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聚焦」湖北省組織社會力量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湖北省積極組織動員全省各級各地慈善組織、志願服務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湖北省已有超過50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線上線下服務中。

據悉,湖北省民政廳於1月26日發佈《關於動員慈善和社工力量依法有序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隨後,湖北省社會工作聯合會即倡議全省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工作者在積極做好個人防護和機構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充分整合各界資源,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廣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積極響應,根據各自實際情況,按照屬地原則,聯動街道、村居、志願者等力量有序開展抗疫服務線上線下工作。

處於疫情中心的武漢市招募專業社會工作者,通過建立線上服務支持群,開展醫護人員心理疏導和減壓服務、社區工作者心理社會支持、居家隔離者後援支持等;主動融入社區,配合、支持社區居委會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有效鏈接資源,盡全力保障醫療機構物資供應;做好個案對接,為有需要的居民群眾提供免費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重點關注特殊困難群體,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荊州市、襄陽市等多個市(州)也積極組織社會工作力量開展線上線下疫情防控工作。

“醫務+社工+心理”三位一體,助力方艙醫院

在湖北省民政廳慈善社工處的指導下,湖北省腫瘤醫院探索建立“醫務+社工+心理”三位一體方艙醫院社工服務模式,組織社工志願者組團進入病友微信群,成為醫務人員管理病區的得力助手。醫院社工部直接提供醫務社工線下服務,並同時引入省社會工作聯合會鏈接的社會工作和心理學專家資源進群提供線上服務,分組分班共同服務病友。

進駐武昌方艙醫院(洪山體育館)病友群的社工志願者,採取“醫務+社工+心理”三位一體的線上協作模式,分為三個小組,每組由醫務、社工、心理和信息收集四位組員組成,每位組員各司其職,分組輪班,服務時間從早上9點至晚上9點。

線上社工團隊及時解答病友的疑問,收集、梳理病友反映的相關問題,跟進和反饋問題處理的進度,鏈接社會資源解決患者實際困難,採取專業的方法引導他們從一群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到成為一個互助的團體。同時,關注病友們心理情緒的變化,對情緒變化較大的病友,通過個人微信和電話進行心理危機的個案干預。

武漢

1月25日,武漢市社會工作聯合會發佈《關於武漢社工參與冠狀病毒性肺炎防治工作的倡議書》,同時發佈《關於招募專業社工提供肺炎防治支持性志願服務的公告》,招募專業社工開展醫護人員心理疏導和減壓服務、社區工作者心理社會支持、居家隔離者後援支持。

武漢市逸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通過線上微信群,鏈接全國範圍內的心理專家和醫生等志願者,組建“社工+心理/醫務”線上聯合服務小組,為社區居民開展相應的科普宣傳、信息諮詢、心理支持、情緒疏導、資源鏈接等服務。武漢博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組,部分社工按照街道、社區統一安排,提前返崗,協助防疫物資情況和疑似病人摸底調查、群眾需求反饋及跟進處理、社區重點服務對象關注等工作,為部分出門不便、無人照料的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心理支持、陪護就醫、生活物資購買等服務;兩名社工參與湖北省慈善總會境內物資捐贈對接、海外物資捐贈熱線對接等服務中。武漢市武昌區酈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採用“線上外地社工+線下本土社工”的模式組建項目專班進駐社區,通過線下和線上開展服務,支持社區開展屬地管理、武漢返鄉人員排查、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弱勢人群關愛、防護資源鏈接、防疫知識宣傳、微信群管理、社區工作梳理和宣傳等工作。武漢楚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統籌協調,鏈接全國心理專家資源,進行資質審核和崗前培訓,開展醫務工作者線上心理支持服務;4名社工參加湖北省慈善總會境內外物資捐贈對接志願線上服務。武漢市洪山區樂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與社區工作者“一對一”組隊,為轄區居民提供科學防疫知識宣傳、心理壓力與情緒疏導及網絡輿情正向引導等線上服務,並且為情況嚴重的對象提供微信語音、電話諮詢的個案服務。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講師鬱之虹開發了武漢“2+3”線上社區下沉抗疫模式工作指南,兩名專業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3名志願者(醫務、心理、助手),協同居委會及相關醫療機構,以移動互聯網工具,建立以社區為本的三級防禦機制,推行“從家到家”的居家篩查及干預模式。

江漢區“社工共振”線上社工志願者建立隔離點陪護微信群,在線及時緩解服務對象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將日常生活需求、共性及個性化需求及時反饋給現場工作人員,做好合理安排和解釋工作,與服務對象、現場工作人員達成共識,同時針對情緒低落、激動的服務對象採用一對一線上輔導。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20餘家社工機構共有超過200名社工投入線上服務,在緊急介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做出了寶貴的探索。

此外,武漢還有數萬志願者在疫情前線奔忙,他們有的由市區團組織招募而來,有的是自發組織而來,以微信群的方式組織起來,他們的身影出現在街道,醫院,工廠的生產線,出現在物資的搶運點,在孤單的接線室中……默默無聞,用愛堅守,匯聚成一道光芒,照亮這座陰霾下的城市。

荊州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8日,共青團荊州市委聯合荊州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荊州市社會心理學會、荊州市四葉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荊州市藍絲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荊州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共同啟動12355青春守護公益心理援助熱線,24小時提供危機干預、心理支持、情緒疏導、健康諮詢和課業輔導等服務。自熱線啟動以來,每日求助電話不斷,提供服務的志願者均為專業心理諮詢師,有著系統的培訓和豐富的從業經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眾多荊州市民自發加入“抗疫”志願者行列,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這些志願者中,有黨員、退休職工、教師、學生、具有專業技能的應急救援人員等,他們耐心宣傳、熱心勸導,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努力為有需要的人服好務:他們是社區疫情防控“守門員”,他們是隨叫隨到抗疫“後備軍”,他們是愛心物資收發“排頭兵”,他們為市民心理健康築牢“防火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疫”在前,荊州志願者們正在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守護著荊州這座美麗的城市,期盼著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襄陽

疫情發生後不久,襄陽市春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胡俊發起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公益服務團隊,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目前,團隊已招募兩批志願者共97人,其中襄陽本地誌願者68人。團隊成員主要是心理專家、專業社工、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骨幹等。

“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營造親善友愛、人人盡責的社區氛圍。”胡俊介紹,有需要的市民可掃碼進入服務QQ群,在社工的引導下接受科普宣傳、信息諮詢、心理撫慰、情緒疏導等服務。

據悉,在襄陽市襄城區,共有1.3萬名身穿“紅馬甲”“黃馬甲”等各色服裝的志願者奔忙在為集中隔離點的群眾購物、買藥、關懷福利院老人和防控物資運輸保障的路上。

鄂州

鄂州市社會工作者組建了“居家抗疫在線居民服務群”,通過線上微信群,鏈接心理專家和醫生等志願者,幫助廣大居民緩解焦慮和煩躁的情緒、克服恐慌心理,採用“社工+心理/醫務”線上聯合服務小組的形式,為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居家/集中隔離人員及家屬、疑似患者和嚴重焦慮者等,開展相應的科普宣傳、信息諮詢、心理支持、情緒疏導、健康諮詢、服務協調、資源鏈接、個案輔導和個案管理服務,營造親善友愛的社區氛圍,有效動員社會力量,在線共同抗擊疫情。

荊門

荊門市藍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疫情發生後啟動了“攜手行動”,為特殊困難人群提供急需的支持性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心理援助、生活需求和愛心捐贈3大類,服務對象為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公職人員、志願者和受病毒困擾的低保家庭、空巢老人和計生特殊家庭等人群。“攜手行動”以掇刀區為核心,分派社工與社區對接,社工進入居民微信群、小區群,及時發佈信息。社工同時與參與防疫工作的市一醫、市中醫院護理部和急診科對接,發佈服務信息。在搭建好基礎平臺後,藍天社工發佈了“攜手行動”海報,每天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

在服務過程中,社工擔當資源鏈接者的角色,組織志願者精準提供服務,志願者難以完成的服務任務,則由社工兜底。對招募的志願者,藍天社工實行統一登記管理,並對志願者進行基礎培訓,符合要求的志願者與中心簽訂《志願服務承諾書》,就服務準則進行約定,確保服務質量和要求。藍天社工收到服務對象的需求後,以就近和資源配置最優化為原則,對接離服務對象最近的志願者提供服務。在提供服務時,藍天社工要求志願者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儘量避免與服務對象發生直接接觸,以降低服務風險。

孝感

1月27日,孝感市委宣傳部聯合孝南區益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社工和志願者在孝感城區主要路口、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開展新型肺炎疫情預防知識宣傳活動,為過往行人、環衛工人、快遞人員等免費發放醫用防護口罩及宣傳資料等,引導廣大群眾增強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協同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預防工作系列措施。

來自孝感市多名志願者和社工分別將12箱(600件)防護服、33箱(16500個)三層一次性口罩等防護物資,送達至孝南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揮部、孝感市中心醫院、楊店衛生院、西河衛生院、毛陳衛生院、朱湖衛生院、祝站衛生院等醫療機構,為醫務人員的防護物資保障提供支持。

此前,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奔波,積善之家志願者協會塗會長與益邦社工負責人魯鋒,充分發揮資源鏈接優勢,順利從仙桃帶回6000個寶貴的口罩。其中1000個N95口罩和FFP2口罩將由孝感市孝南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揮部,分配給相關醫療機構的一線醫務人員。5000個一次性口罩將根據捐助者的意願分配到相關單位和社區。

隨州

疫情發生後,隨州市陽光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緊急招募志願者,建立曾都區疫情防控心理關懷志願服務隊,針對隔離區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在微信群中進行工作分工及安排、線上培訓督導、彙報工作進度、解答工作疑惑等,將反饋的問題和建議在群內進行集中處理。針對每一位服務對象的身體情況、心理狀況、生活狀況和其他情況等進行詳細的諮詢記錄。對隔離區人員在生活予以關心,在心理上予以疏導,有助於隔離區人員的思想穩定、情緒穩定。


「地方聚焦」湖北省組織社會力量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