙漠蝗每平方米產卵20-40萬,4000億隻正在飛來

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說法。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有10000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俗稱基本上有蚱蜢、草蜢、螞蚱等。蝗蟲口大,主要以植物葉片為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都在蝗蟲的食譜上。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

而魚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與蝗蟲不是同一類生活。而不同生物之間物種是無法轉化的。古人以為蝗蟲和魚能夠互相轉化,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無法區分兩者的卵。覺得兩者通過產卵完成互相轉化,是不科學的認識。


蝗蟲是魚變的?沙漠蝗每平方米產卵20-40萬,4000億隻正在飛來

近日各大新聞紛紛報道,4000億隻非洲蝗蟲跨過紅海,已經達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所到之處遮天蔽日。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描述: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遷徙性害蟲。一平方公里大小容納8000萬隻成年蝗蟲的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與3.5萬人的食物消耗量相當。

而且蝗蟲的繁殖能力極強,每平方米產下卵塊可高達4000-5000塊,每塊含有50-80粒蝗蟲卵。算下來每平方米可以產卵20至40萬粒,數量驚人。


蝗蟲是魚變的?沙漠蝗每平方米產卵20-40萬,4000億隻正在飛來

1875年,美國西部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蝗災,1萬億隻蝗蟲形成1800裡的黑雲,覆蓋面積超過整個加州。造成的損失大約1160億美元。這次蝗災,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人類歷史上觀測到的最大動物集群。


蝗蟲是魚變的?沙漠蝗每平方米產卵20-40萬,4000億隻正在飛來

那這麼多蝗蟲有沒有可能會飛到中國來破壞糧食作物呢?根據歷史記載,中國雖然也受到蝗災困擾,但是國內至今沒有發生過沙漠蝗入侵的記錄。因為地理氣候不是完全匹配,加上青藏高原植被稀少,無法滿足這麼多蝗蟲的胃口,所以主要飛向印度。今年印度預計糧食減產30%-50%。真的是很大的打擊。

儘管如此,我國依然也要加強本國的防災力量,爭取在這非常時期可以讓老百姓平穩度過,不因為糧食而發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